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只把笔锋作刀锋——金石气及其表达简说

光荣大地 中书汇书法学苑

看下图,你肯定不会认为这个碑当初就是左边这样的面貌,它很可能是中间这样的面貌甚至是右边这样的面貌。

那么问题来了,我该尽力还原初始书写时的状态呢?还是应该按照最终的样子来写呢?这是初学者经常碰到的困惑,今天我来试图解惑。

光荣

大地

中书汇校长兼教师,6w学员

1

为什么要写这个碑?

这个问题很关键。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能知道该怎么写了。

原因当然因为它美。

那它怎么个美?

这就牵涉到书法审美的基本分野。

流传至今巨量的可供学习借鉴的书法资源,至少可以简单分为金石与帖。金石包括金属器皿的铭文、汉魏刻石摩崖等等。这些东西,不仅是三维的,而且还因为时间这个维度的参与,有风化、残缺效果,它构成了非常重要的审美特征,如果把这些特征过滤掉,去还原当初书丹时的模样,就失去了基本的审美要素。

因此,对于很多金石经典,临摹时,不需要“透过刀锋看笔锋”,而应该“只把笔锋作刀锋”。因为笔锋的潜能是无限的。

2

所有的铭文、碑刻都要写出金石气?

肯定不是。比如中山王器(下左),如此饱满细腻带有严重装饰性的线条,布局也非常停匀,就没必要写出金石气。同样作为铭文,右边这个秦诏版,就必须写出涩感和曲折。

再比如颜真卿碑刻作品,多宝塔(下左),就完全没必要写出什么金石气,它的华贵气质很有必要通过饱满光洁精致细腻的笔画轮廓表达清楚,很类似中间的这种写经状态,但是如果你写麻姑仙坛记(下右),就不应该用相同的手段,而需要更多的涩行、顿挫甚至残破,来表达它的年代感。

所以,并不是说只要是金石碑版就一定要写出金石气。很多碑刻、尤其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墓志作品,是没有必要写出金石气的,因为它本身就没有呈现出“金石气”。

简单总结一下。古代书法资源,打动我们的东西,就是我们要表达出来的东西,没有必要去还原它本来的样子,倒是很有必要用合理的方法鲜明地表达出来,有金石气的就要写出金属的锐利、刻凿的痛快、风化的沧桑。

3

怎样写出金石气?

1,首先要理解金石气的三个重要形成机理。

一是非规范的野逸状态,二是时间的打磨,三是3D空间转化为2D平面所形成的变形。根据不同情况来安排走线与锋状。

2,掌控锋的状态:绞裹与铺毫的区分。

理论上只要下笔就得铺毫,只是下笔一刹那的动作里面,有没有一个绞裹的动作,是顺着下笔、逆着下笔还是原地转一圈下笔。绞裹的动作能让笔画边缘不那么鲜明,出现的枯笔也是沙状而不是丝状,能更好表达石刻风化效果,比如写石门颂。

3,注意行笔的状态:波动、顿挫与提按。

大量的金石气作品,拓本有明显的线条波动,不是一个方向的游走,所以需要不断地有节奏地波动、顿挫与提按,一开始可能比较生硬做作,熟练以后,就显得游刃有余,富有韵味。

【附】金石气的代表作品

散氏盘

石门颂

郙阁颂

瘗鹤铭

北朝造像石刻

更多较为深入具体的关于“金石气”的学理和实践方面的问题,我们抽时间再聊。

这里是大地老师的学术窗口,我是中书汇光荣大地老师,下次见。

更多好文,科学学书法。关注中书汇书法学苑微信公众号。zshsfx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