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半生—一个屌丝出版人的成长记忆 (1979.9-1999.1)

文/杜辉 

小时不大聪明(当然现在也没见多聪明),过得浑浑噩噩的。幼儿园时期老师总是表扬我“傻吃傻玩傻淘气”,那时也确是没心没肺。幼儿园临近长安街,总有机会组织我们去参加各种表演,我为了傻玩,毅然和老师要求放弃表演的机会。当其他小朋友在教室里埋头苦练,我却一个人独自去院子里玩耍(现在也好这口,不喜追名逐利,不喜攀龙附凤往上爬,只想自己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上了小学,低年级时期还是在傻玩中度过,学习只在中下等徘徊。男孩子嘛总是对军事、科普图书情有独钟,这个时候阅读也就开始进入我的生活。到了五、六年级,从胡同搬家到楼房,一下没了疯玩打闹的地理环境和人员条件,就开始了宅。随着娱乐环境的改变,读书作为娱乐的一个重要内容慢慢凸现(还好那时家用电脑还没普及)。那时学校离家较远,午饭只能自己在外解决。为了满足阅读需求,午饭大多将就一下,买个煎饼,弄二两包子凑合一下,把省下的饭钱用于购买书刊。当时主要是购买期刊,记得期期必买的期刊有《故事会》《舰船知识》《航空知识》《世界军事》,不定期但经常购买的有《奥秘》《飞碟探索》《男生女生》《轻兵器》《装甲兵知识》等等。当时期刊都是十元以下,大都是5元左右,但对于小学生这笔费用也很不少。为了省钱阅读,确实没少挨饿。现在身高刚过175,想想也是当时用营养、身高换了知识的一个结果。

小升初时,以非常一般的成绩,被大波轰进了初中。因学校离家更远,所以午饭照样外面解决。起初是在学校食堂,后为了省钱买书还是选择在校外随意对付一下。购买刊物和小学差别不大。不过这时玩了一款8位游戏机的超经典之作,策略游戏《霸王的大陆》。这类游戏让男生小时的兵棋游戏从塑料小人转变为直观的影像数字,但匮乏的历史知识让我还无法体会游戏最大的乐趣。所以开始阅读与三国相关的各类图书,先是看了一本台湾人写的《曹操》,上中下三本,以白话的口吻重新解读三国,和后来出版的柏杨版白话《资治通鉴》一个味道。为了能更多了解三国,随后又看了《三国演义》的小说、电视剧,然后就是《三国志》。这款游戏之经典,对男生的吸引之强,绝对是开创了一个时代。我们班20来个男生,十几个都在我带动下,开始玩这款游戏。之后和我一样,又都开始恶补三国历史。也是从玩这款游戏之后,对文史政治图书的喜爱直线上升。寒暑假宅在家里很是无聊,父母书柜里的毛选、马列主义哪类东东也开始翻阅。虽然似懂非懂,但对日后我的价值观形成发展,还是有着极大的影响。

虽然爱看书,但学习总是在中档徘徊。对于枯燥乏味又呆板的课本总是没有兴趣。渐渐的阅读除了是乐趣,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上课偷看、课间看、午休看、路上看、在家看、放假看、有闲工夫的时候就看。越来越习惯化的阅读生活和越来越无聊的学校教育在我的人生里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一段时间甚至想退学(年少无知加轻狂),还好在家里和老师的强力阻止下没能如愿。中考报志愿的时候经过仔细研究,赫然发现有图书信息管理专业的职高,其实就是图书馆管理员。在研究了这个学校有图书出版发行专业(为西单图书大厦开业筹备,定向委培,毕业后全部分在了西图),学制两年,对既爱看书又厌学的我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然后就鸡头凤尾的成绩499分,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出版这条贼船。

职高虽说是两年学制,实则就学习了一年半。职高的学习虽也有正常的数理化物这些课程,但是没了考试的压力,也就更少精力去学习。刚刚步入高中玩得很疯,考试甚至得了零分(所以现在谁问我我都说自己初中文化,就是半文盲)。职高嘛,除了基础课程还有职业技能课和专业课。职业技能无非就是打字、计算机、珠算一类。当时对于非常不普及的计算机,老师也只能是照本宣科。因早在96年家里就购置了计算机,所以计算机课对我来说太容易了,我甚至可以算是第二教师,大家在实操上机的时候都在问我,我隐隐的觉得老师有点尴尬又无奈。打字课当时很费劲,速度、正确率都很低。不过这个问题在毕业后学会用QQ聊天后,锻炼的还是非常不错的(当然没学会五笔,全靠拼音输入法。速度还可以,就是错别字多)。珠算也是考级了,不过现在是彻底忘干净了。通过这几门技术课,可想而知我们的职业教育多么落后于实际需要。专业课还好,找的是新华书店的业务主管,楼层门店经理什么的来给我们授课。因实际经验丰富,虽课本还是10多年前的老内容(1980年代),但是课程还是有些收获,并让我们对未来有了一点点小憧憬。最后半年,班主任老人家因病住院休息,我们也就开始了放鸭子般的生活。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管束后,天天上学就是玩,非常嗨皮的生活之后就开始了实习生活。

