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睹物生情 追忆印尼邦加儿时所见所闻

邦加华南猪仔劳工的鸡公车模型
邦加文岛名产白胡椒,在欧洲卖得好价钱,猪仔是荷兰人胡椒园的主要劳工
前言
这张邦加(Bangka)勿里洞(Belitung)老照片,记录的是来到那里清朝中国华南地区先民,他们早于马来人来到邦加,先为苏丹王,后为荷兰殖民者,做锡矿契约劳工(卖猪仔),也是邦加的开荒牛,叫做巴力乡,巴力即Parit矿场,也有唐山来的新客(Singkek)猪仔矿工之意。
巴力乡不但开矿,也开山辟地垦植橡胶园与胡椒园,为殖民政府创造无数财富,但受尽剥削,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牛晚,所得无几,连温饱都达不到。
巴力乡的确为改变邦加的蛮荒之地居功至伟,连反华仇中意识很强的印尼土著社会,都不敢否定这段历史,甚至邦加及勿里洞政府的锡矿博物馆,都有对猪仔-巴力乡的专门记载。
奇怪,儿时美好的事物,由于湮没在沧桑久远的日子里,似乎毫无知觉。但往往见到一些图片,就能激发几近封尘的记忆。

在印尼邦加老家乡亲们的脸谱(Facebook),发现很多介绍邦加风物的图片,使我过去的生活情景,好像在凝固的时光中穿越,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甚至让过去太多的离愁別绪,刹那间都得到完全释放。

相信以下影像,是属于曾经在邦加岛(Pulau Bangka)生活的人们的集体记忆。

鸡公车

上世纪50-60年代还可以见到的唐山叔公,或者说巴力乡,他们用以谋生的鸡公车(马来话:Kereto),实际上把华南较先进的生产方式,不仅在采矿技术方面,也在交通工具上,带到蛮荒之地的南洋邦加。邦加岛的繁荣,是用这个鸡公车,一车一车地开出来的。
图为用以谋生的鸡公车
邦加由蛮荒之地改变为风光秀丽市场繁荣的宝岛,猪仔居功至伟

卖面包的小车

那时邦加省府槟港(Pangkal Pinang)街上常见的卖面包的小车,没想到现在还有50年前的东西。美味无穷,令人至今不忘。邦加的商业,无疑也是华人打头阵,形成消费市场。
荷兰人教会了当地人烤制面包的技术,邦加人也很爱吃面包,还有些创造性的突破,比如夹上椰浆糖稀(Sele Kaya),非常可口。还有骑单车卖雪糕的,将面包里夹着充满椰香味的雪糕,更是孩子们的心头好,也就是在印尼才有这种吃法吧?

小时候在邦加槟港街头常见到面包车

卖糕点的马来大妈

顶着Tujung Saji沿街叫卖糕点的马来人大妈,让我想起那是邦加城乡的特色一景,我家后面有个胖老奶奶,孤寡一人,就是靠顶卖糕点为生,她很受街坊的欢迎,尤其小孩们很期待她的出现。她穿街走巷叫卖,听到她的吆喝声,华人孩子们一阵骚动,孩子们嘴馋,不惜消费家长给的零用钱、压岁钱或扑满的积储。
记得屋租婆的儿子阿河(A Ho),因为从小顽劣异常,故被父母认卖糕点的胖老奶奶做干妈,认为这样可以让他改变习性,但这并没改变他,还把事惹大了,差点丢了性命,幸亏他的干妈救助。
有次阿河偷偷爬上邻居的桂尼芒果(Kueni)树偷果子,没想到一不留神掉下来,顿时失去知觉,他妈妈赶紧叫人喊干妈过来,只见胖老奶奶一边一颠一颠赶来,一边声嘶力竭地喊道:“Adui! Anak ku!”(天呀!我的宝贝儿子!),然后叫人拿阿河尿罐里的尿灌他喝,谁知非常灵验,不久就苏醒了。一下子,我们这些孩子被她的绝招慑服了,觉得她是高人深藏不露。

小时候从家门口见到的卖邦加糕点的Embi(老婆婆)

