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四题之四 || 水至清 则无鱼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话出自《大戴礼记》,距今差不多两千年了吧。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人们却还记得老祖宗这句感言。何以如此?我觉得是对人评价过于苛严的思维定势还在。填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用六丁神火烧七七四十九天,估计没有几个可以称为人才者能够像孙猴子那样蹦得出来。
水清到了极点,鱼活不了。换成浑水养鱼,浑水摸鱼?是走了另一个极端。求人才如求鱼。那就是对人才须注重大节,不能以全须全尾的“完人”标准去比量,更不能以超前的道德猜疑和滞后的道德观念去筛选。
讲一件我听来的事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一位老领导在某省会城市任区委书记,曾主办过一次全区范围的评选活动。
那时城市发展进入高速车道,企业的发育和壮大是重中之重。区委于是决定举办一次优秀企业家的评选活动,鼓励并表彰一下这些带活经济的能人们。领导班子一致认为:倘若这批企业家都不能赢得社会尊重,那么城市振兴,又何从说起?希望何在?
政府班子通过多次开会讨论决议,敲定了入选十位优秀企业家的硬条件,比如所经营的企业效益如何,规模大小等等,都有指标参数,方便大家评选审核。
推出的一些候选人却遭到了区妇联的异议。一正一副俩主任结伴而来,说要找找区委书记“反映”。她们问,“硬条件”之外,是否对企业家还有“软实力”的考量?
书记赶紧给她们倒茶倾听原委。终于听明白了:原来其中一位呼声颇高的企业家,妇联认为他并不具备评选资格。因为这位企业家已经离过两次婚,现在的夫人是第三任。妇联的同志对此意见很大,认为这样的男人,别说最终评上荣誉,就连参赛入选的资格都没有。
书记先不表态,问妇联同志,这位企业家前两次离婚、以及第三次婚姻的结婚手续是否完备?答:“手续都是完备的。”书记又问:“那依照评选规则,他是否符合条件?”
妇联同志这次沉默的时间有点长,思考了一番郑重点点头。这也在书记意料之中,倘若不是这位企业家各项“硬条件”都过硬,妇联同志也不会一开始就提“软实力”了。于是书记也点头,和颜悦色对妇联同志说:“这次评选规则和条件,我们是经过多次研究决定的,现在已经公布到社会上,群众周知,不可能会改变了。”
书记继续说:“既然这位企业家,各项条件都符合,他在婚姻方面,手续也完备,并不违反我国的《婚姻法》,就有资格评选优秀企业家。当然,如果这次评选的是'五好家庭’的活动,他就没有资格入选了。”听了书记一席话,妇联同志觉得无话可驳,点头离去。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在面对人才时,多少人思维其实不够清晰。明明人家是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却要把标准提升到从头到脚毫无瑕疵的“全才”。
常常是,我们所需要的人才,只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中。人们喜欢用许多大词来形容,概念却是内涵模糊。就算以道德标准来衡量,那位企业家离过两次婚,也不能说明他品德上有何瑕疵。因为社会在进步,道德观念和标准也在进步。可惜我们妇联的那两位主任把概念当成了一成不变的东西,拿来裁量眼前人物。流氓自然不适合评选优秀企业家,可仅仅离过婚就算流氓或者作风不正派吗?
这两位提出道德质疑的好心人,却不知道自己期盼并参与设计的那种至清至纯的水,倘若把鱼儿放进去,它们根本就无法生存。
我始终认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我们硬要拿一套死标准,去衡量并评定所有人所有事,其结果,也许勉强选得出一些个性模糊、“全面发展”,但在专业领域无一优秀表现的“好好先生”,而专精尖的人才却很难上榜。曾经轰动一时的陈景润不就是这样吗?那个众人眼中精神不正常的人,后来却证明了是破除人才迷障的划时代人物!遗憾的是,我们许多负有选才用才使命之人,观念却还长期停留在“前陈景润的时代”。
水至清人至察,人才辈出只是一个梦想。不要在人才身上附加太多的累赘,我们应当持续不断地随着社会进步更新观念,形成好的人才选拔机制,并且以这样的机制,改变大众的偏颇,让社会变得更加平和、理性和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