土传病害怎么治?综合防治,多种配方,一文讲透
为什么总说种地难、农民难?这一个月来,小编在山东昌邑的大姜种植区回访了姜农们收姜的过程。今年的大姜的价格不错,姜农的收入也比较可观,一些姜农甚至产生了“再包一块地种姜”的想法。先不说明年是个什么行情,光“选地”这一个问题就难住了部分姜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在昌邑,姜农“无地可种”的现象已经是比较普遍了。
“无地可种”最大的原因就是土传病害。大姜是一种地下茎块类作物,它对土壤的要求很高,大姜有一种比较厉害的土传病害——“姜瘟病”,产生姜瘟病的地块以后都不能都种姜了。经济效益好的大姜尚且如此,其它作物碰上土传病害那真是“地荒”、“农慌”。
大姜姜瘟病
为了不再被“土传病害”绊住脚,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讲“土传病害”的产生原因和有效的治理方法。
常见的土传病害
1.细菌性病害:青枯病,姜瘟病,根癌病等。
2.真菌性病害:立枯病,根腐病,锈腐病,黄萎病,枯萎病,紫纹羽病,白纹羽病等。
3.根结线虫。
根结线虫
土传病害的产生原因
发生土传病害的原因主要就是两个:连作和化肥的过量使用。
一、连作
连作主要问题在于由于连年种植同一类作物,使相应的病原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侵占了其他微生物的生存空间,形成一家独大的情况,最终导致年年发病。
二、化肥过量使用
尤其是单一成分的酸性化肥的过量使用。比如大量施用氮肥会促进土传病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进而加重土传病害的发生。
土传病害防治要点
想要有效防治土传病害,必须采用综合治理措施,将一般的杀菌消毒和闷棚、清园、肥水管理结合起来。
一、消毒杀菌
1.土壤消毒
育苗期在配制育苗营养土时,每立方营养土可加99%噁霉灵原粉10~15克,可有效防治根腐病、立枯病、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害。
防治根结线虫,土壤处理是最佳方法,参考配方有:1.8%阿维菌素乳油与适量细土拌匀掺入营养土中或定植沟内;或用 5亿活孢子/g的淡紫拟青霉颗粒剂3~5kg/亩土壤处理;或用10%噻唑膦颗粒剂2~5kg/亩土壤处理。
防治真菌性病害的参考配方有:30%土菌消500-800倍液,或者是50%敌克松600倍液,或中生霉素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淋施土壤。
2.药剂拌种
在播种前,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拌种,可有效防治根腐病、立枯病、纹枯病等。
3.苗床浇灌
幼苗出齐后,结合浇水,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000倍液浇灌苗床,可以有效防治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
4.药剂灌根
幼苗定植时,可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500倍液灌根。
二、闷棚和大水漫灌
对于大棚作物,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进行闷棚。第一步要先针对线虫进行闷棚,拔园后先浇一次水,两天后把杀线虫的药剂均匀地撒到土壤表层,然后翻耕,再覆盖地膜密封土壤10天,然后揭去地膜,打开风口晾棚一周,释放有害气体。
第二步再进一步灭菌,腐熟农家肥每亩地20方,生石灰每亩150~200斤,用旋耕犁均匀地翻耕土壤。或者把生石灰换成石灰氮,每亩 150~200斤 ,效果不错。
然后作畦、灌水,大水漫灌以水面超出地表3-5公分但不溢出为好。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密闭大棚,闷棚 20天左右。
三、补充有益菌和有机质
大家都知道土传病害要“先杀菌后补菌”,补充有益菌才能养活土壤和根系,但其实讲到“补充有益菌”一定不能和“补充有机质”分开,因为只有土壤中含有足够的有机质,有益菌才有高活性,才能实现养土促根。
嗜热性侧孢霉、米曲霉、解淀粉芽孢杆菌是当下比较新颖且有效的解决土传病害的菌种。嗜热性侧孢霉是目前活性最好的菌种,表现在它能够适应的温度范围、酸碱度范围非常大(pH5~10、5℃~70℃都可生存),主要用于分解有机质、改善土壤。米曲霉也是用于分解有机质,解淀粉芽孢杆菌则是杀菌效果比较好。
就底肥来说,如果用的是腐熟农家肥+自制生物菌肥,建议另外补充菌粉,丰富菌群种类。如果是用的腐熟农家肥+商品菌肥,建议追肥时添加腐植酸或者含有腐植酸的大量元素肥。如果一年中多次轮种,最好补充2~3次复合木霉菌,且每次定植前都用腐植酸漫灌,在作物前期、旺盛期也冲施几次腐植酸+微生物菌剂。
四、禁止使用酸性化肥
养地护根是种习惯,如果自己的地块没有土传病害,也不能掉以轻心,不是“没病就是健康”。平常用肥一定要忌用酸性化肥,大部分土壤问题的源头都在于土壤酸化上,不改变传统的大化肥用肥习惯,再多的防治方法也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