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鹤飞:新文化运动~吾人之觉醒
李鹤飞,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学生,姜子暄初中同学。本文谈了她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最近,中央一播出了电视剧《觉醒年代》,看了后,又让我想起了新文化运动。
去年的五月四日,我慷慨激昂地写了一篇长文,以此纪念五四运动。我说,我佩服那个时代的青年,他们是勇敢的,他们是进取的,他们是敢于反抗、永不言弃的。可是,如果没有陈独秀先生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又哪来如此之觉醒,又哪来当今之五四精神?
两年多前,我在历史课本“新文化运动”的标题下,写了五个字:打倒孔家店。回想起来: 中国经历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晚清新政、直到建立中华民国。可犹如鲁迅先生所言:“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辫子剪了,称呼变了,移风易俗。可是普通人民却仍是茫然、愚昧的: “君要臣死,不死不忠; 父要子亡,不亡不孝”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等的孔教三纲,牢牢束缚着国民的思想,说到底,我们的人落后了。
内部军阀混战、民生凋敝,外部帝国主义步步紧逼。我泱泱中华,何时才能崛起?
救国心切,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并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的号角。
他竖起民主 科学两面大旗,拥护“德先生” “赛先生”,发动文学革命,开发民智,解放思想,倡导新伦理,新道德,将新文化推行到生活方方面面,造就一代新人!
1917年,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新文化”也随之走进了北京,来到了北大。胡适写作《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紧接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倡导新文学,说大家都听得懂的话,让新文化普及大众; 鲁迅创作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既揭露了吃人社会的本质,又以雅俗共赏的方式,让底层人民理解了新文化。而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更是以“兼容并包”的理念,广纳各界的学者才子,使得北大不仅成为了新文化的阵地,也成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
新文化,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天空,武装了国民的思想,让苦苦求索真理的青年打开了眼界,让迷茫徘徊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国家的希望与方向。它依托于《新青年》,也造就了一代新青年!
“吾人最后之觉悟”,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