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纪实(1937年4月30日)

洛宁纪实(1937年4月30日)
作者:敬忠
洛宁古称永宁,是河南省西部的一个县,在洛阳西南一百八十里。县境中部有一道水叫洛河,全县除了洛河两岸极狭的一道平原外,其他的地方,不是山坡就是土岭。因为这地方常闹匪患,所以这县的命名,老是离不了“宁”字。
境内较大的山有嶕峣山、鹈鹕山,均在县的西北;南边和嵩县交界的地方有金门山、马英山、惱来山、船板山;西南和卢氏交界的地方,有象车山、十八盘山;西北和灵宝交界的地方有崤山;北与陕县交界的地方有黄塘山、磁山;东南与宜阳交界的地方有马英山。这些山大约是两道山脉的蔓延,在县境南部的属熊耳山脉,在北部的属秦岭山脉。山的脚下有不少的水泉,可是都不很大,泉水顺小沟涧流入洛河,成为一道一道的小溪。这样的小溪在洛河南北不下二十余道,小溪的两旁多半是土岗,居民就是靠着土岗挖洞居住。
多山的地方,景致也多,所以这边有八景,这八景是:一,洛浦泛轻舟;二,金门竹韵幽;三,秋风摩凤翼;四,夜雨沐龙头;五,玄滬灵书出;六,嶕峣仙迹留;七,香泉澄荠色;八,胜概大观收。第一景是指城南洛河水涨的时候,驾了轻舟,观两岸丰美的田园,远处的山色很能令人心旷神怡。第二景是指城南有金门山,那地竹林很多,微风一吹,竹林发出一种幽静的声音,半夜唾不着的时候,容易叫人悲慼。第三景是指城北的凤翼山,居民多住在山涧里,这时外边没有风,在窑洞里也听到呼呼作响,“秋风摩凤翼"的景致也就因此起的。第四景是指城西有龙头山,靠近洛河,洛河水流很急,每到夜里,水声特别洪亮,若是不知道的,一定认为是下雨。第五景“玄滬灵书出"是一个古迹,相传古时候,曾有灵书出现,是甚么书,人人都不知道了,现在那里还有一块碑,字迹不太清楚,只能看出"出书处"后字样。第六景也很简单,就是城西北的嶕峣山上,有一块石头上留着一个脚印,相传为仙人所留。“香泉澄荠色"是城北的山中有水泉一个,积水清可见底,水的颜色如荸荠。再说到第八景,是城北有土山一座,上有一庙叫"大观",在这个庙上能俯视城内,可一望无际,所以也算一景。这八景因为我未能一一赏鑑,所以也不能有深刻的描写,只略为介绍罢了。
各乡村的农民住屋,多为"土窑",是靠山坡挖的洞,这洞里边挖一土台,就是睡觉的床铺,洞口安上门,并没有窗户,做起饭来,屋里就乌烟瘴气,所以洞里的四壁,都是漆黑。除了普通的窑洞,还有"天窑","天窑"是半山腰里挖的,上“天窑"得蹬着梯子,要把梯子一搬,最不容易上去,所以“天窑"是避盗匪的妙法;人住在土洞里,也有相当的好处,就是冬暖夏凉,所以穷人住窑洞,富人也有窑洞,穷人住窑洞为的省钱,富人住窑洞为的是避暑。可是挖洞得有一定的时候,最好在"白露"以后,“冬至”以前,不然冬天也不暖,夏天也不凉,确是贫民经济住屋。
这里的交通,是很不便利的,除了少数村庄能通行大车外,多数的地方,只能通行牲口及挑夫。大车也很奇怪,车轮是铁铸的,直径仅二尺余,前方只有一根车辕,长约四五尺,按在车的中间,车辕后顶端,按一根横木,这根横木,在拉车的时候,一头拉在一头牛的肩上,所以这车得两头牛才能拉,一头牛只能拉半边,是不能走的,而且只有牛才能拉,别的牲口,没有那个高肩,是不能拉的,这车的俗名叫“二牛抬杠"。
这县的人民,在以前外边的评论是极其强悍而蛮横的,就是我们没有到这县以前,还有许多人说:“那县里人太粗蛮,许多的村子外人不敢去。”可是来到以后,下乡去一调查,才知道农民们纯厚极了,思想和行动,还保留着几十年前的状态。“男女授受不亲”还是极讲究,一个生人到乡村里去,不容易见到一个年轻的女人,城里和集镇上,未听到说有暗娼,人们对於唱戏,还是看做是下贱的事,如果要有本地人在本地唱戏,一定要被族人赶跑。村民对於公务员是特别的恭维而畏惧。我们看见长途汽车的司机,破口大骂那在公路上的脚夫,那脚夫只有唯唯。我们下乡去调查,人们称我们是“委员大人”,我们告诉他不要这样称呼,他们总觉是不得劲,这我们才明白,以前这里的农村,完全是土匪……等等的世界,忠实农民,不得抬头,现在匪类肃清,良民出现,以前称这里人太蛮横,是笼统之词。
这里有几种特别风俗,特为介绍在下面:
