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丑书,恐怕是你眼拙吧

长期以来,各种报刊杂志上批评“丑书”的文章很多,指责现在许多展览作品甚至获奖作品在创作时“不往美观上去写”,有意漠视用笔,破坏结体,夸张变形等等。

对这些意见我不能苟同,觉得他们在认识上有两个错误:

一是不知道美是生命的感悟,是意志的体现,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的形象,误将漂亮作为美,将打破局部的四平八稳、不讲究外在、媚巧的作品贬之为丑。

丑书固然要反对,然而,我发现有不少人却分不清什么才是真正的丑书。但凡看到那些粗头乱服、奇形怪状、自己看不懂的作品都列为丑书,这是不行的。要批丑书,首先得提高自己的眼力,要懂得什么样的丑才是真的丑,而什么样的丑,却不是丑,而是拙。雅的美,容易欣赏。而拙的美,却难倒了很多人。拙的美,需要更高的眼力,所谓曲高和寡、阳春白雪。

于右任作品

二是不知道书法史上的“丑书”都是时代精神的表现,不同时期有不同内容,因此批评起来教条主义,无的放矢。

对这两种错误,前者属于美学理论方面的问题,只要翻一下《艺术概论》就可以明白,用不着赘述。

后者属于书法史观的问题,前人没有论及,我想谈些自己的看法。

存在决定意识,任何一种精神现象包括审美观念,都有它产生的社会原因,并且,随着社会原因的变化而不断修正、充实和发展。当一种风格被大家接受并被奉为美的标准时,凡是新生的、与之相反的风格必然会被视为“丑书”,清初,与帖学对垒的碑学开始崛起,也就是“丑书”实践和理论的滥觞。“丑书”发展至今已有三、四百年,这段历史可分三个阶段。

陆机 平复帖

讲起“丑书”人们马上会想起傅山的名言:“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这种极端的非此即彼的选言判断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反潮流精神,联想到傅山的一贯思想:作字贵在无倪,无布置等当之意,信手行去,一派天机等等,他提倡四宁四毋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抒发真情实感,体现生命意志,超越一般意义上的漂亮,追求艺术本质的美。

傅山的这段话还有上下文,上文说自己学书深受赵孟頫、董其昌的毒害,下文说:非如此,不足以挽狂澜于既倒。整段文字没有具体阐述拙、丑、支离和真率,但是有赵孟頫和董其昌的反面参照,其内容也就不言自明了。

郑板桥 书法作品

回顾帖学历史,从二王到清初,经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各种风格形式已得到相当充分的表现,很难再有新的发展。当时书法家大多匍伏在赵孟頫下,拜倒在董其昌门庭,风格面貌陈陈相因,媚巧靡弱。这时,傅山提出四宁四毋的口号,无疑是振聋发聩的当头棒喝,宣告了向帖学审美标准和创作方法的开战。而且,他主张的拙、丑、支离和真率,与汉魏六朝时期碑版墓志和造像题记的书法风格相同,因此也可以说预告了碑学的发端。

明代后期,最著名的书法理论著作是项穆的《书法雅言》,强调中和。“宣圣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孙过庭云:'古不乖时,今不同蔽’,审斯二语,与世推移,规矩从心,中和为的”。“中和”以不偏不倚的尽善尽美为鹄的,这一理论建筑在共通的理法原则之上,过分强调,会限制和束缚真性本色,导致作品的平庸。与此相反,傅山的四宁四毋,强调艺术风格的偏向发展,书法创作不必面面俱到,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去自由发挥。这一惊世骇俗的观点影响深远,金农的“同能不如独诣”,郑板桥的“师心自用”、“怒不同人”等等,都是在它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清以后碑学书法的百花齐放都离不开它的精神启蒙。

明·傅山 书法作品局部

讲起丑书,接着会想起的是刘熙载,他在《艺概·书概》中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书法艺术上的丑有着语言难以尽述的内涵。在这句话之前,他说:“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庄子·山木篇》曰:“'既雕且琢,复归于朴’,善夫!”两者的意思是连贯的,“不工”就是丑的具体内容。

刘熙载将学书过程最后落实在“工求不工”,这与传统观念正好相反,唐孙过庭《书谱》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平正”与“不工”,究竟哪个是学书的最高境界?我觉得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提高,就个人来说,始终是在正与不正的两极中S形前进的,就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一种字体书风的成熟,意味着从不正到正;它的衰变,意味着从正到不正,新旧字体书风的不断更替,也就是正与不正的轮番变换。不正的字体书风反映了各种探索和追求,正的字体书风反映了一种形式的完美和极致。

刘熙载书法作品

千百年来,字体书风处在变革时代,偏重于不正,处在成熟时代,偏重于正。孙过庭身处贞观之治的唐代,楷法盛行,以“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为审美标准,因此着眼于“复归平正”;而刘熙载处在危运厄时的清末,碑学兴起,以“丑到极点便是美到极点”为审美标准,因此落脚于“继由工求不工”。学书最高境界的不同反映了他俩所处时代的书法风貌和审美标准的不同。刘熙载的时代帖学式微,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书法家已开始将取法的眼光从名家法书和经典作品转移到六朝的碑版墓志和造像题记。这些作品的形式是粗糙的,不完美的,然而表现是大胆的、奇肆的、真率的、稚拙的,充满真情实感和奇思妙想,能启动书法家的创作灵感,去创造新的风格形式。在这种形势下,刘熙载提出丑书的审美观念和“不工”的形式标准,并在《书概》中极力推介碑版书法:“余谓北碑固长短互见,不容相掩,然所长已不可胜学矣”,其作用显而易见,是在为碑学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康有为 书法作品

