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兰走到莫斯科郊外 二战中沉默坚毅的德国步兵的随身三件套
'步兵承担最多的辛劳,'一名德军二等兵痛苦地说,
'当我们不作战时,我们行军,有时一天走50英里,沿着压出深深车辙的道路,穿过一块块松软沙地和云雾般的灰尘,一直向东前进。'
很多朋友还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样貌有所误解——特别是对于东线。
当然,这是有原因的:大家被送到眼前的资料误导了。
在许多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德国步兵往往乘坐坦克、半履带运兵车,或者至少是军用卡车前往战场的姿态。
然而,事实上——这种场景几乎只会出现在那些为数不多的装甲师或者摩托化师之中。
普通步兵师的作战部队,不要说汽车和坦克了,就连骡马牲口也只能用来拉大炮,轮不到步兵上去歇脚。
一般来说,步兵部队会先被火车运送到离前线最近的交通枢纽,然后下车集结,开始行军。
实际上这个地方基本上远离前线至少二三十公里,剩下的全都要靠脚。
因为苏联刻意使用和欧洲不同宽度的铁轨,所以德国人即使攻占了交通线也没办法马上利用,所有的铁轨都要改宽度后,德国的军列才能通行。
这意味着德国的前线前进多远,德国步兵就要走多远。
默默无闻的步兵一一整整117个师——才是阿道夫希特勒东征苏联的真正主力。
数百万步兵自己吃力地背负着他们所有的装备——作战装备、武器,工具以换洗服装,默默地向着东边前进。
1941年德国步兵背负至少25公斤的装备行军,这还不包括口粮、储
备弹药以及分解运送的班组的机枪和迫击炮的部件。
征战路途遥远而艰辛,似乎永远也看不到尽头。
在永无休止的行军中,德国士兵很快丢弃掉所有无关紧要的东西,以减轻自己身上的重担。
比如备用的军靴和大衣,或者把这些东西留给团部的运输部队来处理。
在野外,士兵依靠一个粗帆布和皮革背包,里面携带有他个人的用具和换洗衣物。
在残酷的东线,一场战役甚至可以持续一年以上,四季轮替。
'休整'这个词逐渐变得遥远。
为了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德国士兵往往会从各处搞来更大的背包,来盛放自己补给品和其他小东西:比如说剃须刀,或者一个小小的日记本。
有几件是必须的,士兵们无时无刻都得携带。
比方说——刺刀。
如果你认为刺刀只是用来和敌人搏命的,那就大错特错。
它当然可以当做一把短刀来使用,具体用法的随你的便:撬开罐头,劈砍干柴,如果旁边的弟兄们没有带斧头或者工兵铲,那刺刀就是士兵唯一可以依靠的工具。
第二个是野战饭盒。
野战饭盒,是用来盛大锅饭用的。
每天的饭菜都不一定:土豆、面包还是炖菜?
如果炊事班路子够野,可能每个士兵还会分到一两块鸡肉、牛肉或者......马肉。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串长长的德国后勤供应清单,上面指出了各种听起来很甜蜜的补给品。
多少克的牛肉罐头、巧克力,糖果和蜂蜜.......
或许战争开始的那阵子德国士兵们的确收到过这些。
但随着补给线的拉长,对前线的德国士兵来说,这些东西就变成需要节约的奢侈品了。
德国军队从元首到指挥部,都不太重视后勤补给。
在他们的概念里:军官的工作就是指挥士兵打仗,后勤的事随便找个人负责就好。
各个军种——陆军、空军和SS互相争抢有限的运输配额,山头林立的各个帝国部门、各个占领区总督也利用自己的权威和私人关系到处横插。
前面提到的铁轨麻烦再加上苏联游击队的破坏,德军有限的军需列车根本无法满足前线需要。
在攻打莫斯科的'台风'战役的准备期间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博克元帅发出指示。
他要求后勤部门集中运输战役所需的弹药和燃料。
因此前线的两个军已经断粮,整整十天没有收到任何粮食。
这位德国元帅很清楚,没有德国士兵会真正挨饿:他们会自己'就地筹措'食物。
所以苏联老百姓大批大批的替德国人饿死。
第三个,是这个罐子。
理论上说,里面放着防毒面具,用来防护可能发生的化学武器袭击。
出于各种原因,在第二次世界的欧洲战场上,化学武器直到最后也没有使用过。
或许是出于自己在一战中被毒气灼伤的经历,德国元首对化学武器非常警惕。
在他指示下德国军队仍然严格要求每个士兵都携带这个防毒面具罐。
但是,士兵和劳动人民一样:智慧是无穷的。
很多德国士兵干脆偷偷把面具扔掉,拿它当储物罐子用。
因为战地宪兵会查你有没有带罐子,但不会闲到一个个的打开看。
中间正在写信的德国士兵,腰间就挂着防毒面具罐
到了后来,这个罐子里除了防毒面具什么都有:
应急口粮,或者是其他怕弄脏沾水的私人物品,包括但不限于亲人的照片、手表、勋章和前线血战的纪念品等等。
数百万穿着灰色军装的德国士兵就带着这些东西,在领导人的命令下沉默着一步步走向东方。
从边境走到基辅,走到莫斯科,走到伏尔加河边,走到冰雪覆盖的俄罗斯北方,走到高高的高加索山脉之上。
当他们倒下的时候,这些重担才会从肩头永远地卸下。
步枪、口粮......一双好靴子,这些都不能浪费。
逝者已逝,活着的战友还得继续战斗。
只有身上的军装,会和士兵一起埋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