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卫生科住院的日子

在精神卫生科住院的日子

文 | 签约作者 钱桦
图片 | 网络
因为神经症的关系,我去某大型医院精神科病房住院了11天。也许一提起精神科病房,很多人脑子里会浮现出各种精神不正常的胡言乱语,张牙舞爪的神经病人。去那里住院,会不会很可怕啊?会不会被他们打或者骂啊?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揭秘下。
因为我去入住的是某综合性医院的精神科病房,该医院患精神分裂的患者不是很多。更多的是由于像我这样工作或者生活压力而导致的焦虑症、抑郁症患者。也许在专业的精神科医院,精神分裂患者会更多点。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的增大,患有抑郁、焦虑等疾病的人逐渐增多。
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也已经能更正确的对待这类疾病了。大家都认识到焦虑抑郁也和身体其他器官的疾病一样,也是一种疾病,如果选用正确的方法也是可以及时治愈的。所以现在去精神科门诊或者住院也不会像过去那样被别人歧视了。这也代表着社会的进步。
我于某一天晚上4点到达医院的住院部。我拎着一个hello kitty的小提箱,斜跨着一个迷你小包,不知道的人以为我去度假了呢?哈,年轻人就该有年轻人的样子。
到了住院部,护士先像警察叔叔那样,把我的手提箱仔仔细细、里里外外搜查了一遍,把陶瓷茶杯、数据线等有可能造成自残的东西全部收罗走了,到出院时才还给我。住院医师笑眯眯地倾听了我的病情,又让我做了一些纸质版的检查,比如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等。
做完这些我就进了病房里,开启了11天的住院生涯。
病友们都分住在各个像宾馆一样格局的病房里,白天有空时还一起说说笑笑,聊聊天。傍晚时,大家甚至聚在一起唱《一剪梅》。病房分为单人间,双人间和多人间。单人间和双人间的价位在150元左右,据说只有40元可以进医保,其他都要自己承担;而像我住的多人间,则自己只需要承担每日20元的费用。房间里24小时开着中央空调,卫生间24小时都有热水供应,勤劳的阿姨每天会过来拖地和倒垃圾。
也许是疫情期间的关系,早中晚饭都会有阿姨们送到床前,每日两素一荤,味道也还不错。就是我有时要嫌弃菜量好少,被同房的叔叔阿姨们说笑,你胃口还是挺好的。乍一听起来,生活还颇为舒适。在这里唯一要做的家务,就是自己手洗衣服。
而我们的每天的活动主要还是围绕着一些治疗和检查展开的。早上6点多,病友们一般都起床了。到8点左右,就要开始去做各种物理治疗了。像我,一个上午要做三项理疗,总计要花费一个小时。做那些物理治疗时,我们都会戴一些接着很多电线的头盔一样的帽子。伴随着机器的隆隆声,真希望有很多营养注入了我们的脑部,我们马上就能恢复了该多好。
剩余的时间就是我自己的了,可以选择看书、听音乐,医院科室里也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比如做操、打乒乓球,做游戏。
尽管生活还算充实,但是人待在病房里,心情还是会焦虑的。也许每个人身上都承担着责任。
虽然说病房里也有像我这样的年轻人若干。但更多的还是50、60甚至80多岁的中老年人。给我感触很深的一点是,这些病友的陪护人员一般都是自己的另一半,几乎没有看到子女陪护老人的,也许子女们都要忙着赚钱和生计。
我隔壁床,一个79岁的老奶奶得了阿兹海默症,就是他的老伴,一个84岁的老爷爷照顾。每天晚上老爷爷就睡在旁边的躺椅上。白天要陪奶奶去做各种治疗和检查。“少年夫妻老来伴”,也许就体现在这种地方吧。
那位老爷爷还诉说着,说以前家里的家务都是奶奶干的。现在自己是在还债,出去工作也要把奶奶带在身边,她自己出去,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奶奶则说:我儿子女儿都还不错,我们也可以放心地走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另一隔壁床,一个47岁的大姐,也是她的丈夫陪伴着她。大姐皮肤黝黑,长的并不漂亮,看上去两人文化并不高,但是他们的孩子也19岁了,两人相濡以沫走过了近20年。有时两人还相视着坐在床上,大姐会为大哥搓搓脚。我有次说,看病住院花费真厉害。那个大哥憨憨地说:只要能治好就好。夫妻的真正意义也许就在于相互扶持,在困难中不离不弃吧。
还有一个82岁的老奶奶,则是请了护工照顾。她女儿偶尔来一下。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到阿兹海默症病人。这个老奶奶最大的症状就是健忘,比如用完水龙头,从来不关。上完洗手间,也不会冲水。别人刚跟她说过的话,马上就忘记。
如果是一天两天照顾这样的病人,也许我们还能够做到细心。如果要几年,甚至数10年的这样照顾爱人,试问有几人能做到呢?这样想着,不禁激励起我要更加努力的赚钱,为自己养老做打算的念头了。好在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阿兹海默症也有了很多治疗改善的方法。
护士姐姐们还是挺尽职的,每天会给我们来分发药物,量血压,药物还得在他们眼皮底下吃完;医生们则要忙碌很多,并不是经常能见到,这也是我觉得应该要改善的地方。
我觉得要改善的地方之二,则是住院后要做的检查太多,几乎做了个全身体检,花费很高。好几位同屋住宿的病友,都提到想早点出院,花费太高。如果有承受能力的病友当然可以多做一点检查,没有的病友,是不是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少做一点检查呢?
11天匆匆而过,我也很快就出院了。走出医院,很想像那个写了《目光》的陶勇医生说的那样说一句:愿有一天天下无疾,医护卸甲。

