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的故事永不落幕

  本报记者 马雨晶 赵恒

  青山绿水,盛世绿博。

  11月18日,历时1个月的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在贵州都匀闭幕。

  绿水青山新画卷、生态文明新标杆。作为展示我国国土绿化成就的窗口、交流生态建设经验的平台、宣传生态文明理念的阵地,本届绿博会展示了我国国土绿化的新成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景象。

  本届绿博会虽落幕,但绿博会诠释出的“以人为本,共建绿色家园”的绿色发展理念,永生不息,未有穷期。

  

  顺势而为,传递绿色发展新理念

  本届绿博会绿博园规划面积1959公顷,森林覆盖率69%,核心区面积399公顷,为历届最大。

  绿博园采取“范式传承、顺势设计”的设计理念,借鉴国画“点”“染”技法,在山水中做点缀而非搞破坏,充分尊重和巧妙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原生植被,大面积修复废弃矿山矿坑,打造出一心、两带、两环、五区、四大风貌区和10个主题区。

  “以天然山水为本底,造园兴绿却不破坏山水之势,这是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延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分院副总工程师唐进群说。

  本届绿博会除了设计理念上的顺势而为,更有56个室外展园荟萃各地绿化成果,900多种植物增姿添色。

  贵州园诗意风雅,建出了浓缩版的山水田园;重庆园的垂直绿化,展示了山城复合立体的绿化新姿;强军园通过将军事元素融入园林景观设计,展现绿色军营建设成就。北京园真意阁、陕西园大雁塔、湖北园黄鹤楼、广州园小蛮腰、法国中世纪古堡等,一步一景,形成了一幅“诗意人文山水园林”长卷。

  云南的山茶、广西的桂花、山东的紫薇……各种特色植物在展园一一呈现,400多种珍稀花卉林木在这里落地生根,100多份植物标本展示在多样性物种基因库的珍稀植物标本墙上。

  30天的办会展期里,绿博园里还举办了国土绿化成就展,插花花艺竞赛,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毛尖茶产品展销,文艺表演等活动,全面展示国土绿化成就。本届绿博会绿博园先后举办活动1200余场,吸引省内外嘉宾游客52万人次入园参观,实现园区直接经济收入1280余万元。

  

  落地贵州,为当地发展创造新机遇

  本届绿博会是我国第一次在西部省份、第一次在少数民族地区、第一次在非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第一次在高原山地举办的绿博会。

  为什么本届绿博会选择落地贵州都匀?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生态。

  作为“两江”上游生态屏障,贵州生态区位至关重要。2012年以来,贵州持续不断实施退耕还林、“两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全省森林面积不断扩大,2019年,贵州森林覆盖率达59.95%。

  贵州森林面积达1.58亿亩,为耕地面积的两倍以上,同时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区。加快生态价值转化成为贵州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为此,贵州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开展森林复合经营,发展森林康养。2019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3300亿元,以竹、油茶、花椒、皂角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基地面积达944.39万亩,产值达118.35亿元,提供稳定就业岗位达23.24万个,带动280.67万人实现增收。(下转4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