(一)订婚。订婚的手续很简单,男女双方经媒人说妥以后,男方的家长订期协同媒人带子、彩礼到女方家去,在女家的‘祠堂’里,或'神主’前叩头——四叩八拜——,这样的亲事就算是定了。女家就设下筵席款待媒人和亲翁,这时未来的新妇,得出来拜见“公公”——也许是‘叔公’或‘伯公’,拜罢以后,男方得拿出拜钱,拜钱看穷富而有多少,穷的由三、五元至十余元,富的由数十元至一、二百元,这手续完了,以后就可以看好日子迎娶;婚书是不用的,后来有什么纠葛,全凭媒人做证。媒人的责任虽大,但是谁都愿做,当地人有句俗语说“能说三处媒,来世可为仙”。所以做媒人的,内心里要有相当的希图,可是要娶寡妇,那就没有人愿意做媒了,必须得拿钱雇才成。
(二)搧尸。人死了,子孙们每人拿一把扇子,把死人的衣服解开,大搧而特搧,一面搧一面啼哭。夏天搧三天,冬天搧一两天,等到亲戚们都来了,把棺材钉起来,才算了事。
(三)清明节上坟。在清明节以前有个“好”(就是好日子),人们就拿了冥币,烧纸等物,还有裁好的白纸条到坟上去,把纸钱烧了,还把白纸条挂在坟地里的树上,如果坟地里没有树,就挂在草上或土块压在地上,反正把坟地里弄的雪白。同时还燃放爆竹,向祖先坟叩头。要是新娶后媳妇,这一天也得要去上坟,当地有一句谚语是“新媳妇上坟,骡马成群”,是吉祥的意思。
(四)小孩的死和狗。小孩死了,认为犯“天狗”,应该叫狗吃,所以小孩死了不掩埋,化一二角钱雇个乞丐扔到山河,做了狗的点心,所以人们给小孩起名字,常常是用‘狗丢’‘狗留’‘狗怕'‘狗不闻'等等的字眼,并且还把死了的小孩,抹得满脸黑墨,就是这样再生了小孩,狗就不认识了,政府对於拿死小孩喂狗的事,曾下令禁止,可是偷着扔的,还有很多。
这县的农产除小麦杂粮外,棉花也有相当的产量,自从政府厉行禁烟,已没有种鸦片的了。这里的竹子品质极佳,一块竹板能劈七八层,所以编出来的竹器如:竹篮、竹盒、笸箩等均极精细,竹床,竹椅等物,也很可嘉,但因交通不便,这些产品,完全靠小贩肩挑到外边去卖,远不及二百里,近来粮价高涨,挑竹器的小贩,大量减少,编竹为副业的农家,也就大受影响了。
这县里在最近的以前,还有不少的草莽英雄盘踞者,最著名的有王贵林,董彦荣,刘运来,郑福德等,他们各带着四五十个喽啰弟兄,独霸一方,他们都以抢掠绑架为能事,所以不配为草莽英雄,可说是草莽贼寇——土匪。除了这‘地方土匪'以外,还有‘客匪',最著名的崔二旦,曾带了千余人马光临,虽然住的时候不长,也有不少的村庄,弄得焦头烂额了,现在经驻军及政府的努力,土匪算肃清了。可是空前的旱灾,又临到这里,自从前年收成就不多,只有四五成,去年一年没有下雨,多数的坡田可说是籽粒没见,各家以前的存粮,又多被土匪抢去,近来各村的农民,树叶野菜成了主要的食品,人们在这无可奈何的时候,只有一方面盼望政府来救济,一方面盼望老天爷快下雨。
农民们因为常遭匪患,所以对於防匪,很能够合作。除了个人挖天窑,预备枪支外,联合一村或数村,在附近的山顶上筑公寨。公寨是在高山顶上筑了寨墙,挖了地洞,也有建筑碉堡的,平时各住在自己家里,一遇股匪来袭,村人就带着妻子老小,细软物品上了公寨。因为公寨的地势优越,土匪不易攻陷,可是土匪们知道公寨上没有水,就用封锁政策,断其汲取之路,可怜这公寨上的人们,常因此被匪攻陷而遭杀戮。
县里的小学,设立还算普遍,可是在这匪旱等灾极严重的情况下,已有不少停顿了的,幸而能够存在的,人数也不多了。教员每年薪金,有二十五的,有三十余元的,他吃饭要是不加野菜和树叶,也是不够吃的,这里的教员,可说是“饥教员”了。
县里的“保甲”制度,已实行了四五年,他的编制是十家至十六家,算一“甲”,十“甲”算是一“保”,六保至九保,算是一“联保”,并设立联保办公处,除主任外,还有书记一人,壮丁五、六人。保长及联保处人员,都是薪给制,联保主任月薪是十五元,保长四五元,书记十二元。壮丁有三:(一),是受县府命令催缴各种捐款,及调查事项。(二),是保卫地方。(三),是调解民间的纠纷。现在全县有一百八十七保,三十二联保。合作社的组织,自从去年“河南省合作委员会办理农贷办事处”,又组织了一百四十几“互助社”,这些极幼稚的农民经济团体,政府如能继续的指导及协助,使他走向合作的路上,农村经济,当有相当的转机。
二六,四,三○,於洛宁。
资料来源:摘自1937年第2卷6期《农学月刊》,作者:纪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