槟港果摊

槟港的果摊售卖Jambu Bandar(白色)及Jambu Bol(粉红色)这两种果子。粉红的是Jambu Bol(球状莲雾),香甜,有印尼苹果别称;白色的是Jambu Bandar(酸莲雾),它们是邦加水果的极品。这极具标志性的东西,西方人称之为南洋苹果。
前者极酸,需要用白糖、酱油及辣椒配吃;后者却极芬芳香甜、柔软可口,在我心目中,其魅力无穷。这些都是小时候的最爱,难以忘怀。至今在笔者看来,什么桃子、雪梨、苹果,都只能望其项背。

槟港街头卖邦加水果名产的小贩

沙虫鱿鱼干的魅力

邦加特产海沙虫,印尼文很好听“挖挖”(Wawa),将海滩上挖到的沙虫晒干后油炸,特别鲜美。
邦加特产沙虫
晒干的鱿鱼,当地话鱿鱼叫苏东(Sutung),印尼话叫Cumi。
夜市的小贩们,将鱿鱼干用大木锤砸松软,然后现烤现卖,很抢手的生意,很远就闻到其四溢的香味。
下图是邦加著名的Asui Seafood老板“猴哥水”。那是属于创业阶段时期的照片,他正在弄他的招牌菜式——碳烤鲅鱼(Ikan Tenggiri Panggang )。现在他发达了,早几年开了新店,外地报章、网络上常见到其名字,笔者去过好多次,也认识他了。
老板“猴哥水”
香港邦加社团回家乡探亲访友,在槟港阿水餐厅聚餐

难忘客家腌面

邦加客家腌面(Yam Mian),捞面的意思,虽然源自广东梅州,但已经入乡随俗,跟印尼土著一样,吃时需加上小酸青柠(Jeruk Kunci)汁,代替白醋,维生素C很丰富,又消脂助消化。有人说邦加多长寿老人,动不动都90多岁,是和空气好、绿树多及长期吃小酸青柠等绿色食品有关。
腌面是邦加华人几乎每天都要吃的,街上卖腌面的很多,有的华人来到雅加达及爪哇各地拼搏,无特别技能难以生存,就干脆经营邦加腌面,也渐渐被外地人接受了,从而打开一个新天地。笔者每次到雅加达,经常要去吃邦加腌面,这是乡亲同学及亲人最喜欢的节目。

马来花生酱面

下图是卖Mie Selada的印尼人面档。它的酱面原材料有面条、Selada(类似生菜)、豆芽、熟鸡蛋片、炸豆腐片。食材煮熟后,再以吃沙爹(烤肉串)的花生酱凉拌而成。这种属于华印美食文化结合的吃法,南洋四季皆夏,热天吃很开胃。
卖Mie Selada的印尼人面档
桌面摆满制作酱面的各类食材
下图的黄色部分,是华人的专利食品:豆腐干,制作方法来自潮州及客家,但又加上南洋人们厚爱的黄姜粉,染成黄色,味道很香,反而在豆腐原创地中国,根本没有加黄姜粉这种做法。
图中贩卖的黄色食物为豆腐干

槟小母校的小卖部

我母校槟港中华中学,也有食物丰富的小卖部,下课后去吃小食,是一大乐趣。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恩师何维芳的太太,她卖的Selada面非常可口,是我的至好。
说起来当时的华校老师待遇低,校方为了让他们度过难关,就安排这些师母在小卖部做点小生意,帮补家里。
上天保佑,这位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的资深历史教师,九十几岁高龄,也于去年辞世了,前几年槟中的老师同学在雅加达接待笔者与太太,他也出席了。

邦加名产沙贝

上图的海鲜,马来人通常称其为罗干(Lokan)。它实际上是蛤蜊的一种,邦加的特别肥美,加上香茅(Serai)煮汤,颜色是浅蓝色的,吃其肉、喝其汤,那充满香茅香气与蛤蜊鲜味混合的味道,难以形容其美妙之处。
沙贝的取材是个有趣但又需要耐心的过程。有时天还没亮,就要在海边,用自制的工具一尺一寸的搜寻它们踪迹。在邦加的海边滩涂,常常可以看到妇女们挖沙贝。
邦加马来女子在海边滩涂挖沙贝
邦加沙贝(Lokan)用香茅草滚烫最美味,马来女子用特制的工具,在沙滩海涂上挖,一天可以挖到好几桶
除了鱼、虾,邦加的大海螺也是著名的海鲜,非常适合做煲汤的材料。

