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孙予罕、高鹏团队在CO2加氢制低碳烯烃方面系列进展

来源:中科院上海高研院 科学温故社

借助绿色氢气将CO2转化为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不仅助力相关行业实现碳达峰,还将有力助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因而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上海高研院中科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孙予罕研究员和高鹏研究员团队针对CO2高效活化与加氢定向转化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难点,系统开展了CO2选择性合成低碳烯烃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针对CO2难活化和碳-碳偶联能垒高等问题,借鉴反应耦合的策略,2017年研究团队成功设计氧化铟/分子筛(In2O3/HZSM-5)双功能催化剂,国际上率先实现了CO2加氢一步高选择性合成高异构烃含量的汽油馏分,将分子筛组分由ZSM-5换成SAPO-34或Beta分子筛,还可实现低碳烯/烷烃的高选择性合成,由此构建了CO2加氢转化的反应平台,该结果发表在《自然-化学》杂志(Nature Chemistry, 2017, 9, 1019,ESI热点/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390)。该工作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认可,诸多研究团队采用类似的氧化物/分子筛催化剂,在CO2加氢直接合成烃类化学品与燃料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随后研究团队对该体系催化剂与双功能催化反应机制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与优化。研究发现SAPO-34分子筛的微/介孔结构、较小的晶粒尺寸与适当的酸性,均有利于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合成,总烃类中低碳烯烃选择性可以高达85%,CH4仅为1%(ChemSusChem 2019, 12,3582)。同时,通过Mg离子掺杂等方式优化SAPO-34分子筛Brønsted酸位点数目也有助于低碳烯烃的生成,以天然富镁粘土为原料,首次用无溶剂法合成了镁含量高达6.65%的掺镁SAPO-34分子筛。合成的 MgAPSO-34具有高比表面积、高结晶度和适中的酸性,粒径为50 nm(ACS Sustainable Chem. Eng. 2020, 8, 4185)。

对于双功能催化剂中的另一组分氧化铟,首先,对氧化物进行锆(Zr)助剂掺杂调控其表面结构,一方面Zr作为电子助剂可以促进氧缺陷的生成并增强CO2的吸附,提升CO2转化率,另一方面铟锆表面缺陷位上加氢中间体的稳定性更高,可有效抑制逆水煤气变换副反应的发生,由此进一步提升低碳烯烃收率(ACS Catalysis 2018, 8, 571,ESI高被引论文; Journal of Catalysis 2018, 364, 382)。其次,研究团队揭示了In2O3晶型与暴露面对CO2加氢活性与选择性的影响规律,阐明了CO2活化与加氢反应机理(Science Advances, 2020, 6, eaaz2060)。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双功能催化剂催化CO2加氢制低碳烯烃反应中In2O3的尺寸效应。较小尺寸的In2O3虽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氧空位, 并为CO2和H2的活化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 但小于19 nm的颗粒更容易烧结; In2O3的尺寸还会影响其与SAPO-34的协同效应, 进而影响双功能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此外, 相对于其它尺寸的In2O3,19 nm的In2O3更有利于甲醇中间体的生成. 因而19 nm In2O3耦合SAPO-34的双功能催化剂性能最好, 其催化CO2转化率最高, 为14.1%。因而, 适中尺寸的In2O3能够促进In2O3/SAPO-34上CO2加氢制低碳烯烃反应。这些结果为通过平衡结构稳定性和催化性能来设计更有效的催化CO2转化的双功能复合催化剂提供了理论指导。该工作最近被Chinese Journalof Catalysis(2021, 42 (11), 2038)期刊在线发表,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S1872-2067(21)63851-2。

目前,研究团队已实现该体系催化剂的吨级放大制备与工况条件下小型单管评价,围绕该技术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项并PCT进入欧洲和美国国家阶段申请。此外,该技术不仅适用于钢铁厂、电厂和水泥厂等高碳排放行业的烟气的利用,还可用于富含CO2合成气的转化,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773286,U1832162)、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前瞻科学基金(CW373032)、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先导科技专项(XDA21090204)、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8330)、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19QA1409900)的支持。

文本编辑:Kelvin

END

(0)

相关推荐

  • 正丙醇:无人领航,一年后见分晓!

