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集团破产重整,真的是银行抽贷所致?
【原创】
庞大集团破产重整,真的是银行抽贷所致?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2018年营收超400亿元的庞大集团,最终因为还不上1700万元的债务走上了破产重组之路。
要知道,2017年的庞大集团,营业收入曾高达704.85亿元,销售新车48.17万辆,确实够庞大,是名符其实的销车大王。由此,也让庞大集团在“2018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位列第240位。即便出现业绩大幅下滑,2018年仍实现营收420.34亿元,怎么就会连1700万元借款都还不了呢?
对此,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曾表示,“银行一年多时间抽贷242亿元,庞大就这样被抽干了。现在银行都是惊弓之鸟,一年抽掉这么多钱,别说是庞大,换成国企它也受不了啊。”言下之意,庞大集团出现目前这样的结果,完全是银行抽贷造成的,而非企业方面的原因。如果不抽贷,企业仍然会运行十分正常。
但是,银行为什么会抽贷呢?如果庞大集团一切正常,经营业绩很好,银行又为什么要抽贷呢?要知道,2017年庞大集团是历史上经营业绩最好的一年,银行不可能没事找事,却对庞大集团抽贷的。毫无疑问,银行的抽贷,与庞大集团2017年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有关。而证监会对庞大集团立案调查,也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庞大集团包括公司实控人庞庆华、公司未如实披露权益变动情况,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未披露自身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调查等。既然有问题了,银行抽贷就是很正常的现象。
事实上,像庞大集团这样的企业,就不当年钢贸企业的翻版。
所谓钢贸企业,就是从事钢铁贸易的企业。曾几何时,钢贸企业一个个富得流油,火得烫手。因为,在房地产市场全面放开的那段时间,对钢材的需求量大得吓人。那一刻,只愁弄不到钢材,而不愁钢材销不出去。就是质量差一点的钢材,也有需求者,且价格不会下降。为什么会出现地条钢企业,很大程度上就与钢材市场的供需矛盾有关。
也正是因为市场对钢材的需求量大,对钢材品质的要求也出现下降现象。因此,钢贸企业就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迅速爆发。有条件的,没有条件的,有渠道的,没有渠道的,都在进行钢贸生意。甚至钢材期货、钢材互联网等都诞生了。
然而,随着楼市调控的开始,房地产市场热度下降,特别是开发商拿地热情有所减弱,对钢材的需求也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很快地,过剩的钢贸企业,也出现了快速变化的现象,转向了寒冬,关门歇业、破产倒闭的钢贸企业也像飓风刚过一样,尸横遍野。更严重的是,在钢贸市场红火时大量贷放给钢贸企业的贷款,也都出现了回收无门的现象。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钢贸企业,都陷入了困境。
而庞大集团作为汽车经销企业,与前些年的钢贸企业并无多大区别。他们也是凭借着近十多年来汽车市场的辉煌,抓住了市场机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并顺利进入资本市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庞大集团是一家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庞大集团对汽车的经销,与农民种地一样,看天吃饭。天气好,收成好;天气不好,收成不好。甚至还不如农民种地,农民种地,还要凭技术、凭管理、凭经验。而庞大集团,完全是凭胆量、凭投机。也就是说,一旦市场出现变化,必死无疑。
因此,把企业出现困境的责任推给银行抽贷,显然是欲盖弥彰,摆不上台面。原本就是靠银行贷款玩的,如果经营效益好,银行凭什么抽贷。不正是因为企业出现了问题,企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且是屡教不改,从2012年到现在已经6次违规,银行才会抽贷吗?要知道,如果银行不抽贷,就极有可能成为风险。对这等来说,当然是不希望出现的现象了。
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把责任推给银行,认为是银行抽贷造成的,这就是庞大集团对待出现问题的态度。事实上,就算银行不抽贷,面对汽车市场出现的变化,庞大集团的经营也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会让庞大集团的市场形象严重受损。所不同的是,银行抽贷加速了庞大集团大厦的倒塌步伐。按照庞大集团对待自身问题的态度以及出现问题的认识,破产是早晚的事。所以,切不要把责任推给银行。银行也是企业,银行也要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