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曾是“学渣”的诺奖得主去世了

为此,小柴昌俊要求负责制造光电倍增管的浜松公司将光电倍增管的直径直接增大到50厘米,并以惊人的口才成功让对方以成本价将那些光电倍增管卖给自己的项目组。这些超大的光电倍增管使得神冈的探测能力超过IMB。

1983年4月,神冈探测器建设完毕,一直运行到1985年,这个时期的神冈探测器也被称为“神冈1”。1985年,神冈1开始被升级为神冈2。到1987年2月,之前的神冈1与当时还在运行的神冈2都没有探测到质子衰变的任何信号。得到一个否定的结果固然也是一个成果,但有些大统一理论预测的质子寿命太长,神冈探测不到信号,也可能就是自身不够大、能力不足。因此,神冈的探测结果既无法证实大统一理论,也无法排除大统一理论。这样的结果当然是令人沮丧的。再过一个多月,小柴昌俊就将一无所获地退休了。一个天大的惊喜然而,“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个天大的惊喜却突然从天而降。1987年2月24日,多伦多大学天文系的研究生伊安·谢尔顿 (Ian Shelton) 在位于智利的Las Campanas天文台拍摄大麦哲伦云(大麦云)星系照片,冲洗后与之前拍摄的照片比较,发现里面突然出现了一颗5等星。谢尔顿意识到有大事发生了,他立即走到室外,抬头就在大麦云看到了一颗突然变亮的星。此后又有另外两位天文学家也分别观测到这颗突然变亮的星。这是一颗超新星,一颗注定名垂青史的超新星,因为它是此前近400多年来距离地球最近的超新星,它与地球的距离仅17万光年。事实上,直到2020年,人类还没有发现比它更近的超新星。

它是如此之近,以至于当时在南半球的人,都可以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用肉眼轻松看到它。在此之前,最后一颗肉眼可见的超新星是1604年被观测到的“开普勒超新星”。它是1987年被观测到的第一颗超新星,编号为SN 1987A。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