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 | 超声介入穿刺注射聚桂醇用于肝囊肿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8年第5卷第6期
超声介入穿刺注射聚桂醇用于肝囊肿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陈雪峰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介入穿刺注射聚桂醇用于肝囊肿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超声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并行超声介入穿刺注射聚桂醇治疗的30例肝囊肿患者作为甲组,另选同期接收并行超声介入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的30例同疾病患者作为乙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的疗效对比无显著差异,但甲组不良反应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肝囊肿采取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应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肝囊肿;超声引导;聚桂醇;临床效果
文献编号:
DOI:10.16281/j.cnki.jocml.2018.06.113
我院对收治的胆囊肿患者积极采取聚桂醇进行超声穿刺引导治疗,其属于新型的硬化剂,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刺激,还能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1]。为了对比聚桂醇与传统无水乙醇在超声穿刺引导治疗肝囊肿中的效果,研究抽取了60例对象进行分组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超声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并行超声介入穿刺注射聚桂醇治疗的30例肝囊肿患者作为甲组,甲组有男20例,女10例;年龄38~85岁,平均(56.8±7.5)岁;乙组有男19例,女11例;年龄36~84岁,平均(55.6±7.0)岁;两组的基础资料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术前根据患者肝内病灶情况选其斜位、仰卧位或者左侧卧位,对病灶的直径、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再次明确后,选择最佳的穿刺方向、穿刺点及深度。对术区采取碘伏与75%的酒精进行消毒铺巾后,对穿刺点附近的软组织及肝脏包膜部采取2%的利多卡因进行逐层的浸润麻醉后,在超声的实时导引下选择18G穿刺套针进行穿刺,并嘱咐患者在穿刺时屏气,一次性迅速将穿刺针刺进囊腔下部的1/3处后再将针芯拔出,然后行抽吸囊液操作,并留样送检及细菌培养。
甲组采取聚桂醇进行硬化治疗,药液和空气比为1:4的聚桂醇制作成为泡沫状的硬化剂后进行使用,遵循即配即用的原则。若患者的囊肿直径不超过6.0 cm,则注入100 mg的聚桂醇,若超过6.0 cm则注射200 mg,注射完毕20分钟指导患者轻轻侧动体位促进聚桂醇充分接触囊壁上皮[2]。
乙组患者根据囊腔的容积大小来确定注入无水乙醇的量,通常是囊腔的1/4量,但每次不可超过60 mL,反复进行抽注数次且各次保留5分钟。最后,再将5~10 mL的无水乙醇与2%少许利多卡因充分混合后注入,将穿刺针迅速拔出后局部加压,包扎即可。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甲乙两组肝囊肿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甲组30例中治愈15例,治疗有效10例,无效5例,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3.33%;乙组30例中治愈10例,治疗有效14例,无效6例,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0.0%,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甲乙两组肝囊肿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在临床中,对胆囊肿采取无水乙醇进行硬化治疗,已经成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案,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是治疗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上腹疼痛以及恶心、呕吐、头昏等不良反应,尤其是囊肿接近于包膜患者而言,采取该方式进行治疗后很可能在冲洗中因乙醇逸出而引起患者剧痛,一旦不及时进行处理,患者右上腹就会表现出长时间不适[3]。
聚桂醇是新型血管硬化剂,属于清洁剂类,对于曲张静脉硬化治疗效果显著。采取该硬化剂治疗肝囊肿,主要原理是对坏囊壁的内皮细胞造成破坏后产生无菌炎症而促进内皮组织的萎缩以及囊腔粘连及闭合,与此同时,还具备了消炎、止痛以及收敛等诸多修熬过。在此次研究中,甲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6.67%,显著低于乙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肝囊肿采取聚桂醇治疗的效果与传统无水乙醇疗效 相当,但是前者的不良反应显著降低。
综上,在超声介入下采取聚桂醇硬化治疗肝囊肿,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低,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张幸宝.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6(75):96+72.
硬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