E n d

(0)

相关推荐

  • 精神科的暴力管理技巧

    [视频号直播预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曾赛男:聚焦新生儿院内感染防控--赋能组织执行力 作者 | 蒋喻君 单位 | 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 来源 | 精神科护理 伤医事件频发,引来各方关注,有人扼腕痛 ...

  • 施训洋 | 母亲的眼睛

    总第1253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有学生的日子里,母亲总显得精神十足,提着个大方便袋满校园地转悠,捡拾孩子们扔掉的饮料瓶.废纸张.时不时地制止打闹和猛跑的孩子,总能听见她那爽朗的笑声. 到了 ...

  • 冬天的温度

    冬天的温度 花非花 潇潇北风逐渐代替了还有点缠绵的西风,夹着那一股股寒冷,席卷着初冬的温度.而我的小心脏,也变得不安分了起来.就像这冬日的天空,忽冷忽热让你摸不透.实在痛的厉害,最终还是进入了病房,来 ...

  • 陈豫闽丨她是谁?她们又是谁?

    坐过几次飞机,发现空姐几乎都一个模样:陪护过几次病人,发现护士几乎都一个模样. 漂亮的女人, 如果穿上制服,包括警察在内,不是熟悉的人,一转身,往往就分辨不清谁是谁了,常会出现张冠李戴现象,常会发出感 ...

  • 老伴住院的日子(下)

    ◆ ◆ ◆ 文 | 东方欲晓 在家待了两天,9日一大早儿子开车把我们送回了医院. 9点多钟,值班护士来了,交待了一下老伴明天手术前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做的准备事宜.一是要注意今天的饮食,以清淡为主:晚上1 ...

  • 稷山 马芳骥//在西安住院的日子里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 发刊 ...

  • 老伴住院的日子(上)

    ◆ ◆ ◆ 文 | 东方欲晓 今天是3月5日,正好是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本是一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长江流域中游地区正是桃红柳绿.春风拂面.莺歌燕舞的时节.这时,春天才算正真意思 ...

  • 神经科黄超医师三甲医院精神卫生科执业医师...

    神经内科主任:这8个中成药,医生一般不公开,建议收藏给关心的人!   1.脑心通胶囊--能够化瘀通络,活血益气,脑梗塞.冠心病绞痛等患者应常备.   2.安神补脑液--适用于失眠.神经衰弱.头痛头晕的 ...

  • 【田 华】在住院的日子里

    作者/田  华 在住院的日子里 辛丑年的春节甫过,我便住进了省城南边终南山山麓下的这家医院.在这里,一住就是半个多月. 在住院的日子里,每天,我都要面对和经历各种各样的检测检查,一如CT.B超.磁共振 ...

  • 【原创首发】善良的鹰《老爸住院的日子》七章

    老爸住院的日子(一) 自从老爸住进来医院 我的心一刻也不能安宁 不管在不在医院 疫情越发严峻 我的担忧与日俱增 最危险的地方 有我最亲的人 真正体会了"寝食不安" 我祈祷 新冠病毒 ...

  • 【名医推荐】张滢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

    本期做客<养生大国医>专家 张 滢 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专家名片 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康复科和老年四病区负责人 浙江大学精神卫生硕士 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委员 中 ...

  • 晨雨声工作室||王贵文:住院的日子(组诗)

    2018年第92期||总第204期 住院的日子(组诗) 王贵文       诊断 距离八月份还有三小时 我被强行送去医院 两百四十毫米汞柱的血压 接诊的女医生 让我使劲捏试她的双臂 表情凝重 双眉紧锁 ...

  • 杨浩放丨母亲住院的日子……

    母亲又一次住院了,我的心情不可逆转地沉重起来.其实母亲的年龄并不算大,但近几年却频频住院,因为一二十年的糖尿病的折磨,母亲现在自身的免疫力非常弱. 这一次住院是因为心脏房颤,入院时我还不知道.她怕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