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欣赏美、创造美
——我学习到的朱光潜美学思想
忙碌是否令你行色匆匆、疲于奔波?仓促走行中你的眼睛还在感受美吗?别急,慢慢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美学家朱光潜,一起在他的《谈美》中找寻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之美!
“美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的手里。”开卷展读,美的踪迹便一点一点在文字的氤氲中浮现。它并不神秘,也不遥远。适当的距离发现美,奇妙的联想孕育美,情趣的交融凸显美,无限的创造滋生美,甚至你每一步的走行中都若有似无的藏着美……当我们学会了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当我们超乎了利害的关系以“无所为而为”的姿态独立尘嚣,当我们能够用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坦然面对工作与生活,美,便在你生命的“味蕾”中唇齿留香。
欣赏美
《朱光潜谈美》中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作者谈及了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而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种效果,欣赏的同时也赋予了其内心世界对古松的完美概念。
天下有最好的女子吗?没有,贾母偏爱端庄贤淑的宝钗,而宝玉却钟情于性格孤僻的黛玉。
天下有最美的花朵吗?没有,唐人以牡丹为贵,而陶渊明却沉醉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
天下有最佳的建筑吗?没有,尧京以红砖绿瓦,围墙垂直为大气,而苏州园林却以小桥流水给人别样的惊喜。
因此,正如费孝通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世间万物,各有差异,无法找出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无法找出两个相同的人。但重要的是,我们能从纷乱的干扰中,寻得一条佳径,发现他人之美,并且赞美他人的美。每个人都生而不同,他们都各有其美。美没有固定的定义,否则它就是狭义的理论了。正因为美的不同,世界才会如此美丽。
创造美
我们要懂得欣赏美,也应该努力创造美!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审美创造的雏形便是儿童的游戏。 “儿童念头一动, 随便什么事物都能变成他们的玩具。你给儿童一个世界,儿童立刻就可以造出许多变化离奇的世界来交还你。” 凡美的创造者都是所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教师, 引学生求真向善尚美者,自然也应该是一个美的创造者。如何在庸常琐碎的生活中,多添些乐趣, 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呢? 我们应像儿童一样初心不改,童心不泯,以“快乐游戏” 的心态去积极创造美。
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每天就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如果没有一颗欣赏美、创造美的心,是极易生出倦怠之心的。
工作中我该如何创造美呢?
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思索探究中, 不仅知识得长进,而且思想更深刻,于是每天的工作也便在教育教学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焕发出美丽的光泽。
生活中, 则要多培养些创造美的爱好,比如坚持阅读。“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从一而终,就是深邃”。我喜欢读书,因为一本好书往往蕴藏着美好的情感与广博的知识,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让我与那些睿智的观点想法产生共鸣。由于工作忙,我还是每天睡前坚持读半个小时的专业书籍,掌握教育教学先进前沿的理论,为教书育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也很喜欢《朗读者》、《你是那人间四月天》、杨绛先生《我们三》等温情的书,优美的语言,高尚的人品,总是令我心驰神往,让我更加坚定继续学习的信念。我也喜欢反反复复读《红楼梦》、《围城》、《尘埃落定》、《白鹿原》、《世纪三部曲》、《百年孤独》、《悲惨世界》等国内外经典名著,开阔视野,通达知识,走进大师们笔下的世界,和书中人物交流,从他们身上获取知识,汲取营养。
和闺蜜们一起坚持打卡写读书心得和育儿周记。我想这也是一个朴素之美的创造活动。悉心写下的文字,于我而言,是岁月酿成的美酒,是灵魂深处的花园,是永远忠诚的朋友。把这些甜的、咸的、 酸的、 苦的故事记录下来,且过三五个月再来看它,每个故事都是自己和孩子成长的足印;且过三五个年头再来看它,每个故事都记录下自己的最好时光。
与家人一年一约的外出旅游,心怀期待,温情相伴,用脚步丈量世界。一家人在旅途中,共同的经历、承担的责任、体验到的不同生活、增长的见识、学会的更好的表达沟通与包容、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都会一点一点沁入成长中。
朱光潜先生其情殷殷,其辞切切地劝勉我们:“慢慢走,欣赏啊!” 是啊, 艺术的生活即情趣丰富的生活。如我这般凡夫俗子,在这“娱乐至死” 的时代,也应尽量避免成为俗不可耐的人,努力成为一个情趣丰富而高雅的人,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发现、多欣赏和多创造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