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满40斤黄金的铜壶,挤压变形依然惊艳世界,铭文更是重要

在1982年的江苏盱眙县南窑庄村水利施工现场,一个叫做万以全的农民在清理淤泥的时候,挖出了一些令人惊奇的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西汉金兽,它是作为盖子盖在一个铜壶之上。铜壶之内,塞满了40斤中的黄金。这可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宝贝,里面有9块半金饼、15块马蹄金及麟趾金、11块金 “郢爰”。

对于寻常老百姓来说,黄金自然是吸引眼球的,它们金光灿灿,价值不菲,但是对于专家来说,那个铜壶,虽然因为内部重量过大,被40斤黄金挤压变形,却是一件难得的重要文物。特别是当铜壶之上的铭文被仔细识别之后,更是一跃成为与西汉金兽平起平坐的镇院之宝。

铜壶高为24厘米,口径12.8厘米,造型奇伟独特,纹饰华丽无比。壶颈古朴大方,朴素而工整,仔细观看,又有错金银的斜方格云纹。壶肩和壶腹是最吸引眼球的亮点,密密麻麻地装饰让人眼花缭乱,其实是很有规律的。

壶肩处嵌着的是铜蟠龙48条、金丝梅花错落有致地排布在48行,共144朵。壶腹部处则同样嵌着铜蟠龙48条,它的金丝梅花虽然也是48行,不过数量却大大增加,多达432朵。这样密集的排布,却一点也不显得凌乱,反而凸显了精致华美。

另外,在壶腹的纹饰之上,还装饰着4只伏兽和4个兽面衔环,它们不但起着实用功能,而且还增添了整个器物的庄重威严。考虑到所有的工艺,当时的工匠们,至少采用了铸造、焊接、掐丝、嵌铸、锉磨、抛光等方法,才让器物如此精美绝伦。

对于青铜器来说,有没有价值,除了器型的宏大,做工的精巧之外,铭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件青铜器就有三处铭文,而且都比较重要,为我们研究历史,了解文物背景,提供了绝好的素材。

第一处铭文是出现在铜壶的口内,上面写着“廿五重金铬壶受一孛五纣”11个字。其中,“金铬壶”是它当时的名称,“廿五重”是其在同类器物之中的编号,孛、纣代表的则是当时的度量单位,相当于斗、升。而且,这个度量单位,还是战国时燕国特有的,所以,这件文物的断代,就定为战国文物,国属为燕国。

第二处铭文是在铜壶的圈足之处。此处铭文已经被人用锐器进行了清理,但还是能看得出“王后右酒”四个字。按照当时铭文规则,此处很可能是器皿使用者所刻。也可能是因为几易其主,后来的人就将其进行錾凿。

第三处铭文就比较重要了,它向我们讲述了燕国的一段历史。那是在圈足的外缘处,有29字的铭文:

隹王五年,奠易陈旻,再立事岁,孟冬戎启,齐藏戈子斿。陈璋内、伐匽邦之獲。

匽邦就是燕国,这段铭文的意思是,在燕王糊里糊涂禅位给相国子之之后,引起了内乱。本来就对燕国虎视眈眈的齐国趁机发兵,攻下了燕国都城,并且劫掠宗庙重器。这件文物就是陈璋伐燕的战利品,第二处铭文很可能也是被他所凿掉的。因此,在学术界,这件文物既被称为战国错金银重络铜壶,又被称为陈璋圆壶。

也就是齐国的插手,不仅让燕国遭到了灭顶之灾,而且也让两国结下了血海深仇。后来燕国复国之后,在燕昭王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之下,乐毅联合诸侯国连克齐国七十多城,只剩下莒和即墨没有征服,这也是中国古代战场中以弱胜强的经典时刻。乐毅因此一战封神,燕昭王也因为礼贤下士,识人用人而被后人千古称颂。这件文物,就是那段久远历史的见证,难怪在专家眼中,它比那四十斤的黄金更为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