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培养影响一生的“本质”习惯
《家长课堂》是新浪教育重磅打造的中国家长学习成长互动栏目,栏目邀请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及拥有丰富经验的优秀家长,通过音视频、线下活动沙龙、群互动等形式,分享养娃育儿技巧,聚焦升学实用攻略,传播前沿教育理念和成功案例,助力中国家长成长,向教育焦虑Say No!
正值开学季,很多家长在新浪教育微信公众号焦虑地留言求助:
“上小学第一天,孩子在校门口撒泼打滚就是不进去怎么办?”
“尿了好几次裤子,还是不懂下课赶紧上厕所,生理习惯如何培养?”
“一节课45分钟坐不住,后半节课总会不自觉跑来跑去,打骂管用吗?”
……
家有学童开学,本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不过,开学之初小豆包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让家长心疼又头疼。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这些问题,更顺利地与孩子携手共同迈进成长新阶段呢?本期新浪《家长课堂》特别邀请家庭教育研究者、系列图书《育儿基本》作者徐智明,为家长答疑解惑。
徐智明老师做客新浪教育家长课堂
徐智明毕业于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在出版圈摸爬滚打几十年,两度创业,期间还养育出了一对非常独立自主的孩子,这种 “孩子自主,爸妈轻松”的状态真是羡煞旁人。他和夫人将育儿过程中的理性探索、真实思考和实操方法写就100多万字的育儿心经,想必能给很多爸爸妈妈带来启发。
不同于无微不至的保姆式育儿,徐智明的育儿观念更为理性从容,他的一切教育行为都围绕 “让孩子自主”的中心思想。徐智明将孩子需要培养的习惯分为影响孩子一生发展的“本质习惯”和满足家长期待的“表现式习惯”,提醒家长要区分对待,更应该注重“本质习惯”的培养。
比如说,徐智明不介意孩子晚睡,只要准时起床就行。晚睡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不是什么好习惯,而徐智明认为,几点睡觉这种作息习惯是表面的,不宜太过执迷,家长应该关注的是背后自主养成的自律性。
最近正值开学季,无论是幼升小,还是一年级升二年级、转学,孩子面临的环境有所改变,会带来一些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这正是帮助他建立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契机。爸爸妈妈要足够相信孩子,并给TA留足成长空间,引导孩子学会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
我们把徐智明老师本次分享的精华内容摘录出来,并附上访谈视频和详细实录,期望给爸爸妈妈们带来思考。
家庭教育研究者、系列图书《育儿基本》作者徐智明
徐智明老师育儿观点分享
家长经常有超越孩子自身能力的期待,与孩子实际表现之间存在差异,这是很多家长焦虑的根源。
新入学时,孩子对新环境不适应。主要表现在表达方式不适应,情绪有变化,对集体活动不适应等。这只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三大育儿思想
第一,让孩子自主。第二,与孩子合作。第三,让孩子满足。
让孩子自主: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自己安排时间、自己安排事情
与孩子合作:相信孩子,不是让孩子跟家长合作,而是家长跟孩子合作,配合他
让孩子满足:能不能自主自律,能不能自己安排,也取决于孩子是否得到了充足的肯定和奖励,要让孩子从情感上、精神上得到保护,得到满足
关于习惯养成
1、习惯分两种,一种是“表现式的习惯”,比如早睡早起、准点写作业;一种是“本质习惯”,自主、自律,比如孩子能自己安排生活,自己安排学习,自己安排阅读。很多家长期待自己孩子所拥有的习惯,多是“表现式的习惯”。
2、“表现式的习惯”如果靠外力、靠家长的监督来养成,不是发自孩子内心的动力,养成也会流于形式。如果靠激发孩子自身兴趣来养成,孩子自主、自律,才会转化为“本质习惯”,才会真正成为习惯。
3、不要简单的站在家长的角度来区分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那些对他一生的发展有帮助的“本质习惯”,才是好习惯。
4、“本质习惯”的培养,要靠孩子的内驱力,自身兴趣,和内心的荣誉感。家长要注意引导,注意沟通方式。
关于自律,取决于两点
1、家长是不是给了孩子自己安排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如果说家长全部是把控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养成自己安排的习惯。
2、能不能自律,能不能自主,也取决于孩子是否得到了充足的肯定。
关于陪孩子写作业
1、不要陪孩子写作业,从一年级开始就不要陪。只要一陪孩子写作业,这件事情就变成了一个永无休止的事情,你跟孩子的关系就变得很紧张,你坐在孩子旁边就会很焦虑,就会很着急。写作业这件事情要靠孩子自主完成,家长只要核对一下就好。
2、不陪孩子写作业,不是说孩子遇到问题家长都不管了,而是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迅速出现帮助解决,比如遇到难题了,有的字不会写了,的数学题不会做了。家长要来配合孩子的节奏,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出现,不需要的时候也别去烦他。
关于孩子化妆打扮
变美和化妆是孩子长大以后自己就会有的内驱力,家长不要为了自己被别人夸赞一下,就过早地刻意教孩子化妆打扮。
关于能力培养
1、学校重课业,家长重能力
2、学习能力的养成,有的时候不在学习本身。
3、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好在上小学之前,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来培养学习能力,在6岁之前有充足的、有完全自主的阅读环境,孩子各方面学习能力就能够得到培养。
关于阅读能力
1、从2、3岁开始,在上学之前孩子就要有大量的、全学科的、有效的自主阅读,别光盯着语数外等课业学习。
2、逐步让孩子自己选书。如果说孩子能够自己掌控阅读,那么自然就会培养出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
吃饭的例子
孩子到8-12个月的时候,有强烈的要抢勺子、拿勺子自己吃饭的欲望,但是绝大部分大人坚持要喂饭。因为孩子自己吃饭会弄得到处都是,大人收拾起来很麻烦。为什么很多孩子不爱吃饭,甚至出现逆反,原因就在于他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没有得到肯定。
学习上也是一样。两三岁的孩子,自己翻开书就要看,可是家长认为孩子不识字、不懂,还是妈妈来给你讲吧。这个时候孩子学习的能力就没有得到肯定、得到满足,所以就错失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关于看电视
1、孩子一出生家里应该断了电视信号,只允许孩子小的时候每天有20分钟到30分钟的DVD时间,他可以看动画片,因为DVD的内容家长是可以选择的。
2、家里有老人,老人要看电视,我们主张把电视最好移到老人的卧室里,这样老人看电视跟孩子之间有一个空间上的隔离。
3、“客厅变书房”,把看电视这样一个娱乐为中心的家庭环境,变成一个以阅读和讨论为中心的氛围。如果客厅里面有一面墙是书架,堆满了书,孩子随手就可以拿到书。对于孩子的阅读和学习特别有帮助。
4、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首先要放下手机、关掉电视、多阅读。
关于拖延症
1、写作业的拖延是很正常的,拖延症不是一个问题
2、要让孩子学会每天计算自己的作业大概需要多久,有的时候作业多,他就早点写;作业少,他就晚点写。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业,这是一个优秀的能力。
进入新环境,孩子情绪行为不适很正常
问题只是暂时的,忌打骂孩子
家长课堂:新学期刚开学不久,新入学的孩子在进入新的校园,面对新的老师、同学还有环境的时候,您觉得孩子在生活、学习方面会有哪些常见的问题?
