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县衙的建制与分工

“县”,产生于战国时代;今河南省息县就号称“天下第一县”。

不过,更有名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郡下辖县,于是县长或者叫县令叫知县办公的地方就叫做“县衙”了。

以山东省即墨为例,说一说古代县衙的建制与分工。

由于县级政权在封建统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而对县衙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也逐步走向规范化。清代朝廷除在《清会典》、《吏部处分则例》中对县署制 定了有关法规条令外,还特别编修了《钦颁州县事宜》,使县衙门行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达到封建社会基层行政组织较完备阶级。现就清代同治年间即墨县衙的 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情况作如下介绍:
    知县 是县衙的最高行政长官。其职责是掌管全县赋税征收、决断刑狱、劝农稼穑、赈灾济贫、除奸除霸、兴善之教、贡士、读法、祭神祭孔等无所不包。其秩为正七品, 多由进士、举人、贡生等经吏部铨选授职。年俸银29两2钱5分9厘,清乾隆三年始,年给养廉银1400两,公银160两。
    县丞 是知县的辅佐官(相当于副县长),其秩为正八品,也是朝廷命官。其职责是主管全县的文书档案、仓库、粮马、征税等,下设攥典1人协助其处理公务。清康熙三十八年,即墨县衙之县丞被裁缺,后再未设。
    主簿 是知县的佐贰官,别称“书记”。其秩为正九品,主管全县户籍、文书办理等事物。下设攒点1人协助其办公。明崇正年间即墨县衙尚设此职,清初即裁缺。
    典史 此职始于元朝,明清因之。是知县的佐杂官,未入流。掌管缉捕、稽查狱囚、治安等事宜。清康熙三十八年即墨县裁缺县丞后,县丞、主簿的职责均由典史兼管,形 成县衙的二把手,无所不管。因此清代称其为杂职首领官。即墨县典史年俸银31两5钱2分,养廉银80两。其属下有攒点1人协助其办理公务,公家不付俸资。 有门子1名,年工食银5两5钱5分9厘。马夫1名,工食银5两5钱5分9厘。
    以上知县、县丞、主簿、典史均由吏部铨选,皇帝任命。故称“朝廷命官”。
    六房 县衙日常办公的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六房是县属的组织机构,附于县公堂之左右,每房设典吏1人,其工作人员称“攒点”、“书吏”、“书办”、 “书役”、“胥吏”等。六房的办事人员均没有俸禄和工食银,只能靠微薄的纸笔费、抄写费、饭食费等维生,因而他们只能靠谋取各种私利,以补其收入之低微。 这些人大都读过书,科举无望,但又“文理明通,熟于律例,工于写算。”(《大清会典事例》),因而便通过各种手段,进入县衙门当一名胥吏。五年役满后,即 由知县给予一定赏赐开缺。清代即墨县衙设十房,其职责分别为:
    吏房,设典吏1名(亦称“吏书”)攒点1名,管理本县所属吏员的升迁调补,下委任状,以及登记本县进士、举人等在外地做官的情况。吏房是管官吏的,有权有势,在知县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
    户房,设典吏1名(亦称“户书”),攒点1名,主管全县征收税银,交粮纳税,并把所收皇粮折成银两,然后签点银匠将碎散银两入炉融化铸成元宝(50两)、 中锭(10两)、锞子(5两)等型号,上解朝廷国库。另外,户房还掌管“鱼鳞图册”、钱粮地清册等。如遇灾荒三年,户房还具体经办赈灾放粮等事宜。
    礼房,设典吏1名(亦称“礼书”),攒点1名。该房主管祭神、祭孔、庆典等事。科举考试时协助知县、教谕等考官组织考生应试、监场、发放和收缴考卷等。还 主管知县出巡时的仪卫、鼓乐和祭孔时的佾生,生员参加乡试时,礼房组织“送学”、“宾学”等礼节仪式。礼房下设柬房,设柬书1名,掌管知县的信件、名片和 帖子,以及出示县谕,办理请柬等。
    兵房,设典吏1名(亦称“兵书”),攒点1名,主管全县征集兵丁、马匹、训练丁壮。另如驿站、铺兵、城防、剿匪等事宜亦属兵房管辖。