实习是在海淀某商城(貌似现在也没倒闭,就不知道老板换没换),我分在了的库房负责退货。谁能想到若干年后,我一样会为图书的退货问题而忙碌。商城实习结束后,就去了新华书店的明光村库房(老新华都知道,现在已经平地起高楼,福利掉一部分,变现一部分),为秋季教材做搬运工。对就是搬运工,民工都不做的活我们去做了(那是小,不懂事,傻呗)。从手无缚鸡之力的死胖子,到最后可以一下抬着4筐书从一楼一口气顺着楼梯跑到4楼的牲口,就是这么锻炼出来的(出版有句话,女的当男的用,男的当牲口用)。书是最沉的东西,搬书和搬运木材区别不大。那时年轻,又有力气又傻,一个班分了两个组,干活还都较劲比速度,现在想想太二了(干少了,也没人说你什么,干多了也没有一分钱)。在非人的体力劳动强度下,一天需要装5到10卡车的课本。那时身体练的结结实实了,比什么健身都有效(后来工作,有次徒手很轻松地就把有铜丝的电线给扯断了)。

课本搬完了,西单图书大厦也在筹备开业了。我们也就稀里糊涂的结束实习并毕业,一下加入到国企的工人老大哥行列中来。上班就分在了物流,其实这个在实习期间就有所暗示,只是那时想得太少没有意识到。开始在收货组后来调到4层库房,也就是对应西图门市四层的库房。科技、医学、计算机等等。开始很是悠闲,一组四人也都是同龄校友,天天边工作边扯淡,下班了就去喝酒打游戏,很有些大学生活的风范。不过这种生活很短暂,随着西图开业活越来越多,最忙的时候一个月没有休息。那可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呀,最后看着配货单,都已经神志恍惚,脑子不能转动。在国企的日日夜夜里,曾经对图书出版向往的心,慢慢地生锈。僵化、浮夸的体制下,库房单调重复的工作,不是我想要的事业。随后因伤病(在高强度体力劳动和愚蠢的好胜心、荣誉心作用下的杰作),决心离开我心爱地奋斗了一年半的西图。踏上了出版生涯的征途。

作者注:

本文发表在2012年11月19日新华书目报 社科新书目A14版。

回想曾经年少,自己有过太多纯傻的行为,现在想想都替自己脸红。不过话又说回来,谁不是从纯傻的年龄过来,只要不是一直纯傻下去就还是好同志嘛。在此奉劝年轻人,年轻时候精力旺盛,争强好胜,都愿意拼,都愿意逞强,其实大部分都不值得。但是这种值不值得,只能等到你活中年后才能体会。干要好好干,要有责任心,但是玩命干就要慎重了。当然士为知己者死,如果你碰到超级够哥们的领导或者值得跟随的领导,那你就拼吧,就算没有结果,那也对得起这份赏识。

上学这事,我是没资格说的,因为咱本来就没文化,当然,但凡有文化也不会做出版这么苦逼的行业了。上不上学自己考虑,根据你的兴趣、考试能力、家境,但是一定要多看书,多阅读。很多书虽然很纯傻,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看看也不是没有益处。年轻时候很喜欢看励志书,心灵鸡汤哪类东西,因为那些能鼓励自己,能让自己在低潮时候寻求安慰以及平衡内心世界。但现在这类书自己根本看不下去,看的时候就觉得作者纯傻,能看到里边自相矛盾的BUG。这就是阅历,没有人能跳级上来,都是一步一步经历过来的。所以什么年龄做什么事,读什么东西。

另外别迷信老师,老师教育你是工作,只会伴你走过人生一小段路,他不会对你的未来负责,自己的人生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不要老师说什么你就做什么,多思考,多有主见,当然也不要一根筋,也要多听老师、家长、长辈的意见。但自己的人生自己选择,其他人的只是意见。不过你听或不听,未来你选择了就不要怨别人,因为那是你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路。其实还有很多人生感悟想和大家分享,以后慢慢写出来。也许我的文字消极一些,但是我的人生并不消极,我在努力地享受人生,所以别被我带节奏,过好自己的人生。

(0)

相关推荐

  • 文学作品集《丰文绉绉》出版发行

    <丰文绉绉>书封 资深图书出版人黄丰文新著文学作品集<丰文绉绉>,日前由华夏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收录作者"下海"至京十八年来创作的部分诗歌.散文.书评 ...