徐智明:因为小孩每一次这种环境的巨变,都会带来一些他情绪上的变化。这时候带来的问题,往往其实不是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家长的问题,就是小孩他到一个新环境,更多的是兴奋,也有可能有紧张,其实是他本身情绪的变化。但这时候家长老有一个超越孩子自身能力的期待,老觉得他是小学生了,所以应该马上就变成小学生,这时出现的问题其实往往不是孩子的问题,往往会出现家长期待跟孩子自身可能的表现中间的差异,可能在这儿会出问题。
家长课堂:好,您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您的孩子现在是处于哪个学历阶段?
徐智明:我们老大已经高二了,小的是初二。
家长课堂:他们在新入学的时候,面对新的环境有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吗?
徐智明:他们也会出现这种环境的不适应,比如说像老大一入小学的时候,就突然被找家长,就是因为他原来在幼儿园可能情绪表达会相对的比较放松、比较习惯于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但是一到小学,因为大家要强调更多的集体行动,这时候可能会出现不适应。我们入学第一天就被找过家长。
家长课堂:如果他们遇到一些问题的话,会主动来跟家长求助吗?会找你们帮忙解决吗?
徐智明:老师会来跟家长沟通,我觉得这一点目前学校教育还是做得蛮好的。比如像我们老大当时入学第一天出现这种情绪变化的时候,老师马上来找家长,跟家长沟通。其实我们就跟老师解释一下,说可能是这种幼儿园到小学之间情绪的变化,可能会出现暂时的不适应,可能过一阵就好了。因为我觉得一个家长一定要做到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不要劈头盖脸地先说被找家长了,马上把孩子批一顿。这其实是作为新手家长特别要注意的一点。要区分情况,自己孩子的表现,不管是自己看到的、通过老师反映听到的,都一定首先要分析这个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能简单、粗暴地然后就把孩子批一顿。这时候本来孩子就紧张、就不适应,在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做到要分析这件事情怎么回事,然后来区别对待,有效地解决问题。比如说像当时我们被找家长,我们就跟老师解释“这是孩子暂时情绪的变化,我们对孩子很了解,过几天就没事了。”果然过几天就没事了,这时候家长的心态变得非常重要。
让孩子发自内心自主解决问题
培养本质上的习惯而非表现式习惯
家长课堂:其实可能年龄稍微大一点孩子的适应能力会更好。像低龄的特别是幼升小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之前没有受到过系统的学校教育,可塑性更强一些。您觉得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会对他们的未来有什么影响吗?
徐智明:谈到习惯,我特别想区分一下这个习惯。因为很多家长期待自己孩子所拥有的习惯,往往是一些比如早睡早起、准点写作业、早点写作业,最好不要大人操心,很多是这样的习惯。
但我觉得对于刚入小学的学生,第一是不能对于这种表现式的这种习惯期待过多。比如说必须9点钟睡觉,必须得一吃完晚饭或者是一放学回家就赶紧写作业等等,作业要完成得又好又快,最好是一口气把作业写完。其实我觉得这个期待就有点过高了。而是要区别对待说,他的本质上的一些习惯是否具备了。
什么是本质上的习惯?比如说他能够自己安排生活,甚至于自己安排学习,自己安排阅读。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自己安排生活,他入学不光是有学习上的要适应,写作业上要适应,他还有生活上要适应,比如能不能吃饱饭,原来幼儿园是饭端到你面前,到学校可能打饭方式就不一样了,能不能自己上厕所,能不能适应40分钟一节课。所以,自己安排生活这些事情也是他要学习和要适应的。这时候不要光把习惯或者是注意力放在写作业这一件事情上,而是要观察孩子在自己安排生活、自己安排学习、自己安排阅读等等各方面能不能自己安排,这是很关键的。
咱们成人也会发现,比如说现在很多朋友在健身,要减肥,但是如果只是说我买了健身卡,我靠朋友圈打卡来完成健身,你会发现经常就流于形式了,坚持不下去。而是说我自身我有动力,我想健身,我要变瘦、变美,甚至于获得异性的喜欢等等,我自身有这个动力,再加上我有这个能力,这时候健身这个习惯才能养成。
所以,同样作为小孩来讲,这个习惯也是一样的。如果说类似于几点吃饭、几点写作业、几点睡觉这样的事情都靠外力、都靠家长的监督,这时候这些习惯即使养成也会流于形式,不是发自孩子内心的动力。所以,这时候作为新手家长首先要解决的是说,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如何激发孩子自身的能动性,就是让他从一年级开始的时候就养成发自内心的自主地来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这是新手家长反而最需要关心的事情。
家长课堂:就是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和自律的习惯。
徐智明:没错,你说的这个特别重要,就是自律。如果说全靠外力监督,全靠家长监督写作业,全靠老师监督,这个不是自律。所以说如果孩子从自己的这种内心的学习动力、内心的荣誉感等等,才能够解决自律的问题,这个才是最关键的。
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生活
自主的习惯让孩子受益终身
家长课堂:您认为有哪些习惯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的呢?