孙过庭的审美标准和学书至境是精致典雅,属于帖学的,唐以后一直被奉为金科玉律,刘熙载的审美标准和学书至境是粗犷奇,属于碑学的,对碑学发展影响极大。不久以后,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认为北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豪放,十曰血肉丰美,”并认为“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岩,拙厚中皆有异态,构字亦紧密非常……譬如江汉游女之风诗,汉魏儿童之谣谚,自能蕴蓄古雅,有后世学士所不能为者,这些论述的精神实质与刘熙载的理论一脉相承,只不过将丑书的审美对象和形式标准更加具体化了。

金农 书法作品

最近二十年,书法艺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主旋律下,狂飙突进,涌现出一大批创新作品,它们为表现当代人的思想感情,在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的审美习惯和表现形式,因而也被视为“丑书“。然而,它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与前面两个阶段是不同的。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书法,其功能在改变,以前偏重于修身,注重书写内容,现在偏重审美,强调视觉效果。其生存空间也在发生变化,首先,以前流行的直幅或横披现在必须截短它们的高度和宽度,变成方形或准方形,才能进入千家万户。以前几十字上百字的形式太琐碎,必须更加集中更加强烈,才能适应现代住宅讲究整体性和大效果的布置要求。

王冬龄 书法作品

其次,书法作品要进入展厅,挂在墙上,要在数百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必须气势夺人,所有这一切变化都使书法艺术日益成为纯粹的视觉艺术,它的尺幅,内容和形式都要改变,改变的目标是加强视觉效果,采用的方法是强调形式构成,“唯观神采,不见字形“,把汉字看作是若干视觉元素的组合,把书法看作是点画与结体的造形以及它们的相互组合,将时代精神灌注于对传统的分解与构成之中,将点画的粗细长短、结体的正侧大小、章法的疏密虚实、用墨的枯湿浓淡等,一组组对比关系揭示出来,组合起来,以最集中最夸张的形式,给人以最强烈的视觉冲击。

王镛书法作品

毫无疑问,这样的创新作品突破了一般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而且,这个一般已经不是傅山所面对的赵孟頫、董其昌的媚巧书风,也不是刘熙载所面对的帖学的审美标准和平正形式,而是包括帖学与碑学在内的传统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这将是一个重大突破。

(0)

相关推荐

  • 走近名家 李有来 谈谈我创作中的心境问题

    一.书家的基本修养问题 以我的个人浅见,所谓创作,是指一个书法爱好者经过长时间的学习.训练和积累之后,运用所学传统知识,按照笔法.字法.章法以及意境营造的要求进行构思和书写的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

  • 再读清代学人书法

    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必修技能,书法更加强调人文素质,重视学养和品格基调,与哲学.文学.文字学等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这个角度而言,学人书法是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的研究视角,同时也对当代书法创作有着积极的 ...

  • 黄惇教授批丑书:难道心电图也能叫书法?

    黄惇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艺术学.美术学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副院长.艺术学研究所所长<艺术学研究>学刊主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黄惇说书法摘录八十年代中后期,有些朋友想套用西方艺术理论概 ...

  • 田英章是怎么痛批丑书的,丑书横行怎么才能扼制!

    田英章是怎么痛批丑书的,丑书横行怎么才能扼制!

  • 大家都批“丑书”,这幅唐代的“丑书”是不是也该批

    常规的写经书法 规律可循.结字统一 此幅<论语>不按常理出牌 笔笔生态.字字不同 但书写非常自然 还能把这种风格保持得始终如一 无写经的习气而有魏碑之气象 通篇肆意.古朴.自然 <论 ...

  • 如何痛批“丑书”,从这5点就很专业

    草书艺术的欣赏,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要想欣赏好草书艺术,先须了解草书的特点,草书艺术的美在哪里. 有人说草书艺术的美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表层的外形美和深层的蕴涵美.也有人将草书艺术的美概以十点:曰点划 ...

  • 有人为丑书抱不平?说那是丑而非丑,美到极致!网友:蒙上我的眼

    我的字丑了三十多年,从前一直在苦恼,当我看了所谓书法大师写的字,那叫丑出天际 !现在我突然觉得我也是大师,因为我写自己的名字都写的奇丑无比.我突然觉得自己原来是一个书法家! 看到如此书法,我心已麻木, ...

  • 丑书不是传统,古人写不丑,今人写不拙

    在中书协和各大高校的推动下,丑书呈现泛滥之势.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大家.教授.博导更是频频以丑书示人,将这种丑陋的书法当做传统的延续,动辄指责批评他们的人不懂书法,说什么高书不入俗眼,辩解自己字是从传统中 ...

  • 批曾不等于挺田,丑书不高级,田楷也不正宗

    丑书的拥护者仅限于中书协和各大高等院校,民间老百姓一直传承着传统书法,对丑书深恶痛绝,原因只有一个:丑书违背了传统.于是,一些人便把田英章.田蕴章二兄弟的田楷奉为正宗,其实还真不能简单地这么看. 田楷 ...

  • 谢无量的书法用笔率意、结体拙稚,于右任自愧弗如,网友却称丑书

    谢无量的"孩儿体"书法不少人表示欣赏不了,其实这本来没什么问题,但是那些欣赏不了却又刻意贬低之人,恰恰是暴露了自己对书法的无知.于右任曾评价谢无量的书法"笔挟元气,风骨苍 ...

  • 丑书不是传统,与拙书大不相同,区分两者需要眼力

    当代书坛一些所谓的丑书大家,不是中书协会员就是大学教授.虽然比起怪书.乱书来,丑书并不那么令人作呕,但这种书法和传统关系不大.一些写丑书的喜欢拿徐渭的话来替自己辩解,说什么高书不入俗眼.有时还会进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