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人奥兹早在几千年前,就用“桦褐孔菌”,给自己疗伤了

如果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古人的生产力和科技能力都十分低下,尤其是医疗水平,更是不及现今的万分之一。我们熟知的“抗生素”属于近现代医疗药物,可是您可能不知道,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学会了使用抗生素为自己治疗疾病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世纪40年代之前,是人类医学史上的黑暗时期,各种瘟疫和传染病等疾病肆虐,令当时的人们谈虎色变,它们都被宣称为“不治之症”,成为了当时笼罩于人类头顶上的阴云。此时正值第大战爆发,从战场上被抬下来的伤员,有不少都因为伤口感染却无有效药物治疗而丧命,这令当时的医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感到非常痛心。

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弗莱明误将一块带走青霉的泥土掉落在病菌培养皿内,一段时间后,他惊奇地发现,青霉泥土周围居然没有病菌群落,他立刻想到,很可能是青色霉菌抑制了病菌的滋生。通过反复的研究,弗莱明终于从泥土中提取出了青霉素,并将其公开推广使用,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至此之后,第一种“抗生素”出现在人类的医疗史中,成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药物。

时至今日,除青霉素之外,人类还研究发现了许多种抗生素,它们对于病菌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效果。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000多年前,在一部古书中,就出现了关于“抗生素”的记载,这本书就是《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末年,作者是贾思勰,该书是我国早期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齐名要术》曾记载了一种治疗腹泻、下痢的神药——神曲。神曲是一种由面粉与其他药物混合后发酵而成的加工品,其主要制作方法,是将麸皮,杏仁泥,赤小豆粉,鲜苍耳,鲜青蒿以及面粉等物混合,放置于干湿适宜之处,直至其长出黄色菌丝方可入药。这些所谓的“黄色菌丝”,其实就是提取金霉素的原始材料,但是古人尚不知提取方法,因此只能以原始材料作为药物。

无独有偶,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同样也提到了一种名为“丹曲”的药物,它是由曲霉科真菌红曲霉的菌丝体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之功效,常常用于饮食积滞、赤白下痢、跌打损伤等伤症。

值得一提的是,在《史记》的记载中,我们同样找到了古人利用青霉素治疗伤症的案例。古书中记载,在唐朝时期,长安城街市上的裁缝铺,都要准备一小桶浆糊摆在桌子上。这些浆糊并非用来粘贴字画或纸张,而是专门等候其过期发霉的。一旦裁缝们在工作时被自己手中的剪刀误伤,他们就会迅速取一些浆糊上的绿毛敷在手上,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快速止血,还免去了被细菌感染的担忧。

谈到这里,想必读者们不禁会感叹“古人发现抗生素的历史简直是太早啦!”。不过,接下来的案例可能会令您更大吃一惊,因为现今所发现人类最早使用抗生素的历史,其实是在5300年前甚至更早。

在1991年时,一对德国登山夫妇在阿尔卑斯山探险时,发现了一具干尸,他被考古学家们称为是“冰人奥兹”,其生活在5300年前左右。通过对冰人奥兹进行检查,考古学家们意外地在其皮袄内找到了两块小木片,经过细致鉴定,发现它们居然是桦褐孔菌。

桦褐孔菌是一种生长于白桦树上的药用真菌,主要生长于北美,芬兰,波兰,俄罗斯,中国黑龙江,吉林省等地。近些年来,桦褐孔菌多被用于医学领域,对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腹泻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桦褐孔菌内的多糖类、三萜类物质,还能够活化人体免疫系统,抑制有害菌群的滋长。据考古学家们推断,冰人奥兹之所以会携带两枚桦褐孔菌,很可能是用来治疗自己的寄生虫病及所受创伤。

我们不禁由衷感叹,抗生素的背后,居然还有如此丰富有趣的故事。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即使处于蒙昧的年代,古人的智慧也不容小觑。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