徐智明:这个习惯,第一就是自主学习。第二,自主阅读。第三,自主生活。或者说用核心词来说就是自主的习惯才是最关键的。尤其现在新手的一年级的妈妈马上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要陪孩子写作业。往往很多家长误解了老师的要求,比如老师希望家长在微信群留言或者各种沟通方式,希望家长检查一下孩子的作业。“检查”这个词被很多家长夸大了,变成了我既然要检查,就时时刻刻检查,就变成了陪孩子写作业、监督孩子写作业,这是误解了老师的意思。老师的意思是孩子自己完成作业以后,作为一年级新生你要看看他是否都完成了,这个是老师本来的目的。这时候作为新手妈妈,我们特别主张不要陪孩子写作业,从一年级就不要陪。因为你只要一陪孩子写作业,这件事情就变成了一个永无休止的事情了,你跟孩子的关系就变得很紧张,你坐在孩子旁边就会很焦虑,一会儿指挥他一下握笔的姿势问题、坐姿问题、写错了的问题等等,就会很着急。其实本来应该是孩子自己写作业,你不要在旁边看着,孩子写完所有作业之后,找你来,你帮着核对一下,是不是都按照老师记事本上一项一项都完成了。本来这样就可以了。所以,写作业这件事情要自主完成。
我们主张一年级新生父母一定要注意一点,我们为了孩子一生或者说起码他整个学业过程是特别顺利的,一定要在初期就什么事情都要让孩子自主完成,而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要在旁边监督着来完成。这是不恰当的。
家长课堂:这就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徐智明:对。
家长应把目光放长远,忌虚荣心
注重孩子自身能力建设
家长课堂:除了学习方面,在生活上我最近有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小学生开始化妆,甚至是还没有上小学的女孩,妈妈开始教她们怎么打扮之类的。其实都能理解,妈妈也愿意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但最近网上有特别小的女生化妆的视频,网友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您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徐智明:实在不好意思,我是两个男孩。所以,我对怎么养育女孩,说实在的没经验。我觉得是这样,从我的旁观者的角度,而且是两个男孩父亲的角度,我会发现无论是小学的守则里边还是中学的守则,是不允许女生化妆的。甚至包括有的中学也不允许女生留特别长的头发等等。我觉得其实在小学阶段,包括中学阶段,其实我觉得类似这样的要求是特别能理解的。
刚才您说的现象,我个人表示不太赞同。因为变美和化妆这个事情其实是孩子长大以后他自己就会有内驱力,就跟学习一样,他其实是有内驱力的,大家不要为了自己被别人夸赞一下或者怎么样,就去从小培养孩子这些情况,我是比较反对的。
家长课堂:其实有的时候是家长的虚荣心。
徐智明:对,你看你的孩子打扮得多漂亮,甚至说你孩子特别乖巧,甚至会背唐诗等等,其实家长是被自己所谓的虚荣心,想被别人夸赞一下,我觉得这个是不太恰当的,还是要特别注重孩子自身的一些能力的建设,我觉得这个是他未来应对学业甚至于未来他整个一生,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家长课堂:除此之外,您认为有哪些习惯实际上是不好的,但我们家长容易有误区的地方?
徐智明:刚才我也提到了习惯也有道和术的问题,现在家长过分关注的是一些家长看来不好的习惯,比如说写作业磨蹭、不能吃完饭就赶紧写作业,这是家长认为不太好的习惯,但我认为这时我们要分析到底什么习惯,从本质上才是对他一生的学业甚至于他一生的发展是有帮助的。所以,不要简单地站在家长的角度来区分这些习惯的好与不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睡觉这件事情,因为我有十几个育儿群,我每天都跟很多妈妈做交流。我发现很多的妈妈都特别执迷于孩子九点钟或者九点半睡觉,就认为说这个习惯很重要,他的逻辑是有两个,第一,如果不早睡觉就不能早起床,就会耽误上学,这是第一个认为。第二,他认为不早睡觉,不利于他的身体的发育。可是她又把孩子睡觉之前的活动安排得很满,上课外班、阅读等等,安排得很满。可是就没有安排孩子玩的时间。
可是你知道,孩子上了一天学也很辛苦的,就跟我们成人上了一天班一样,总想着娱乐一下、玩一下,可是他又没有安排这个娱乐时间。这时候孩子其实很难保证九点半睡觉,那么这个习惯就被很多家长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所以,从我的角度来讲认为说,孩子有玩的时间,有娱乐的时间,这是非常天经地义的一件事情,而且很多玩未必一定说不好,你比如说很多孩子爱玩乐高,玩乐高这件事情就会对他的逻辑思维甚至于对他的专注力培养就特别有好处。这时候其实类似于玩这些玩具,其实对于他的成长是有帮助的,也是某种学习。
所以,这时候不要执迷于非得几点几点睡觉这件事情,因为现在从社会发展来讲,本来大家睡觉越来越推迟了的,只要保证一点,就是孩子要按时起床、按时上学、上学不能迟到,这是学生的本分,我觉得要保证这一点就可以。
所以说不要太把一些刚才你提到的一些所谓不好的习惯,我觉得不好的习惯还是要区分它的质的问题,就是它背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反而觉得说所有有利于自主阅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都是好的,反而一些被很多家长认为不好的习惯,我认为其实是无所谓的,比如类似于几点睡觉。像我们俩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从来没有九点多睡觉,从来都是十点多钟甚至十一点钟才睡觉,我觉得只要保证按时起床,我觉得就没关系。
家长课堂:那他们会出现第二天早晨起不来,会上课打瞌睡这种情况吗?
徐智明:起不来的事情不会出现,因为我每天都按时叫他们起床,而且我也讲好了,我一叫你起床这件事情是你的本分,是你作为小学生就应该做到的事情,而且我前边不管你几点睡觉的前提就是你必须是按时起床。所以说他们从上幼儿园时期一直到上小学,已经养成了,我一叫他就起床,因为知道我已经没留什么余地,他不按时起床就会迟到,迟到这件事情是我一直不允许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学生本分的问题,所以从来没遇到过这个问题。
家长课堂:所以这个习惯还是从小培养。
徐智明:对。
让孩子学会自主、合作、满足
家长在被需要时再出现
家长课堂:刚才我们聊了一下关于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徐老师也跟我们分享了一些孩子受益终生的好习惯,培养这些习惯有什么技巧吗?
