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彭博社”大智慧,今天何以“沦落”到这般地步?

原创稿件,转载请授权

持续的亏损,投资者的索赔,甚至退市的风险……让大智慧开始越来越Hold不住。

为了保住风雨飘摇中的母公司,大智慧日前宣布,将旗下优质子公司大智慧财汇的70%股权转让。

优质资产的转让,让人们对于大智慧未来的经营情况,不得不产生忧虑。

作为国内最大的金融信息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大智慧为何会“沦落”到这般田地?

转让子公司股权,溢价近28倍

大智慧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华信资本已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大智慧将持有的全资子公司大智慧财汇70%股权以及与该等目标股权相关的股东权利和义务转让给华信资本,股权转让价格合计为13.98亿元。

按照70%股权作价13.98亿元计算,大智慧财汇的100%股权将总体估值约19.97亿元。有分析认为,相比于标的公司截至8月31日6953万元的净资产,溢价了约27.7倍,就此而言,该标的公司卖价可谓非常高。

对于此次股权转让的初衷,大智慧的官方解释是,“此次转让大智慧财汇70%股权符合公司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公司优化资源配置,将进一步聚焦新型移动互联平台的转型和建设,有利于改善公司财务结构”。

尤其是最后一句,改善公司财务结构,被视为是此次卖子公司股权的重要诱因。因为根据大智慧财务数据,公司2015年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6亿元,而在2016年的前三季度,又继续亏损7.47亿元。

有分析认为,此次股权转让如果能够在2016年内完成,那么,公司合并报表中的股权转让收益将达到约12到13亿元,完全可以弥补公司经营的巨大亏空。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完成了股权转让,大智慧还持有30%的股权,依然具有重大的话语权。

净资产6953万元的大智慧财汇,何以溢价27倍多?引发诸多好奇。

10月31日,大智慧收到了上交所下发的《关于对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出售事项的问询函》。该函要求大智慧补充说明公司出售大智慧财汇股权的原因,并要求公司补充披露本次交易的定价依据和相关估值的测算过程等。

在大智慧的众多子公司里,大智慧财汇一直表现良好。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大智慧亏损2.29亿元,但大智慧财汇以净利润1722万元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净利润2854万元的阿斯达克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据了解,大智慧财汇是大智慧旗下从事金融数据的信息服务商,客户已覆盖国内托管银行、基金公司、保险资管公司等,提供金融数据库服务、金融数据解决方案、金融数据云服务等。

大智慧将公司优质资产对外转让的举动,也让人们对于大智慧未来的经营情况产生忧虑。

如果继续亏损,甚至存退市风险

据蓝媒汇了解,今年7月24日,大智慧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收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长虹提交的辞职报告,张长虹由于个人原因,向公司董事会申请辞去所担任的董事、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这番高管动荡,源于证监会的处罚。

在张长虹辞职之前的7月22日,证监会公布了大智慧信息披露违规案调查进展显示,2013年大智慧实现营业收入8.94亿元,利润总额4292.11万元。其承诺“可全额退款”的营销方式,以“打新股”、“理财”等为名进行营销,利用与相关公司的框架协议等多种方式,共计虚增2013年度利润1.2亿余元。

证监会决定对大智慧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同时,对张长虹等5名责任人员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就连作为大智慧公司时任独董的“胡润百富榜”创始人胡润,也被证监会处以5万元罚款。

受证监会调查影响,大智慧股价出现较大波动,造成许多投资人损失不小。据了解,大量中小投资者因为大智慧虚假陈述致其财产损失,将其告上法庭。

不断亏损的大智慧一方面需要面对投资者的索赔,还有被ST的风险,另一方面,还得面对监管部门的处罚。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大智慧宣布将子公司大智慧财汇股权进行转让。

业绩的持续亏损,甚至让大智慧蒙上了“退市”的阴影。

根据2016年8月27日大智慧公布的中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同比降8.14%;实现净利润为-2.29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7567.78%。据了解,这一成绩高居上市公司中报业绩降幅榜首。对于2015年业绩亏损4.56亿元的大智慧来说,如果大智慧不能在下半年扭亏为盈,股票就将被戴帽,甚至最终退市。

这是大智慧面临的现实难题。

此前7月29日,大智慧发布公告称,尚不能排除公司股票退市风险。

遥想当年,作为国内最大的金融信息综合服务提供商的大智慧,在2011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时,是89倍的市盈率,张长虹等股东更是身家一夜暴涨。这个以打造“中国彭博社”为目标的平台,以1.97亿元并购在香港注册的阿思达克信息有限公司,这被视为是朝目标前进了关键的一步。

2012年11月,更是成立了“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大举招揽财经媒体人才,一度活跃在财经事件的热门现场。这个以彭博社为榜样的通讯社,也迅速聚集了接近200人的采编团队。

但由于并未获得如新华社一样的通讯社资质,采编权不被认可,以及诸如竞争对手万得等在行业内的主导地位,大智慧在相关领域的空间有限。长此以往,基于盈利压力和内部整合等,原先那些四处招募来的人才,开始逐渐离去。

有消息指,目前留守大智慧通讯社的采编人员,仅余20来人。

大智慧通讯社的际遇,与前不久粤传媒的遭遇类似。

根据粤传媒发布的公告,前三季度公司归属的上市公司股东净利亏损达2.41亿元,同比下滑380.9%,稍微不同的是,造成巨额亏损的,是粤传媒的子公司。而为了解决亏损,盘活资产,粤传媒公开挂牌卖楼。

大智慧为了保壳而转让子公司的做法,其实与粤传媒卖楼一样,都是出于无奈。不过,子公司股权的转让,是否能够真正拯救大智慧,显然是有待观察的问题,换言之,即便解决了一时之需,然后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