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药铺门前悬挂两件东西,一件是药壶,另一件让人意想不到

在现代商铺林立的竞争中,很多商家都别出心裁,摆放各种物品来吸引顾客。其实,在中国古代虽然是农业社会,但商业氛围也很浓郁,商家们想方设法招揽生意,看到“杏花村馆酒旗风”就知道这是酒家,那么在药铺医馆前,往往会有两件物品必不可少的。

一件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葫芦,它代表“壶”,也代表着“悬壶济世”的意思。作为药铺的象征,这个葫芦越大越显眼,效果就越好。然而,药店为什么与葫芦扯上关系的呢?

主要有两种传说,一是说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叫做费长房的人,他本来是无所事事的。有一次费长房在酒楼喝酒,看到一个白发老翁沿街卖药,卖的药材都是从随身携带的葫芦中掏出。这本来并不奇怪,奇怪的是等到人群渐渐散去后,老翁则悄悄地变小,钻进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相信自己没有眼花,看得清清楚楚。他立即买好酒菜,就等老翁出来,并且恭恭敬敬向老翁请教。老翁见他心诚,便带他进入葫芦之中,费长房发现里面别有洞天,自是神仙境地。在这里,老翁不仅教了他方术,还赐给他一根手杖,可以飞行。

费长房就在葫芦里学了十几天,回到家中后却过了十几年,家中人都以为他去世了。费长房利用自己所学,行医治病,拯救世人。这个故事虽然荒诞不经,充满了离奇色彩,却是写入了正史的《后汉书·方术列传》之中。

另一个传说则是来自于另外一名医生叫做壶翁,又称壶公。他终日背着一个葫芦,到处卖药为生。他的药均不还价,童叟无欺,而且药到病除。如果遇到有钱的富商,他的开价就很高,有时候能得钱上万,然而再多的钱,壶翁也没有独吞,而是救济于穷人,也算另一种方式的劫富济贫吧。

后来,有人干脆将两个传说合并为一个,壶翁就是费长房故事中的白发老翁,薪尽火传,将精妙的医术传承下去造福世人。所以,后来的药铺门前,往往都要挂上葫芦,表示自己是“悬壶济世”。现在的俗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也是脱胎于此。

另一件物品,可能很少有人听说,那就是鱼符。古时候有虎符,是为了调派兵力的。在唐朝的时候,为了避唐朝皇帝祖宗李虎的讳,便将虎符改为鱼符。此时的鱼符,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因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鱼符,有的是玉质的,有的是铜质的,还有是金的。

到了唐朝之后,鱼符作为兵符和“身份证”的功能已经消失了,却被药铺借用过来。药铺门前的鱼符,往往是用木头所制成的,上面雕刻有鱼的图案。可能是因为鱼和“愈”的音相通,挂上鱼符,就代表希望病人服用自己的药物之后,百病皆愈,无病无灾。

另外,药铺和其它商铺不同,因为有些人得的是急病,夜晚也需要到店铺来抓药。鱼眼是每时每刻都睁着的,这代表着药铺全天都营业,都有人值班为患者抓药,不分昼夜。

当然,有些药铺或医馆有自己独到的秘方或者是特殊的经历,也会悬挂其它的物品。比如在元朝人熊梦祥的《析津志》说,在当时“医小儿者,门首以木刻板做小儿”。又比如在丹徒御医张元圭曾经治好过宋高宗的太子,赐予金蛤蟆,后来将其作招牌,叫做“张蛤蟆”。另外一个御医陈沂则治好了高宗妃子吴氏,被赐予御扇一把,他也将其挂在门首作招牌。

当时的药铺,固然以此方法来弘扬名气,招揽生意,但他们终究记得自己是为了救人性命,因此门口还悬挂着一副对联“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时时不忘提醒自己的本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