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医学之“腹痛”篇

仲景医学之“腹痛”篇

一:小柴胡汤

【原文】:

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浅解】:

小柴胡汤证为半表半里证,腹痛见于“小柴胡汤证”之或然证中,邪入少阳,水停上焦,则为悸为咳,水停下焦,则小便不利,影响中焦,脾络失和,则腹痛。

【原方原量】: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柴胡汤或然7证】:

1: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
2: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3: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4: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5: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6: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三两,温复取微汗愈。
7: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二:小建中汤证

【原文】:

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浅解】:

脉浮取为涩,涩脉主虚;脉沉取为弦,弦为少阳主脉,主气郁。脾胃虚弱而腹痛,当先顾其虚,即虚人伤寒建其中之义,服小建中汤后,若腹痛仍未解除,当给与小柴胡汤治疗,以和其里。

【原方原量】: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三:大陷胸汤证

【原文】:

135条: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137条: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浅解】:

水热互结成实,故心下痛及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原方原量】:

大陷胸汤。
    大黄(六两,去皮) 芒消(一升) 甘遂(一钱匕)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消,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四:小陷胸汤证

【原文】:

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浅解】:

结胸有轻重,立方有大小。此为痰热互结于心下,故使痛也。

【原方原量】:

小陷胸汤主之。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栝楼实(大者一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五:黄连汤

【原文】:

173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浅解】:

脾寒胃热,寒热错杂,故使腹痛,方选黄连汤。

【原方原量】:

黄连汤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六:承气汤证

【原文】:

239条: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241条: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254条: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浅解】:

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故使绕脐痛,方选承气辈下之。

七:四逆理中辈

【原文】:

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浅解】:

太阴虚寒,脾络不和,故时腹自痛,方用四逆理中辈,温振阳气,此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法。

八:桂枝加芍药汤或桂枝加大黄汤证。

【原文】:

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浅解】:

太阳寒水内陷太阴,脾络不和,故使腹满时痛,当用桂枝加芍药汤;若燥屎内结,当选桂枝加大黄汤。

九:桃花汤证

【原文】:

307条: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浅解】:

少阴下利,里阳不足,寒邪内盛,故使腹痛。

十:真武汤证

【原文】:

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浅解】:

少阴病,阳不制阴,水、寒、湿合而内壅,故使腹痛,方选真武汤。

【原方原量】:

真武汤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朮(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十一:通脉四逆汤证

【原文】:

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浅解】:

阴盛于内,格阳于外,故腹痛。

十二:四逆散证

【原文】:

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浅解】:

少阴阳郁不伸,故使腹痛,方选四逆散。

【原方原量】:

四逆散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十三:冷结膀胱关元证

【原文】:

340条: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浅解】:

阴寒内结下焦,血海得寒而凝,故使小腹满而按之则痛,此条张仲景未出方治,据证可选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或白通汤治之。

十四:八味肾气丸

【原文】: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浅解】:

肾阳虚则水蓄下焦,故少腹拘急。

【原方原量】:

肾气丸方

干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十五:奔豚汤证

【原文】: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浅解】:

肝气上逆而乘脾,故使腹痛。

十六:附子粳米汤

【原文】: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浅解】:

腹中有寒,寒主痛,故使腹痛。

【原方原量】:

附子粳米汤方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三日服。

十七:厚朴三物汤

【原文】: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浅解】:

无形气滞重于有形积滞,故腹痛而闭。

【原方原量】:

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甘草三两大黄三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十八:大柴胡汤

【原文】: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浅解】:

拒按为实,故下之则愈。

【原方原量】: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枳实(四枚,炙) 大黄(二两) 大枣(十二枚)生姜(五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十九:大乌头煎

【原文】: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浅解】:

寒疝腹中痛,阳虚而复感寒邪,主治以大乌头煎。

【原方原量】:

大乌头煎方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㕮咀)

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二十: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文】: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浅解】:

肝经虚寒,故寒疝腹中痛,主治以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方原量】: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二十一:抵当乌头桂枝汤

【原文】: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浅解】:

寒疝腹中痛,内外俱寒,表里同病者,当表里同治,用抵当乌头桂枝汤。

【原方原量】:

乌头桂枝汤方

乌头

右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令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剉,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二十二:柴胡桂枝汤

《外台》柴胡桂枝汤方 治心腹卒中痛者。
   柴胡(四两) 黄芩 人参 芍药 桂枝 生姜(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半夏(二合半) 大枣(六枚)。
  右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二十三:芎归胶艾汤

