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的要求破坏了孩子的作文

语文3456年级上册课文分析

小学低段同学刚开始写作文,一般乐于从故事开始。

故事对人很重要,有人就有故事。现在考证出来,10万年前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故事实在是人发展的工具,人不可能离开故事。举一个小例子,曹操编了一个故事,将士们望梅止渴,虽是一个谎言,但顺利渡过了难关。所以,故事不仅仅是记录,也是梦想。

小朋友最擅长的就是梦想,且从来没什么禁忌,他们的故事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世界,里边的一切由他们说了算。大人跟着他们的思路去走就可以,实在不必要以自己的“对”去纠正他们的“错”,何况你的对未必对,他的错未必错。

正因为他们在不断试错,我们才有了新的世界。我们需要允许、欣赏他们的“错”,欣赏他们的不成熟,而不是急于纠正。就像你非得用科学、现实去纠正童话、想象,这真是鸡同鸭讲,无趣至极。

而且,纠正得多了,小朋友就不敢了。做多错多,不如不做。现在有大量小朋友已经学会了这一招,我就说你爱听的,我就做你爱看的。小朋友是很聪明的,这也是一种本能,为自己的安全着想。但是,这样就没有了他自己,这样就减去了他的兴趣。

大人总在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小朋友本来是有兴趣的,但就是在你不断的甚至强势的纠正下,他不再有兴趣。有的只是应付,为了他自己的安全,换取你的开心。

昨天在群里看到一张照片,是小朋友编的一个故事,《糖果王国的天气》。老师说,跑题了。但我并不这么觉得。

可能,老师的理解局限在把天气当作景来描写,要突出天气。

我一直觉得,题目,就跟我们人取名一样,阿狗阿猫都行。把《糖果王国的天气》,改名为《聪明勇敢的国王》 也可以啊,改成《糖果国的雨终于停了》  也行啊。

对一个故事,一篇作文来讲,人如其名,名副其实,这当然更好。若是初学者,跑题了,实在也无所谓啊,关键是行文通不通,有没有逻辑。

对《糖果王国的天气》这个故事,我觉得这个题目是可以的,而且小作者有自己的想法 ——因为大雨,他们马上就要死了,这是遇到问题了,所以国王决定去找雨神,国王有担当,要去解决问题呢。这是有逻辑的,符合目标-努力-失败-成功的。

与其说是跑题了,不如说故事还不够完整。问问小朋友:国王到了太阳国发生了什么?国王找到雨神了吗?糖果国后来怎么样了?——把这一系列问题回答了,故事更好看了,小朋友也知道怎么去编一个故事了,而且,从下雨到不下雨,这不紧紧围绕着天气吗?

这个故事,就是围绕着糖果王国的天气啊。《糖果王国的天气》,多好的一个题目。

小朋友编故事,四要素特别好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按时间顺序展开,连起来,就是一个故事,里面天然地有着为什么。

比如小朋友把家里的玩具排起来,他在游戏,这个游戏就是一个个故事。这些玩具,都是故事人物,有生命的。小朋友随时处在万物有灵的状态。玩具们为什么排队?去哪里?去干什么?碰到什么困难了吗?后来怎么样了?故事就是问出来的,即使小朋友真有错误,也可以在问题中得到纠正。请大人参与到其中去,无痕指点,而不是站在一旁甚至居高临下指指点点。

小朋友编故事,大人不要跟他“一般见识”,如果非要去较真,还觉得是教了小朋友,那还真一般见识了。这样的较真,往往让小朋友手足无措,他理解不了你的意思,也不知道怎么做,然后只能乱做。

不信的话,你让小朋友做包子试试。揉面,做馅,擀皮,包包子,你把怎么做包子的视频,就放在小朋友面前,十分准确,十分科学,你看看小朋友能包出像样的包子来不?——然后,想想为什么。

做包子和写作文的关系

陆生作:写作文要扣题,还要学会离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