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倭第一人,一战打出千年的和平

唐 龙硕三年八月,百济百村江口年过花甲的刘仁轨与他身后百余条战舰即将遭遇来到这片土地上,四倍于己的敌人。刘仁轨率领的大唐水师,以碾压之势大败敌人,之前那支不可一世的倭国联军瞬间淹没在金属的碰撞和惨烈的哀嚎声中,伴随着江面上波涛汹涌的浪花逐渐消散。旧唐书刘仁轨传只有一句“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凡奇舟400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的记载,看起来似乎只是大唐诸多胜仗中较为平常的一场,但从当时的世界格局来看,刘仁轨改变了历史。

从公元前一世纪起,朝鲜半岛就处于三国鼎立状态,北部的高句丽,西部的百济与东部的暹罗并存,通过近700年的相互攻伐,到了公元七世纪初,高句丽占据了中国东北部分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北部无论在国力还是疆域上都完爆暹罗百

隋文帝时期,隋朝一直面临着高句丽的威胁。隋文帝死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但是都以失败而归。唐朝建立后同样面临着来自东北方的高句丽威胁。

高句丽通过扶植操窦建德和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一直分散着大唐的注意力,刚刚建立的唐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两难境地,为了恢复经济休养生息,必须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大唐下令对百济,新罗和高句丽进行正式册封,让朝鲜半岛三国与大唐形成一套体制下的三个地位相等的藩属国。这样一来,既可以防止高句丽与突厥结盟,在东北方对大唐开疆拓土构成严重威胁,同样,大唐向三国示好,给予它们同等地位,也可以采取以夷制夷的方法来维持朝鲜半岛三国彼此制衡的局面。

不过,三国归附,终究只是某个时代下外交策略的一种妥协,但高句丽逐步恢复力量之后,三国之间为了地盘的归属再次大打出手,甚至不惜撕毁与大唐之间的协定,集中联合百济进攻暹罗,并阻断暹罗向唐朝朝贡的通道,意图挑起战争从中得利。此时,唐朝琪进入唐太宗执政的贞观年间,对于高句丽明目张胆的公然挑衅,唐太宗当然予以强硬回击。

贞观19年三月,唐太宗点齐兵马带领长孙无忌李道宗,徐世绩等元老从定州出发,水路并进,直指高句丽,唐太宗对此战志在必得,经过数月激战,攻破高句丽数十座城池大有获胜希望。不过,在高句丽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要塞,碉堡,且高句丽士兵极善守城,因此大唐推进得并不顺利,战争一直持续到当年秋季。由于战线过长,运输补给跟不上,再加上气候变化等不利因素,唐太宗最终被迫班师回朝。回朝以后唐太宗改变了大规模征伐高句丽的策略,改由小股部队多次袭扰。高句丽军队疲于奔命,极大削弱了高句丽的实力。同样被卷入这场战争的百济暹罗命名却截然不同,压错宝的百济一看高句丽被打残了不得不重新寻找新的盟友,以维持其在半岛的整体实力,环顾四周选中了日本。

大唐显庆五年暂停了多年的消灭高句丽战争终于再被提上日程,为了完成先辈们征伐高句丽的伟业,唐高宗想起了这些年一直致力骚扰暹罗的百济,相对高句丽而言,百济实力更弱。如果能灭了百济控制朝鲜半岛南部,再与盟友暹罗两面夹击,征伐高句丽岂不是事半功倍。于是,唐高宗派遣苏定方,率领水陆13万大军征伐百济苏印芳由山东莱州出发,渡过黄海在百济西部登录暹罗也派出五万精兵接应唐军。百济不堪一击直接灭国。为了继续维护倭国在半岛上的利益,在女皇的安排下,百济王子扶余璋率领百济旧部发起复国运动,为了支持扶余璋,齐名女皇不顾年迈亲往前线督战,并最终死于途中。继任的天智天皇,决定继续完成女皇未竟的事业才爆发开头提及的白江口之战。

663年天智天皇派援军两万余人支援百济,尽管两国认为准备得十分充分,无懈可击,但与唐军遭遇之后,倭国联军还是全军覆没,而高句丽也面临唇亡齿寒的境地,变得孤立无援,在百济彻底亡国六年后,高句丽最终在唐朝和新罗部队的进攻中结束了700多年的国运,从此朝鲜半岛进入新罗统一时代。

这一战也让倭国企图在朝鲜半岛西拓国土的美梦化为泡影。自此,倭国明白了与大唐间的实力差距,开始乖乖地派遣唐使赴唐学习先进文明,一学就是千年。

如果喜欢这篇内容可以关注我,也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