    刑房,设典吏一名(亦称刑书),攒点1人,其职责是主管全县民事、刑事案件。其下有仵作4名,年工食银22两2钱3分6厘,看监禁卒8名,年工食银88两9钱1分3厘。
   工房,设典吏1人(亦称“工书”),攒典1人,主管全县蚕桑、织造、修筑署衙庙堂、兴修水利、铸造银两、销毁制钱等。
   此外,尚设有负责登记收发文件、誊写状榜等事宜的收发房;负责管理县属银钱出入的库房,又称账房;有专司知县审官司时原、被告应填之表格及口供笔录事宜的 招房;又负责管理粮仓的仓房,仓房下属库子4名,年工食银22两2钱3分6厘,斗级4名,年工食银22两2钱3分6厘。
    清代县级衙门法定编制简略,实行知县负责制,虽有典史协助处理公务,但由于人少事繁很难胜任。因此,其正式办事的是六房胥吏,他们实际上承揽了衙门的全部 事物和权力,虽然其人员编制没有法律规定,亦不从国库中支付俸银,但事实上成为县衙内固定的办事机构,并为最高政权所认可。这些人员由于他们没有薪俸,然 握有实权,因而便千方百计利用手中权力,横征暴敛,索贿受贿,中饱私囊。特别到清朝中叶以后,书吏擅权以成为积重难返之弊病。清代曾流行一句话曰:“任你 官清似水,难免吏滑如油。”这是对县衙胥吏的真实写照。
    三班 清代即墨县衙设三班:即皂班、壮班和快班。他们和禁卒、门子、仵作、稳婆等统称为衙役,他们服务于县衙,担负站堂、行刑、拘捕、查脏、催科、征比、解囚等 差事。虽享有国家规定的低微工食银,但常凭借手中的实权,鱼肉百姓。因而《大清律例》将他们贬为贱籍,其子孙三代不得入仕为官。
    皂班,负责知县升堂问案时站班、行刑等事宜。即墨县衙共设皂隶20名。其中为知县听差的16名,年工食银66两7钱8厘。为典史听差的4名,年工食银22两2钱3分6厘。
   壮班,又称民壮,承担力差、催科、征比等。即墨县衙设40名,年工食银320两。
    快班,又称捕快。负责缉奸捕盗、破案、解囚等事。工食银124两5钱3分5厘。
    此外,为知县听差的尚有门子2名,年工食银11两1钱1分8厘。轿伞扇夫7名,工食银38两9钱1分3厘。为典史听差的门子1名,工食银5两5钱5分9厘。马夫1名,工食银5两5银5分9厘。
    县属各官
    教谕,为儒学署首席学官,秩正八品,由举人或贡生除授。掌管训迪学校生徒,考察学校课艺业之勤惰,组织考试生员、祭孔等事宜,直接听命于省学政。其年俸40两。
   训导,为儒学署副学官,秩从八品,其职责主要是协助教谕处理有关事宜,年俸40两。
    巡检,是巡检司的首领官。清雍正十二年裁撤鳌山卫及雄崖所、浮山所后,即墨境内设浮山、鳌山、栲栳岛及雄崖四巡检司,后浮山及雄崖两巡检司移驻外县,县内只有鳌山、栲栳岛两处巡检司,而栲栳岛巡检司亦移驻雄崖。
    鳌山司巡检,秩从九品,年俸银31两5钱2分,养廉银80两。下属有皂隶2名,年工食银12两4钱。初有马步兵50名,至同治年间削减为20名,年工食银62两。
    栲栳司巡检,秩从九品,年俸银31两5钱2分,养廉银80两。下属皂隶2名,年工食银钱12两4钱。马步兵初为30名,清同治年间削减为20名,年工食银62两。
    巡检的主要职责是掌管辖区内缉捕盗贼、盘诘奸究、维护社会治安等,虽是县衙的派出机构,但在其辖区内权力很大。
    驿丞,是递铺司的首领官,掌管邮传、递送等事宜。清初,县内设总递司,东北路铺司4,西路铺司5,西北路铺司7,计有司兵71人。至同治年间裁减后,全县 有司兵29名,年工食银158两4钱8分,里甲马夫2.7名,工食银34两,白夫6名,工食银47两5钱3分3厘。
    另外,县衙属官中尚有住于医学署中主管全县人医和兽医的医官1人;住于庆城寺内的僧会司僧会1人,掌管全县僧人;住于城隍庙内道会司道会1人,掌管全县道人。这些都不是正印官,亦不给予俸银,故称“杂职官”。
    县衙除设有上述机构和人员外,还有知县私人聘任的幕僚。这些人或擅长刑律,或能写会算,或谙练官场事物,具有一定的聪明才智。知县聘请他们作为心腹为自己 出谋划策,处理公务。他们泛称师爷,再按其专长分为书启师爷、刑名师爷、钱谷师爷。师爷们无俸禄和工食银,年终知县给予束脩。他们往往左右知县施政之明 暗,为官之清廉。他们和知县是宾朋关系,来去自由。

(0)

相关推荐

  • 文学原创•小说连载《蜂窝堡》第一卷(16)作者 雪 鹰

    蜂窝堡 作者 雪 鹰 第一卷 16 洪水足足淹了二十天才退去.这段时间,曹文俊一家和从附近民垸逃到东荆大堤躲避洪水的人们一样,在吃完他们自带的干粮后,就饥一餐饱一餐地拿着碗筷到巡检司设在莲华寺.拉家场 ...