  • 图书出版流程

    图书出版流程有下列的步骤: 1.新书计划表. 2.审阅,经由审阅者评估新书内容,评估以专业学术性.内容创新性. 结构完整性.题材丰富性.是否符合出版方向等为评估的依据. 3.会议决定,公司内部开会讨论 ...

  • 读书岛年终分享预告:我的2020

    岁月的钟摆走进了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文澜读书岛的年终自由分享又将来临.这是文澜读书岛的节日,是属于书友的自由分享交流时光.欢迎书友们光临文澜读书岛,一起分享即将过去的这一年读书的收获. 文澜读书岛 ...

  • 科学文艺一线牵 创作出版结良缘

    科学文艺一线牵  创作出版结良缘 --追忆叶永烈先生与科学普及出版社的情缘   苏 青   "科学文艺一线牵,创作出版结良缘.卅载情谊弥珍贵,两代编辑谱华篇."叶永烈先生以科普创作 ...

  • 52家出版社年度推荐,一周一本书,承包你的阅读计划

    站在12月的尾巴,2021年已经在向大家招手了,你的阅读计划列好了吗? 小蜗特别邀请52家出版社小伙伴,推荐了自己家的代表好书, 让你2021年的52周,每周都有好书看,安心享受一整年的阅读. 读一本 ...

  • “特殊材料”

    "我们共产党人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这是斯大林在<悼列宁>一文中的一句话,成为我们这代人中的"座右铭",广为流传. 而我眼前的一块"特殊材 ...

  • 我的上半生—一个屌丝出版人的成长之路(1999.1-2008.3)

    文/杜辉 刚离开新华,没有学历.没有工作经验,很迷茫,还好那时家里不需要我养,生活没有压力,过了一段很傻很颓废的时间.时间待得越久新开始发慌,对未来不确定和没有安全感.想想总要去面对社会,就努力奋起吧 ...

  • 我的上半生—一个屌丝出版人的成长之路(2008.3-2012.11)

    文/杜辉 写作是个好东西也是一种好习惯,在开始的生涩幼稚之后,思路会逐渐开阔,文笔更加通顺,下笔也自有滔滔不息的内容可扯.在脱离了出版行业一年以后,先后在几家不靠谱的小公司领略了这个行业种种沉疴难改的 ...

  • 100本支部会议记录本背后的故事:一个战斗堡垒的成长记忆

    从历史走来,恰风华正茂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海华 涂敦法 江南小城,繁华安宁.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中队荣誉室,100本党支部会议记录本整齐陈列. 其中较早的三册记录本上标注着"1964.12 ...

  • 我是一个农民,上半生在田里,下半生在逃离!

    大概是07.08年,县城开始了招商引资,县里开始有各种服装厂,鞋厂等.农民开始"大规模"打工,虽然之前也有零散出去打工的,但除了考大学考出去的学生和当兵的,真正的农民出去打工的并不 ...

  • 陈明达:“西周生”“兰陵笑笑生”一个作者的两件马甲

    2018年金秋笔者提交给第十四届(开封)<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作文题为<方言借字和谐音寓意,金瓶梅作者的两手独门暗器>. 本文继续就方言借字和谐音寓意这个话题,探讨< ...

  • 生一个孩子和生两个孩子差别在哪?过一次年就知道了,现实很骨感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不同的家庭对于生育子女的数量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年轻夫妻追求优生优育,所以会选择生育一个孩子.而有些夫妻比较喜欢孩子,所以会选择加入二胎家庭的行列.而生一个孩子的家庭与 ...

  • 如何讲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了成为影响力中心,就要学会讲故事,并精准裂变粉丝. 公众演说是最好的裂变粉丝的方式,因为公众演讲就是讲故事,特别是屌丝逆袭成长的故事,最容易把你的顾客带入到你的情境之中. 如果你的 ...

  • 杨贵妃集三千宠爱于一身,被唐玄宗盛宠11年,为何没生一个孩子?

    "几曾见帝王天子有真情,却怎么三千宠爱于一身?"这句诗是赞美李隆基对杨贵妃的真挚爱情的. 天子没有不风流的,但是李隆基这个风流天子自从遇到了杨玉环之后就开始一心一意地宠爱她. &q ...

  • 生一个和生两个,现在可能没太大区别,但再过20年,区别可大了

    时下年轻家庭在生二胎的问题上的态度表现得有些两极分化.有的年轻父母认为,生一个孩子就已经很有压力了,如果再拼生二胎,那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一定会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也有的父母认为,能够见证小生命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