【原文】: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浅解】:

妇人妊娠,血虚而腹痛者,治以芎归胶艾汤
【原方原量】:

芎归胶艾汤方
    芎 阿胶 甘草(各二两) 艾叶 当归(各三两)芍药(四两) 干地黄(四两)
    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

二十四:当归芍药散

【原文】: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妇人怀娠,腹中㽲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浅解】:

妇人妊娠,肝脾不和,血瘀湿郁,治以当归芍药散,若病机相符,男女均可服用,不仅仅限于妊娠。

【原方原量】: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三两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芎窮半斤(一作三两)。

右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二十五:枳实芍药散

【原文】: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浅解】:

产后腹痛,气滞血凝者,治以枳实芍药散。【原方原量】:

枳实芍药散方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二十六:下瘀血汤

【原文】: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浅解】:

血虚内热,热灼血干,着于脐下,此为“干血”。当治以下瘀血汤。【原方原量】:

下瘀血汤方

大黄二两桃仁二十枚 蟅虫二十枚(熬,去足)

右三昧,末之,炼蜜和为四九,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二十七:《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者,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

当归四两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若大虚,加饴糖六两,汤成内之于火上,暖令饴消。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成内阿胶。若无当归,以穹穷代之;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

二十八:红蓝花酒

【原文】: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浅解】:

内有瘀血,故腹中刺痛,主治以红蓝花酒。

【原方原量】:

红蓝花酒方
    红蓝花(一两)
    右一味,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

(0)

相关推荐

  • 芍药的功效及临床运用

    芍药的功效及临床运用

  •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二十一笔记

    卷下·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二十一原文 20201107 (论一首 证六条 方七首)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麻子仁丸>,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出汗.喜中风, ...

  • 陈慎吾讲妇女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女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374.产后三病 [原文]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 ...

  • 金匮妇人产后病脉证冶二十一20210115

    ​卷下·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二十一原文 20210115 (论一首 证六条 方七首)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麻子仁丸>,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出汗.喜中风 ...

  • 仲景医学之“眩”篇

    仲景医学之"眩"篇 有主症为"眩"者,有兼症为"眩"者,共收集11个方证,如下: 1: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 [原文]: 67条:伤寒若吐.若下 ...

  • 仲景医学之“心下悸”篇

    仲景医学之"心下悸"篇 1:桂枝甘草汤方 [原文]: <伤寒论>64条:发汗过多,其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原方原量]: 桂枝甘草汤方 桂枝四 ...

  • ​耕铭医轩|仲景医学体系的“慢热型”魅力

    ​耕铭医轩|仲景医学体系的"慢热型"魅力 李小碗: 疾病分类和症状鉴别诊断的细化病位有利于精准用药,但实际上我感觉就像姚老说的历史上没几个人懂表证一样,也很少有人懂正邪交争的&qu ...

  • 仲景临床篇:经方临床应用二十六例!

    这是我一篇30多年前的临床病案总结,经谷振声教授审阅并提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当时在努力运用方证辨证的方法,发表于此仅供参考. -   娄绍昆 十年前,我开始接触中医.在翻阅中医书籍的过程中,听说< ...

  • 仲景临床篇:经方临床应用二十六例

    这是我一篇30多年前的临床病案总结,经谷振声教授审阅并提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当时在努力运用方证辨证的方法,发表于此仅供参考. 十年前,我开始接触中医.在翻阅中医书籍的过程中,听说<伤寒>&l ...

  • 仲景本意:最全伤寒金匮方证相应篇!

    经方学苑推荐搜索 伤寒 金匮 方证 桂枝汤:治上冲头痛发热恶风者:凡桂枝汤证,病者常自汗出,小便不数,手足温和,或手足指稍露之则微冷,覆之则温,浑身热,微烦,而又憎寒,始可行之:腹直肌挛急,必现于右侧 ...

  • 卷五、六 1,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钦定四库全书 御篡医宗金鉴卷 五.六 详校官太医院吏目 臣 宋桂 编修 臣 仓聖脉覆戡 总校官中书 臣 朱 钤 校对官中书 臣 毛凤仪 誊录监生 臣 余嘉颖

  • 卷五、六 2,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 四库全书 御篡医宗金鉴卷五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全篇目录     小柴胡汤     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黄连汤     大柴胡汤

  • 卷五、六 4,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医宗金鉴卷五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辨少阳病衇证并治全篇 少阳主春其气半出地外半在地中,人身之气亦     如之,故主半表半里也,半表者谓在外之太阳也,     半里者谓在内之太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