徐智明:我觉得现在培养习惯,很重要的,也不能叫技巧,我觉得目前很多妈妈特别希望说我孩子遇到什么问题了,最好有一招,马上用了这招就变得有好习惯了,或者马上解决了,我觉得这个其实是从我们的内心来讲是不太可能的,就跟你刚才讲很多事情要从小培养一样。在我们最近几年的研究过程当中,目前我跟我太太两个人已经在网上写了一百多万字原创的育儿文章,在这几年,这一百万字的文章里边我们总结出三大育儿思想:第一,让孩子自主。第二,与孩子合作。第三,让孩子满足。所以,这三大育儿思想用到刚才你说的这些习惯养成,包括说不管是上学还是阅读等等这些习惯养成里,这三大习惯都是适用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只有让他自己安排,让他从小就学会自己安排时间、自己安排事情,他能够自主,这个好多习惯才有刚才前面提到的内驱力的问题,他发自内心可以解决这些事情,这是很重要的。
第二,我们要从小相信孩子的能力,不是让孩子跟我们合作,而是我们来跟他合作,来配合他。比如刚才你提到起床这个事情,如果说你真的让这么小的孩子到点就起床也不太现实,这时我们就打好提前量,由父母把他叫起来,应该是我们配合他的行为,包括写作业也是一样,我们主张不陪孩子写作业,但不是说孩子遇到问题我们都不管了,而是说要把一些问题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迅速来帮他解决,比如他是不是遇到难题了,是不是遇到有的字不会写了,甚至于说遇到有的数学题不会做了,这时候他来找我们帮助,我们要迅速地提供帮助,而不能说“这都是你的事,我不管了”,这也是不对的,我们要来配合他的节奏,就是在他需要的时候出现。但是在他不需要的时候你也别去烦他,要跟他来合作。
还有一个就是说,我们要让孩子从情感上是能得到满足的。其实一个刚进入小学的学生,他从情绪上其实有一定紧张,他到了一个陌生环境。这时候我们特别主张家长要学会怎么跟老师沟通。什么意思呢?举个最简单的情形,我经常看到,就是家长去接孩子放学,然后当着孩子的面就问老师,我们孩子在学校表现得怎么样呢?这时候如果老师说,比如你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爱接话茬等等,可是你不要忘了你的孩子在旁边。所以,这种沟通方式特别不好。我们就主张说,让孩子情感上得到满足的角度上来讲,应该是你私下跟老师沟通,比如现在都有微信、微信群、电话,你就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沟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时候要让孩子在情感上、精神上得到保护,类似于这些都是我们认为特别重要的。
所以,在整个的育儿过程当中或者说在如何对待一年级新生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一定不论是从习惯养成,还是说各个方面,都应该秉持着什么呢?让孩子满足,让孩子自主,同时要大人与孩子合作,而不是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的外力养成所谓的一些表面看来父母喜欢的习惯,我觉得这个其实一定要区别对待,一定要看他是不是本质上解决了自主学习和自主阅读的问题。
家长课堂:对,当然很多时候家长其实道理都懂,但很多时候是做不到。
徐智明:说心里话,做父母也是一个学问,不是说遇到事情只需要孩子改变,而是说父母其实首先要有所改变。就跟你讲话讲的,懂道理了,还要保证自己要付出努力去做到这些事情。因为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要有出息、成才、超越我们,有一个理想的未来。既然是这样我们就要从小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这样的话不是靠父母把持着,因为父母把持着总有一天你辅导不了、把持不了。所以,这个时候你从小培养他的各种自主能力才是最关键的。
言传身教,适当放手
培养自主能力,家长孩子共同发力
家长课堂:如果家长想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方法可以去引导他吗?
徐智明:我觉得自主能力的培养,刚才前面也提到了,他不光是一个学业学习的问题,他其实还有一个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所以,言传身教肯定是最重要的。刚才你也提到了,父母努力的问题。
第二,他从小学会自主阅读是很关键的。因为他通过自主阅读,他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包括说他解决问题、表达能力、总结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等等等等。所以,我们是比较主张说小孩从很小,从2、3岁(开始),在上学之前就要有大量全学科的、有效的自主阅读,这是我们特别主张的。
因为只有通过这种有效的、全学科的大量的自主阅读,孩子才能够在他未来的学业成就和未来的终身学习上才能打下一个良好的能力的基础。这是很关键的。因为我们以前听到一些话,经常讲的叫“教书育人”,我们现在很多家长盯的全是教书那些事情,就是课业学习,就是语文学习、数学学习这种很具体的课业学习,其实还有育人这件事情。
所以,家长在家里面不要只是承担老师的角色,变成一个老师的助教,在家里边盯着孩子写作业,盯着孩子课业学习,他还有一个成人的问题。所以说无论是一年级新生的父母,还是更小的幼儿园时期的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包括他的自主阅读的习惯,还有一个就是别光盯着课业学习。
其实现在的小学生课业负担并不重,而且像我孩子,我了解的,北京的学校基本上已经做到了小学很少有作业甚至没有作业,这时候别把大量的时间都给他填满,都让他学很多辅导班、兴趣班,而是让他的娱乐、让他自己的阅读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这个时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其实才是更重要的。
家长课堂:如果家长在引导的过程中,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
徐智明:我觉得现在从我了解的现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放手。现在的家长过于焦虑,恨不得把高考的事情提前到一年级就开始准备。我觉得你要想到这个世界变化很快,十几年的高考是什么样完全无法预料,为了一个十二年以后你完全无法预料和未知的高考,然后现在就开始做准备,这是太得不偿失的一件事情。所以,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为高考而学习,而是要为孩子的一生学习。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从小培养他的各种能力,比如自主学习能力、自主阅读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表达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些能力的培养才是家长们最需要关注的。
所以,不要把课业学习变得那么重要,从一年级就开始盯成绩,盯考了多少分。所以,现在北京为什么不让小学公布排名,为什么不让排名次,原因就在于也发现了家长的这种焦虑。所以说实际上家长应该更多地来在孩子能力的培养上,孩子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来关注。因为所有的课业学习其实是奔着中等水平的或者说奔着绝大多数人都能轻松应对的,所以这个时候孩子一入小学你就开始紧张,你就开始不相信他能够应对他面前的课业学习,也就意味着其实你传达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事情,就是你不相信自己孩子是能够轻松应对这件事情的。就是你首先表达了这种期许,就是你不相信孩子,不相信孩子能够轻松应对课业学习,不相信孩子能够轻松地写好这些作业,你所有的表现都是你对他的一种不相信,这种其实等于是期许传达得不健康,这时你要相信你的孩子能够处理好学习,能够处理好作业,你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孩子,让他能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阅读上,都能够相信他,让他自己处理。这个才是作为家长来讲最需要注意的。
别过分追究形式上的“坏习惯”
对孩子的要求应简单可执行
家长课堂:好,非常感谢徐老师。前面我们说的都是培养好习惯,接下来我们换一个角度,对于孩子的一些坏的习惯,我们家长该如何纠正呢?
