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七)
上世纪五十年代,政府利用新榆林原明正土司家澡堂子地方优质的温泉水,建起了一座洗毛厂,对州里产的羊毛进行初洗加工,后来发展成一座颇具规模的国营毛纺织厂,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破产。
1962年,笔者曾在新榆林工作数月,在洗毛厂的宿舍内住过多时。记得1963年的春节就是和张正祥同志一起在洗毛厂宿舍中过的,适逢大雪封屋,寒冷易异常,幸当年明正土司淋浴的池子仍保留着,我俩只好到浴池中“泡水”取暖,实地体验了一番的“明正汤泉”。时过境迁,虽泉汤依旧,却难寻当年风光。
再说那驷马桥地方,没发现土司衙署,在民国十年(1921年)却建过一座基督教堂。刘文辉主政西康,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又在驷马桥建起过一个“西康省农业改进所试验总场”。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21世纪初,在驷马桥地方,确实出现了一座美丽的新城,这就是今天康定县的新县城。
21世纪初,出现在驷马地方的康定县新县城。 (郭昌平 摄)
打箭炉城,不能完全与明正土司的衙门所在地划等号。驷马桥地方并没有“土司旧署”存在,自然不可能有城的存在。公主桥头那条沟内外被跑马山泥石流冲毁的土司老衙门之旧址,据已见到的“历史信息(包括老照片)”来看,也只能算是打箭炉城的南郊。
后来人们熟知的明正土司衙门,便位于城中折多河东白土坎下的那座,这当为南郊的土司老衙门在清雍正三年(1725年)毁于地震泥石流之后新建。乾隆十年(1745年),24岁的坚参德昌,承袭明正土职,成为第十一代明正土司后,从木坪(木坪土司驻牧之地,在宝兴县)迁驻打箭炉,所住的就应当是城中的这座衙门。有人据此认为,明正土司东迁不在元代,而是在乾隆十年(1745年),这显然是对历史的误读。
城中的这座土司衙门,民国时期西康建省后,改扩建成西康省政府机关办公处,新中国成立后又成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州政府办公的地方,此处今天还能见到这座土司衙门的一点儿影子。
下面是著名摄影家孙明经先生拍摄的两幅民国时期的西康省政府在原明正土司衙门内建起的办公楼和军政人员和民众集会的“中山台”的照片。先后拍摄于1939年和1944年。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了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