    正丙醇迎来新一轮扩产,而且呈现乙烯一体化鲜明特征,但是对正丙醇来说,技术决定着其上升曲线,面对单一的应用市场,正丙醇再次站到了一个岔路口,未来两年谁将会砥砺前行,谁将会触礁沉沦. 主要生产方法:液体催 ...

  • [首藏作品](7102)以限制求突破 他们用20年提出催化原创新概念

    以限制求突破 他们用20年提出催化原创新概念--记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纳米限域催化◎本报记者 张盖伦"我一直在想,怎么把我们的研究给大家说清楚."接受媒体采访之前,包信和院士显得还 ...

  • CO2 高值化利用新途径

    大气中CO2浓度逐年升高,而其高值化利用是实现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CO2作为碳源加氢制取烯烃(CTO)是缓解化石能源的消耗及温室效应的有效方法之一.铁基催化剂因其优异的 催 ...

  • 中国科大《Nature》子刊:高温下碳基硫掺杂的纳米团簇!

    由几十个原子组成的负载金属纳米团簇,以其独特的催化性能,成为多相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由于金属表面积的损失,特别是在高温反应应用中,金属纳米团簇催化剂,面临着热烧结和随后失活的挑战. 在此,来自中 ...

  • 催化剂预硫化工艺与技术

    编辑 为什么加氢催化剂使用前必须进行预硫化? ● 加氢催化剂有活性的是有效金属组分W,Mo,Ni,Co的硫化物, 只有硫化物状态时才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和稳定性.选择性 .催化剂的预硫化过程就是恢复其活 ...

  • Name Rxn | Heck反应

    定义 钯催化的烯烃芳基化或烯基化称为Heck反应(有时也称为 Mizoroki-Heck 反应 ). 通式 溯源 Heck 反应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1971 年, Mizo ...

  • 前沿|孙予罕等:以二氧化碳规模化利用技术为核心的碳减排方案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孙予罕(右二) 孙予罕:曾任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在C1化学与工程,纳米材料合成和应用以及绿色化工等多个领域中开展研究工作.孙予罕研究员是C1化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

  • 孙予罕:甲烷-CO2重整技术的挑战与展望(视频版)

    烃是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基本有机原料及"三大合成材料"单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保障了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所需. 烃的转化是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煤化工等 ...

  • 巩金龙JACS:In2O3/ZrO2强电子相互作用高选择性CO2加氢制甲醇

    金属氧化物广泛用于非均相催化中,但是由于其结构复杂性,尤其是二元氧化物,确定其确切结构并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反应机理仍然具有挑战性. 近日,天津大学巩金龙等通过准原位XPS实验,并结合理论计算研究,发现I ...

  • 华东师范大学黄爱生教授等Angew双功能分子筛催化膜反应器实现高选择性催化CO2加氢制甲醇

    液态阳光 聚焦液态阳光关键技术和产业链,推动液态阳光经济发展 3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为一种重要的原料和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载体,甲醇的制备和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甲醇通常以合成气为原料,采用Cu/Z ...

  •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高熵合金基高温太阳能吸收涂层研究获系列进展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高熵合金基高温太阳能吸收涂层研究获系列进展 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昨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作者高祥虎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发布研究所科研进展.合作交流等信息,从而 ...

  • 重塑高管团队

    组织无论是在成长和繁荣时期,还是在衰退和不确定时期,整个组织都希望行政领导团队提供指导并作为领导方式的典范,希望这些高层团队成为创建能够持续取得卓越结果的非凡组织的链接器,他们的行为单独地和集体地表示 ...

  • 弗顿高管与湖北大学郭志光教授团队召开“湖北省揭榜制科技项目”对接会

    2021年4月28日下午,武汉弗顿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弗顿")高管团队与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郭志光教授科研团队在湖北大学召开"湖北省揭榜制科技项目" ...

  • 练就一支重量级的高绩效团队

    面对复杂的挑战,组织建设高绩效团队势在必行.如何建立高绩效团队?高正贤老师给出了以下建议. 文 6632字|阅读约15分钟 作者 | 高正贤 华夏基石高级合伙人 来源 |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ID:gu ...

  • 一流领导者惯用的10种高水平团队沟通方式(管理必读)

    ►领导者说: 沟通是一门技术活,如何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促进与对方的联系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么简单.真正拉开领导者差距的往往就是沟通的水平.文中提供的10个技巧,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