徐智明:我觉得这些坏习惯也得区别对待,到底是家长认为的坏习惯,还是说本质上的坏习惯。为什么这么讲呢?我发现更多的家长嘴里的坏习惯其实在我们家或者是在我的育儿理念都不是个事。
比如说有的家长希望孩子星期六早晨九点钟起来,八九点钟起来就开始写作业,否则他就认为这不是一个好习惯。可是我们就认为无所谓,写作业,只要他能够按时完成,不耽误上学的时候交作业就可以。所以,他几点写作业的事情就不重要。
包括说很多家长认为玩游戏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可是我们认为说孩子现在成长在未来这样的一个电脑时代、手机时代,玩游戏就跟我们小的时候跳皮筋或者推铁环一样,是天经地义的游戏,只要把时间控制好就可以。还是自律的问题,比如说他到约定好的时间就下来,我觉得这就无所谓。所以,还是要把坏习惯区别对待。玩游戏未必就是坏习惯,但是他要有节制。几点写作业或者几点睡觉也未必就是坏习惯。
所以,我觉得家长要放轻松,不要一下就变得很紧张,把自己的孩子一入学就想象成一个完美的小学生,特别乖巧、特别听话、在学校招老师喜欢、写作业一点儿不需要大人操心,我觉得不要先把孩子想得一下子就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小学生,而是要把对于孩子的期许放在最重要的那个事情上,同时把对孩子的要求变得可执行。
什么叫要求可执行呢?比如说写作业,他只要保质保量、当天完成,这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如果说几点到几点写作业,几点开始和几点完成也必须你来安排,写作业的手势、姿势、坐姿、写作业全部都按照你的要求,这样对孩子来说就太难做到了。所以,对孩子的要求要简单、可执行,而不是说一下子特别追求完美。我觉得从习惯上来讲,还是道和术的问题,不要太把习惯的关注点放在术上,而是要放在本质上,他是不是从本质上他具备了能够自己应对这些事情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家长课堂:刚才听您说我的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是,可能没有什么习惯是特别好的,也没有什么习惯是特别坏的,关键是在于家长怎么控制这个度、控制时间?
徐智明:也不光是度,其实是家长的角度。就是说你到底怎么来看这件事情,我觉得家长看问题要看本质,不要被一些表象的事情和臆想的事情给蒙蔽住。
培养习惯有分工
学校重课业,家长重能力
家长课堂:对于孩子的习惯养成,家长和学校的分工应该是怎么样的?
徐智明:前边我也提到了就是说家长不要充当助教的角色,你在家里边要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家长的角色有几点:第一,给孩子温暖,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庭,比如说给孩子做好吃的,得让他有娱乐的时间,得让他有感情上的支持。这是家长应该扮演的。学校很注重的是孩子的课业学习,包括孩子的集体纪律等等。我觉得这些事情家长就不要操心了。更多的是要在刚才说的育人这件事情上,家长更多地操心。其实自主阅读这件事情,更多地需要在家里边来培养,而不是在学校里完成。由于学校更多的涉及到阅读可能是语文学习、未来的写作文等等,这是课业学习和学科教育体系来讲,这是在学校应该完成的。家长在家里边来完成家长该做的事情,要把它区分开。这是最重要的。现在看到更多的现象是妈妈在家里充当另一个老师的角色,这是不恰当的。
有兴趣才能提高学习专注力
请让孩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家长课堂:像孩子进入学校之后,一个强大的学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这让孩子学习起来会更轻松一点。比如说像前面我们说的自主能力、阅读能力还有专注力等等。如何带孩子一步一步养成好的学习能力,您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徐智明:学习能力的养成,有的时候不在学习本身。什么意思呢?我们还举非常多的家庭的专注力的事情,这种反映特别多。比如说我们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反映他专注力有问题,我是不是带他去看医生?甚至有的开始给孩子用药。
这是我们特别反对的一点。遇到这种情形,我经常会反问这个家长一句,我说你们孩子玩玩具的时候专注吗?马上这个家长说“对,我们孩子玩玩具的时候可专注了。”我说你看,孩子的专注力是没问题的,专注的力是专注的能力。如果说他玩玩具的时候甚至于玩游戏的时候是可以做到专注的,现在你认为他在学习上没有专注力,那么我们就来解决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问题,所以不是他的专注力的问题。
现在经常是我们家长把一些孩子在某一方面,比如说在听课或者说阅读,或者是写作业的持久性,理解为持久性不够,理解为专注力问题,其实不是。其实是孩子遇到了问题,你没有有效地帮他解决。
别把专注力理解为意志力
3-6岁孩子持续专注时间只有12分钟
你比如说我们也别期待他专注力能持续那么久,对一个小孩来讲,动画片有一个规律,所有的动画片只有12分钟,为什么?因为经过研究,3到6岁的小孩他能够持续的专注时间只有12分钟。所以这时候你拍动画片拍长了,这个小孩其实是做不到那么长时间专注的。
所以,也别期待孩子的专注力能够持续特别久。这个时候其实更多地要去理解他,要去正确对待他这个年龄的专注力的问题,同时专注力的培养,我们观察最有效的就是玩玩具。如果说他拼乐高、玩变形金刚能够玩10分钟、能够玩20分钟,说明他的专注力是没问题的,他玩玩具的专注力同样能够移到学习、移到阅读上。
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们在阅读上就特别主张,要让孩子自己选书。为什么要让孩子自己选书呢?如果他自己选的书就是他有兴趣的,他有兴趣的内容就是他有持久的专注力,你这时逼迫他是不管用的。所以,不要把我们臆想的一些情形,然后就马上否定孩子的专注力或者否定孩子某方面有问题,而是要看清楚本质。
刚才提到说能力培养,能力培养其实是整个他能够自主安排生活、自主安排阅读,其实对他整个能力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说他能够自己掌控阅读,那么他自然就会培养出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都有了,因为他会主动向你说我看了一本什么书特别好,向妈妈来表达,那么他的表达能力、总结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能够锻炼出来了。
为什么我刚才说家长要在家里边注重他能力的培养,就是从这儿来的。
学习能力应在6岁前培养
尽量给孩子自由空间,注意亲子交流
家长课堂:您觉得是否有必要在上小学之前就开始培养学习的能力?