  • 离承德避暑山庄最近的这个县为何如此清廉,30年时间一直租房办公

    滦河的一场洪水,把岸边的一个县衙冲的一干二净. 此后有30年时间,县里的官员们一直租房办公. 为什么不修建办公大楼呢?是因为清廉吗? 1. 从承德避暑山庄西去二十里,是双滦区的滦河镇,那里至今还保留着 ...

  • 山东省唯一保存完整的三堂老县衙 解密1400年即墨县衙神秘面纱

    山东省唯一保存完整的三堂老县衙 解密1400年即墨县衙神秘面纱

  • 清代四大奇案之“蒸骨辩奇冤”:嘉庆帝龙颜大怒,震惊朝野~

    话说清朝嘉庆年间,江苏山阳县发生一桩因查赈而引发的命案,死者名叫李毓昌.殊不知,此案因案情复杂.审理周折.涉及面广.人犯之多而震动朝野,与刺马案.杨乃武案.杨月楼案合称为清代四大奇案.         ...

  • ​古代一个县衙有哪些人?

    ​古代一个县衙有哪些人? 知县:一把手,正七品,全权负责. 县丞:常务副手,正八品,主管全县的文书档案.仓库.粮马.征税. 主簿:第二副手,正九品,主管户籍.缉捕.文书办理. 典史:班子成员,没有品级 ...

  • 江西浮梁古县衙

    10月18日,我们来到江西浮梁古县衙游玩,参观了这座保存完好的古县衙,实现了时光的穿越,仿佛听到了古代百姓申冤的击鼓声和看到了古代官员升堂的场景.大家还参与了县官升堂审案的表演活动,给旅游增添了不少乐 ...

  • 秋游慈城古县衙

    慈城古县衙,原称"慈溪县衙",位于慈城镇中心,始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县衙最初建在浮碧山上,由于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县衙屡建屡毁,曾历经两次火灾,1954年慈溪县迁至浒 ...

  • 中国古代县衙的分布与级别

    中国古代县衙的分布与级别

  • 古代县衙的楹联文化【作者:梁博】

    古代县衙的楹联文化 作者:梁博 摘要: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如今,县衙楹联都闪烁着它独特的光芒.在历史悠久的县衙文化中,楹联文化是重要的构成因素.衙门是封建社会各级政府所在地,是官场和权力的象征.古代的 ...

  • 【名家专栏】中国古代县衙的墙壁

    墙是县衙建筑的第一要素,有了这重重设障的墙,才凸现了衙门之门的重要性.最重要的墙是围墙.整个建筑群围绕着一圈高高的围墙,而县衙建筑群的每一个功能区域,也都是大大小小的被一道道围墙围成的四合院院落. 层 ...

  • 【名家专栏】中国古代县衙的分布与级别

    一提到"县衙"一词,几乎人人都知道它是指古代基层政府机构.然而古代的县衙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它的布局.建筑式样如何?出入其间的有些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各自有些什么样的职责,以及他们一般 ...

  • 除了知县,古代县衙里面还有多少官?

    县官始终拥有其管辖范围内最高权力,概括为"扬风化,抚黎民,审冤屈,躬狱讼,知百姓疾苦."县官负责县域所有的事务,县衙其他官吏无权替县官执行政令, 必须听命于县令. 县制是封建君主专 ...

  • 古代每个县都有驻军吗古代一个县衙到底有多少人

    还不了解:古代县衙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县衙应该有多少人?他们是怎么管理几十万人口的大县城的?县衙内有多少官员? 在各种古装电视剧中,都能看到县衙和衙役的身影. ...

  • 古代,60岁老头拉着两个儿子来到县衙,告...

    古代,60岁老头拉着两个儿子来到县衙,告儿子不孝.儿子承认不孝,让县令狠狠打自己.县令正要打时,却发觉事有蹊跷:父母都是爱孩子,为什么老头却想打死自己儿子? 县令名叫郑板桥,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做县令时, ...

  • 古代帝王用活人殉葬,那活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你可能猜不到

    <玉篇>载:"殉,用人送死也." 人殉是史上的一大陋习,据考古发掘熟知,在商周时期,人殉已经兴盛.而在殷墟工陵区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尽管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