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全运会:竞技体育的残酷不在于优胜劣汰

冠军
昨日下午,观看了全运会女子个人全能赛。
广西选手韦筱圆(2004年生)获得冠军。
广东选手欧钰珊(2004年生)、罗蕊(2005年生)分别是亚军、季军。
恭喜她们的同时,我又发挥“想太多”的本领,开始“杞人忧天”。
体操选手本就个子娇小,再加上年龄也小,看上去就是很小一只,但在高低杆、平衡木、跳马、自由操赛场上,她们又十分成熟老练。
这一定是千锤百炼的结果。
要将这项运动表现完美,运动员们需要克服自身重量、地球引力、身体惯性,做各种腾挪、弹跳、旋转,将身体的力与美发挥到极致。
这对他们的身体条件要求很高,不仅要轻盈、柔软、还得有力量。
就身体素质一项,不知将多少人拦在门外。说运动员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不为过。
幸好,我们国家人多,经济也越来越强。优秀的运动员层出不穷。
像这种全国运动会,能进入个人全能赛30强也是相当不容易吧。
可是,电视直播时,15名之后的运动员,连比赛也不会给一个镜头。
她们默默练习、默默比赛、默默离开。
竞技体育是真残酷。竞争激烈,优胜劣汰。
早早让运动员们进入名利场,又早早将他们抛弃。
14/15岁的年纪,拿了冠军,就获得鲜花、掌声、荣誉、网友的爱。
这些内心单纯,从小与训练为伍的运动员们,会不会迷失在这些光环里?
而取得成绩获得荣誉的运动员毕竟少数,还有大多数无名英雄。同样艰苦训练,同样十年如一日,他们未必有机会走进全运会、奥运会赛场。
有点成绩的老将,或许不愁将来。可是那些默默无名的大多数,他们离开运动队,将走向何方?以往新闻里,不乏有奥运冠军成搓澡工、退役运动员生活潦倒的报道。
举国体制搞运动,有好处。教练、陪练、后勤服务,一条龙。运动员只管出成绩,其他完全不用考虑。这也恰恰给运动员的人生埋下隐患。
在集体中,有教练、有目标、有渴望、有拼劲,运动员人生方向明确。
一旦离开集体,这些这些都不在了,他们要从头开始寻找人生的方向。
就像为高考奋斗的莘莘学子们,高考结束进入大学后,很多人陷入迷茫期。
当考大学这一目标消失,新的人生奋斗方向还未找到时,迷茫期不可避免。
与高考生们想比,竞技体育运动员,文化水平低,经历过早,人生还没开始,就像已经结束。在那一场一场争金夺银的对决中,他们输过无数次。
 
很担心,那些默默无名的“失败者”,若处理不好压力,会形成“习得性无助”,对自己失去信心。毕竟鲜花掌声只是围绕佼佼者,大多数无名者,得自行消化竞争失败的苦处,并在一次次的打击中,有再站起来的能力
20来岁退役老将的心态与20来岁奔赴大学的新生完全不一样。
一个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忧伤,一个则对未来踌躇满志。
因此,提早对运动员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一方面待将来真正离开时,他们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未来。另一方面能更快开启人生新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