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No.3|《骨未成灰》
老年人确实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在新闻事件中,也在纪录影像里。
从杨荔钠的《老头》开始,一部又一部的纪录片拉近了我与死亡的距离。《骨未成灰》依然如此,而且给我呈现出无比凄惨绝望的晚年光景。
这部片子最直接的感觉就是老了好可怕,子女怎么能这样对他们父母,养老院伙食真不行,护士态度好差。然后你可能会顺着想,社会养老体制如此不完善,底层人民的老年生活如此没有保障。
如果导演就想传达这些,纪录片中用多个老人进行铺成,已经达到了。但是作为一部完整的纪录片,它还是有些遗憾。首先养老院、临终关怀自身就带话题性,能够拍摄基本就有故事。但是片中几位老人似乎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和立体的形象。
其次,几位老人的故事交叉剪辑,看似是一种群像描写,实则杂乱无章。以小田和他爸的故事为主线,带出同一个养老院的多位老人,每位老人出现会白屏加上老人的基本信息作介绍。这样剪辑方法真的很影响观赏性。刚进入一个人物故事,没搞清楚就出现白屏,然后我就会在心里默念:就这样了?过一会突然又一白屏,然后我接着感叹,原来是这样?
有几处剪辑我很不理解:一是基本用病房号、铁栏窗户作转场,很单调无味。二是片中出现了一分钟左右不明所语,前后不搭的模糊晃动的山河镜头。三是其中一个老人的故事已经出字幕交代了以后的生活,也就是结束了,但是后面一个老人的故事中又突然出现。就是看电影那种死而复活的感觉。四是,影片中提到几位老人年轻时很“混蛋”,但为什么只有浅尝辄止的几句。
片子主要呈现5位老人,基本没有深入进去,这一点有点像《生门》。群像式拍摄可能更客观更有代表性,但是人物故事和情感必定削弱,所以不能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也似乎可以理解。但这两种拍摄是否可以找到平衡呢?我觉得是可以的,很多分段式的经典电影说明了这一点。
另外,感觉配音有点满,虽然不是煽情的那张,但是对片子也有影响。
最后,省略掉片子让我进行的浅薄思考:如何对待死亡。如何对待父母。如何完善养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