邦加的大海螺是与猪脚煲汤的最佳材料

邦加名产炸鱼片虾片

炭烤Kempelang(Kerupuk)bakar——鱼片虾片,伴以辣椒酸醋来吃,别有一番风味。马来西亚人油炸的虾片,颇有特色。
特色虾片
邦加丰富新鲜的海鱼,打造了这个历久不衰的品牌——鱼饼。我在爪哇及雅加达还真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鱼饼,鱼肉的新鲜度要求太高,所以大城市运输不便做不了。吃的时候,需倒上掺辣椒汁的酸醋才够味。
爪哇也有出名的虾片企业,好像在Sidoarjo,产品卖到国外,香港印尼商店与大陆淘宝京东均有售,但偏甜,另外一种风味。
邦加槟港著名的邦加特产LCK商店,其炭烤鱼片虾片生产工场
这里还要介绍鱼片、虾片的蘸料——小辣椒(Cabi Rawit),邦加人因为无辣不欢,每餐饭都少不了它的。听说广东。广西及四川也有,叫指天椒、顶心椒什么的,说明其辣度可观。
小辣椒(Cabi Rawit)

与众不同的酱青

上图是邦加槟港老招牌,出自老一代潮州人槟港张广丰开的酱油厂。厂址就在母校槟中不远的Jalan Betur地方。
现在其儿子接班,并注册了商标Cap Mawar(蔷薇花牌),产品也改成小包装或塑胶瓶,出口雅加达,在超市可见。张广丰酱油厂的酱青也很出名,笔者几十年没见到它,却在邦加发现其踪迹,非常怀旧。
香港李锦记广东新会工厂制作的减盐头抽,就是南洋潮州人酷爱的酱青,解放前潮州人吃蚵仔煎、吃鱼 、吃贵刁(河粉)、米粉及面 ,都离不开酱青的。
酱青目前在印尼及新马还盛行,粤东的潮汕地区已较少见,偶尔还能发现其踪影。感谢南洋华人社会,为我们保存丰富的古早美食文化、风俗习惯及风土人情,这是中华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财富,值得珍惜回馈。

冷门水果

左图是邦加的大众化水果Rambai。它与Duku不同,后者较甜,也比Rambai耐放,但价格也较贵。Rambai好吃,但吃多了伤脾胃,易腹泻。
右图是Kelubi,这是一种天然的酸醋果。这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东西,但嗜酸的孕妇视之为宝物。这种果子,假如现在没有见到图片,早给忘却了,很冷门的东西。
左图为Pambai,右图为Kelubi

诱人的螃蟹

下图的螃蟹,在邦加本地话叫Ketem Rango,印尼话则叫Kepiting。实际上是在半咸淡的出海河口,红树林下面的水下生长的膏蟹。
右图海蟹叫Ketem Rejung,实际上,那种是粤港潮州人用来做冻蟹的,我很久记不得其名称,要看到图片说明才记得。
这两种蟹味道极价钱都不同,前者肉较多价格自然较后者贵,但也是1公斤约港币60-70元,以前更便宜。在槟港到烈港的半路上,一个叫Selindung乡的马路两旁,距离红树林海滩很近,见到很多马来人卖Ketem Rango的,很想下去买,可惜有时候集体活动限制了行动。
除了诱人的螃蟹,鱼丸也很鲜美,下图可见。左图是鱼丸汤,连汤带鱼丸一起吃,可口难忘。右图是贩卖鱼丸的商贩,他们将鱼丸装袋,让市民选购。邦加人很多长寿的长者。从邦加Facebook看到一位老伯伯,他刚刚庆祝105岁生日的照片,大概和平常多吃鱼类有关。
勿里洋(Belinyu)还卖一种叫Siput Gung Gung的小海螺,既可煮着吃,也可以晒干后炸熟吃,现在雅加达都有卖的,多数来自勿里洋。

邦加(左)与勿里洞姐妹岛
1999年底脱离南苏门答腊省成为一个省
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您,作者追忆印尼邦加儿时的所见所闻,有没有带给您心灵上的触动呢?或是勾起您过去的记忆呢?欢迎您在留言下分享您的感受或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