徐智明:当然,这个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实我认为一定要在上小学之前培养,而且很多能力的培养其实通过他自主阅读培养出来的,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他如果能够在6岁之前有充足的、有完全自主的这种阅读的环境的话,那么他的各方面学习能力就能够得到培养。
家长课堂:好。比如说像您刚才说的6岁之前,在这个阶段我们家长能做一些什么?
徐智明:家长更多的其实不要把孩子的时间占满,同时特别重要的一点是给他一个充足的自主阅读的环境,比如说大人不要掌控他的阅读。有个本质的不同,什么叫孩子自主阅读?就是孩子什么时候想读书就什么时候读,想读哪本读哪本,想怎么看怎么看,这叫他的自主阅读。比如他遇到不认识的字来问你,说“妈妈,这字念什么”,或者“妈妈,你给我读一段这个书吧?”这也都是孩子的自主学习。什么是亲子阅读或者什么不是自主阅读呢?孩子,来,我给你念一念这个书,这是父母来掌控他的阅读能力,掌控他读什么书。因为父母亲常会认为孩子会遇到很多生字,他会读不懂,其实孩子读图也是一种阅读,而且孩子在不能完全认识字的情况下,读整本书也没问题,他可以跳着读,可以蒙着读,都是特别有效地阅读,这也是他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
所以,大人在(孩子)在六岁之前,在上小学之前,一定要放手让孩子做大量的自主的阅读,这个才是对他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实是最关键的。
家长课堂:所以像很多家长,比如说孩子在睡觉之前陪孩子读书,给孩子读书,其实也是一个误区。
徐智明:不,这个不是误区,我也一直陪孩子在睡前读故事。其实睡前的读故事,更多的是亲子时间,孩子在情感上跟你交流,希望父母陪一下,这是一个情感需求。所以说那个时候读什么,孩子完全不在意,你是读故事,还是瞎编个故事,对他来讲都无所谓,他只是希望你的陪伴,这是我说的让孩子满足,是什么呢?是一种情感满足。所以,大人也别期待睡前故事让孩子学到什么。不是的,因为他马上要入睡了,所以这个时候父母通过睡前故事陪伴孩子,这是最关键的。
培养自主能力有技巧
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与老师沟通
家长课堂:从您个人的经验还有身边的情况来看,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家长该如何解决?您可以跟我们分享几个案例吗?
徐智明:现在遇到的问题,最多的不出在孩子身上,最多的就出在家长身上。比如陪孩子写作业,甚至于网上流传这样的故事,说心脏病犯了,甚至于半夜吼孩子,吼得邻居以为出什么案件了。这些段子其实说明了一点就是家长没有让孩子自主写作业,这是最容易出现的一个事情。
我们主张的是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孩子自己写作业,他遇到问题了来找你帮忙,那是另外一件事情。同时,孩子要解决的坐姿问题、握笔问题什么问题,要在写作业之前解决,要把它跟写作业过程分开。这是要让孩子自主写作业。
第二,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跟老师的沟通方式会出问题。咱前面举了说不要当着孩子面沟通,同时还要信任老师。什么意思呢?你把孩子交到学校了,你又充满了对老师的各种怀疑的话,基本可以预料你的孩子在学校不会有什么好的学习生活。为什么?你怀疑你就会表达,你表达这种怀疑,孩子就会跟着表达,孩子也会怀疑,这时候基本上你都不相信老师的专业度,不相信学校,那你的孩子整个学习生活基本就会在一种非常不信任的几年当中度过,所以孩子不会有一个好的学校生活。所以,要学会信任老师,学会跟老师沟通。
第三,要充分地相信孩子能够应对学习生活。因为我前面也提到了,目前的课本的编排,小学课业的安排,都是奔着中等智力水平就能够轻松应对来编的,所以这时候你要是不相信孩子,马上给他报一堆班,也就意味着你不相信孩子,这是特别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
第四,不要在小学时期,在一年级就开始注重是不是得100分,是不是得80分,这个不重要,而是要注重你孩子能力的观察和培养,这是非常关键的。同时你要相信,自己在家里边你对孩子如果倾注了足够多的陪伴,倾注了足够多的时间,你能够判断自己的孩子,而不要把这个判断的权利全部交给外界,各种外界对孩子的评价,而是要相信自己对孩子的判断。你想你天天在家,那么多小时跟孩子在一起,你对孩子还没有一个充足的判断力吗?这个其实也是一个技巧问题。
所以,从这几点来讲,家长一定要做到。
如何养成自律习惯?1、给孩子自由安排学习生活的空间;2、充分肯定有助于形成内驱力
刚才您说到了自主的问题,我觉得像有一些孩子他是比较自律,能够自己完成作业。像有一些孩子,可能就没有自律的习惯,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能按时睡觉,有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徐智明:我觉得自律的问题,其实取决于两点:
第一,家长是不是给了他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和自己安排生活的空间。如果说你从小不管是幼儿园时期,还是上小学,全部是把控的,他根本不可能养成自己安排的这件事情,自己的时间本来就不是自己安排的,当然养不成。
第二,刚才你提到的“内驱力”特别重要,他能不能自律,能不能自己安排,也取决于孩子是否得到了充足的肯定。咱们小时候为什么学校都有小红花,为什么都有各种评比、奖状、奖励,甚至于现在的老师我观察经常用个糖块用个什么给孩子奖励,这就是他的荣誉心的问题,这是每一个人他的内在得到肯定的一个内驱力。这些才是慢慢形成他的自律的很重要的一点。
