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经方-半夏泻心汤方证转化思路
Date
2021年9月18日星期六
经方临床使用近两千年了,方证相应是临床应用经方的基本思路,从两千年之前的经方方证如何与现代疾病、当代人体质特点相转化,黄煌教授创新性提出经方方-病-人诊疗体系,实现了经典方证的转化,临床适用性极强。今天再次现场学习黄煌老师的经方体系,收获和启发很大。
01
半夏泻心汤经典方证转化
黄老师讲:”经方方证是古人使用经方的方法,也是经方临床应用的密码“。在《伤寒杂病论》描述半夏泻心汤经典方证就两条,这就是使用好此方的诀窍。
一条来自《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十七)
还有一条是《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汤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鞭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组成有七味药物
半夏半升、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金匮要略》)
心下痞:胃脘部不适感,但是按之柔软。关于痞证的临床使用使用泻心汤的指征,而泻心汤中均有黄芩黄连,这两味药物是治疗痞的主药。
呕:是一个证候群,可以是恶心,泛酸,呕的背后是返流。而半夏是止呕的重要药物,加姜更佳。
肠鸣与下利:肠鸣其实是肠蠕动高度亢进。肠蠕动过快是就是容易腹泻。而甘草泻心汤经典方证中就有”下利“。但是下利又有寒热之分。黄芩黄连针对热利,干姜人参甘草又是治疗寒利。
心烦不得安:提示精神心理症状,黄连主要作用可以除烦。
从经典方证来看半夏泻心汤适用于”上呕中痞下利内烦“,或者是”呕痞利综合征“。
02
半夏泻心汤人的转化
对经典方证理解,不能拘泥文字,要从无字处读书,立体化读书,对经典方证认识要拟人化、形象化。半夏泻心汤人就是从经典方证转化而来。
半夏人:圆脸大眼焦虑貌。这是半夏人的特点,体型偏胖,营养好,皮肤油腻有光泽。眼睑明亮有神,但飘忽不定。但又有焦虑的神情。参考:半夏泻心汤治疗呕-痞-利综合征;论半夏人的完美
黄芩唇与咽:口唇红或暗红,肿大或起皮,咽喉充血,扁桃体肿大。咽部红不红是使用黄芩的指征。这个经验来自夏奕钧老中医。
黄连眼与分泌物:黄连是治疗眼疾的重要药物,病人表现结膜充血,眼屎较多。另外病人容易腹泻而且大便粘臭,肛门灼热,疼痛,坠胀,或者出血。黄连人的油腻
黄腻苔:病人容易出现舌苔粘腻,舌质红,口腔溃疡。
多见生活没有规律,焦虑失眠的成年人,年轻人用得较多;存在寒热互结的表现。
03
半夏泻心汤病的转化
热痞:痞病是古代中医病名,而半夏泻心汤治疗痞证的专方,主要针对热痞。
HP感染:HP感染与慢性胃炎、溃疡密切相关,西医主要是抑酸联合抗菌药,而现代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可以抗HP,用黄芩黄连就是抗HP的思路,而人参甘草等可以保护胃粘膜。
焦虑的胃肠病:睡眠障碍,胸闷,多汗,头昏乏力,心悸,口干口臭,伴有胃肠道症状。
焦虑的皮肤病:多伴有胃肠症状,比如顽固的湿疹。很多慢性皮肤病的发生和情志关系密切,而皮肤病也常常是寒热错杂。肠道大脑和皮肤是相互联系的,这个现象属于瓜藤现象。
方证是古代人的智慧,对方证治疗不是对症状用药。
04
半夏泻心汤综合征
黄老师结合半夏泻心汤经典方证、体质特点,提出了半夏泻心汤综合征,因为背后的病因、发病机制并不明确,所以用综合征来命名。这是一个创举,因为也是符合西医命名的规范。
z
总结
西医治疗思路是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微观,有一定优势,也容易丢失大的方向。但是中医是多维角度切入干预,经方从经典方证切入,从人的特点、适应疾病特点、经典方证特点切入,这样治疗是多维视角下的精准。
门诊时间
普通门诊:周一全天;周三上午、周四下午(门诊二楼11诊室)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门诊四楼11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