所以,家长在家里,老师在学校在用各种肯定的方式来激励你的孩子,那么在家里边,如果我们全部是批评的,全是否定的,那他就养不成这个自律。所以,家里边也要用各种方式,比如说多表扬、多肯定、少批评、少否定,这样的话他也就会形成自律。你如果全部是劈头盖脸的批评、否定,他就破罐子破摔了,就形不成这样的自律。所以,所有生活上和学习上的自律,这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他得到充分的肯定,从心理上就已经有定律的。所以,家长也要学会在家里边多肯定孩子、表扬孩子、少批评,多积极地肯定他的积极的表现,这样慢慢儿才能形成自律。
家长课堂:所以家长在家里也要给孩子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一些奖励来激励他们。
徐智明:其实更多的是精神和情绪上的肯定,你看见了孩子,肯定孩子,这个其实对他来讲比物质的奖励更重要。
家长课堂:就是这种情绪的积极的一些激励。
徐智明:对,所以你看为什么有的时候一个奖状、一个小红花所起到的表扬和肯定对孩子的激励性其实也是一样的重要。其实物质并不重要,但是你得到肯定是最重要的。
父母言传身教比任何外力都有效
注重对孩子细节的培养
家长课堂:好,感谢徐老师的分享。我了解到现在我们市面上也有一些关于培养孩子习惯的,像培训班、课程或者是书籍。比如说像幼小衔接班之类的,您是怎么看待家长借助外力来培养孩子习惯的呢?
徐智明:我们是主张家庭里边家长言传身教是最重要的,我们是不太认为说借助外力是能够养成孩子良好习惯的。所以说内驱力,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发自内心地有荣誉感,他发自内心地能够相信自己能够自己处理好自己学习的事情,这是最重要的。所以说我们认为从小的时候,就在一些生活细节和学习细节上,家长跟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互动,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最关键的。
我们不太认为说家长把孩子送到什么班上去,是不是就解决了什么专注力问题或解决了内驱力问题,我认为不是的。
所以,我们是比较主张良好的阅读和良好的学习和良好的生活氛围,在家里边通过生活细节来从小完成孩子的能力培养,这是我们比较主张的。
家长课堂:所以家长还是要扮演好作为父母的角色。
徐智明:对的。
家长课堂:不应该把这些事情交给外力或者是学校。
徐智明:我觉得父母自己主动学习如何当父母,然后父母自己在家解决好言传身教的问题,比任何外力都重要和有效地多。
新浪教育家长课堂访谈现场
网友提问
家长课堂:另外我们也在新浪家长群中集了几个问题,也是家长们实际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1、孩子太小,不配合、不听话,但是又不舍得打,怎么办?
徐智明:这个话很有意思,不能叫“不舍得打”,打是不解决问题的。所以,打孩子这件事情我是坚决反对的,而且我认为打孩子的家长基本上自己小时候就挨过打,他反而有自己的心理问题需要解决。
我给你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我小时候也打了孩子,但是我打了老大以后我就觉得我有问题,我就跑去看心理医生,我去看心理医生,发现我小的时候从我父母那儿受到一些打骂或者是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我通过看心理医生就调整了我的心态,所以我就再也不打孩子了。
打孩子肯定是不解决问题,而且一定是大人的问题,不是小孩的问题。这是你刚才说的这个问题里的一个层次。
第二,不是说孩子小不懂事就不能养成习惯,这里边存在一个对孩子是否信任的问题。我给你举一个吃饭的问题,比如说孩子在8、9个月,迟也到1岁左右,其实孩子有一个明确的自己要吃饭的欲望,从整个心理的成长他就到这个年龄了。所以,生活的学习是人的内驱力,其实是人生而为人本来就具备的能力,比如学习吃饭,这就是一个学习。他到8个月到12个月,他有强烈的要抢勺子、拿勺子自己吃饭的欲望,但是绝大部分孩子是不满足孩子,不希望孩子在这个时间自己吃饭的,而坚持要喂饭。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吃饭会弄得到处都是,大人收拾起来很麻烦,所以这时候无论是从老人到保姆,到家长,都不希望孩子自己吃饭,也就是不希望他在这个时间学会吃饭,所以说就会强制喂饭。为什么很多孩子会出现不爱吃饭,甚至于这时候会出现逆反,原因就在于他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没有得到肯定。
我举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呢?孩子本来在这个成长的过程当中,他在不同的时间点都明确表达了我自己要学习什么和要干什么的欲望,但是家长不满足,家长认为你太小了,你还不会吃饭,还是我喂你吧。学习上也是一样。所以,本来到两三岁的孩子,自己在那儿翻书了,你不信你把一堆书丢给他,你要观察他,什么都不管他,他自己翻开书就要看,可是家长认为你不识字、你不懂,还是妈妈来给你讲吧,所以就跟吃饭一样,本来在两三岁的孩子,三四岁的孩子就已经可以自己看书了,但是家长坚持要给他念书,坚持要给他读书,要做亲子阅读。所以,这个时候他学习的能力就没有得到肯定、得到满足,所以就错失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所以,这时候这个妈妈问,因为孩子小,因为不懂事,所以我舍不得打他,我解决不了问题。不是这样的。要充分相信一个小孩的能量,无论是一岁左右的吃饭还是两三岁左右的阅读,其实本来是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所以说他的学习、他的阅读、他的生活其实是你要相信他,他其实是有充足的能力,能够应对这个世界的。所以,要破除对他的怀疑,对他的不相信。
家长课堂:对,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反映出来更多的应该是家长的问题。
徐智明:是的。
2、上课的时候孩子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该怎么办?
徐智明:注意力不集中,这是非常得到普遍反映的。我觉得这里面有两点:第一,注意力不集中到底指什么,我们还是得打个问号,要区别对待,这是一个。
第二,确实会存在专注力培养的问题。我们家观察,最有效的专注力培养是两个。第一个是从小玩玩具,比如类似于乐高这样的拼插玩具,对于专注力的培养是特别有帮助的。他能够专注地拼半小时玩具,他自然能够专注地做半小时的学习和阅读,这是一个。第二,给他充足的时间,自己能够安排他喜欢的事情,不管是阅读,还是玩玩具,你要给他安排。如果他所有的时间都是被父母安排的,就不存在自己专注的问题,因为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他自己喜欢的,或者不是他自己来安排的。这个其实你看似很小的事情,实际上就关系到他上小学能不能专注30分钟听课、40分钟听课。
家长课堂:其实很多中国式的家长都习惯包办这件事情,从小包到大。
徐智明:对,所以为什么《育儿基本》的第一本书就写了一件事情,就是要让孩子自主。你要相信孩子,他的学习、生活、阅读本来就能够自己安排的,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几点几分都安排好了,他就谈不上他自主来安排,他的专注力、他的能力其实就得不到培养。
3、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的坏习惯该如何纠正呢?
徐智明:这是我们特别反对的。所以,孩子一出生我们家该断了电视信号,我们是不主张孩子看电视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只是允许他小的时候每天有20分钟到30分钟的DVD时间,他可以看动画片,因为DVD的内容我们是可以选择的,我们认为不加选择的孩子电视的收看其实是蛮反对的,我们认为是对他的内容获取不利的。这时候特别现实的一个问题,很多家就提出来了,家里有老人,老人要在客厅看电视,所以我们前一阵又提出了另外一个新的主张,叫做“客厅变书房”。什么意思呢?我们主张把电视最好移到老人的卧室里,这样的话老人看电视跟孩子之间有一个空间上的隔离,把客厅这个本来大家娱乐的中心,瘫在沙发上,刷刷手机,看看电视这样一个娱乐为中心的家庭环境,就变成一个以阅读和讨论为中心的氛围。
如果客厅里面有一面墙是书架,堆满了书,孩子随手就可以拿到书,然后甚至于问几句书里的内容,如果孩子从小成长是这样一个环境,对于孩子的阅读和学习就会特别有帮助。所以说我们是认为说不仅是说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是我们反对的,其实看电视本身我们就不是特别主张做一个小孩应该多从事的事情,应该是大人享受生活,大人、老人在卧室里边去看电视就好了。我觉得要把家庭的主要的氛围,从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讲,营造成一个学习和阅读的氛围,我觉得这个对于孩子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实我也理解这个小孩,我瞎猜,这个小孩现在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这件事情是怎么养成的呢?是小的时候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吃饭,孩子不愿意吃,喂饭就经常是看会儿电视喂一口,很多家是这样子的。所以,你为了让孩子安静,为了让孩子配合你吃饭,来用电视、来用pad、用手机,然后反而等他需要学习了,你这时候又埋怨孩子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不给电视看、不给pad玩,他就不写作业。这个习惯其实是家长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家长养出来的,很多家庭里边为了让孩子爱吃饭,为了让孩子吃口饭,配合他的行为,用电视和pad来做诱惑来养成的问题,现在又开始埋怨孩子了。
所以,为什么说很多的习惯是从小就要言传身教要注意的,原因就在这儿。
家长课堂:比如说已经上小学的孩子,他已经有这样的一个习惯,家长该怎么纠正呢?
徐智明:我觉得这个是需要跟孩子来沟通的。
第一,家长首先要做到,你不能说孩子写作业,你在那儿看电视,你去写作业吧,我在这儿看电视,我在这儿刷手机,这是一个家庭氛围的问题。首先家长要做到你是爱阅读的,你是爱学习的。所以,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首先要放下手机、关掉电视、多阅读,这是第一个要做到的。你自己没做到,你就没法要求孩子,这是第一点。
第二,作为学生来讲,写作业是你的本分,完成作业是你的本分,你必须要做到。所以说要放下手机、放下电视,家长做到的前提下来跟孩子沟通,我们也是要跟孩子沟通。为什么我们从小就让孩子遵守看电视、电脑时间,也是这样的。无论是幼儿园时期还是小学时期,我们都跟孩子有约定。像我们跟孩子约定,星期一到星期四是不能碰电视、电脑的,每个周末有半小时的电视、电脑时间,这是由他自己来安排的,这是大家的一个约定。这个约定大家要遵守,这是一个本分问题。所以,这个是需要沟通的。
家长课堂:所以家长言传身教是最重要的。
徐智明:对,沟通前提是家长要先做到。
4、小学生拖延症特别严重,作业总是拖到最后才完成,家长该如何帮忙养成正确的习惯?
徐智明:我认为拖延症是正确的,不是个问题。什么意思呢?你想大家上一天班了,你还想刷刷手机、看电视,为什么孩子一到家放下书包马上就写作业?吃完饭就写作业?周末早上一起来写作业?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先玩够了。
我们认为写作业的拖延是正常的,不是个问题,也不是什么坏习惯。所以我们孩子养成了一个什么习惯呢?他会每天计算自己的作业大概需要多久,有的时候作业多,他就早点写;作业少,他就晚点写。这是一个能力,什么能力呢?就是对作业需要多长时间的判断,然后我拖到最后一刻完成,我认为这是一个优秀的能力。所以,我不认为这个家长提出的拖延症是个问题。
家长课堂:我们成人也会有这样的拖延症。
徐智明:当然,如果说不是一个我特别发自内心的特别乐于要完成的一件事情,一定是拖到最后一刻完成。所以,一定要去理解孩子,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