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价值:100%自主AUTOSAR软件开发架构助力车企实现软件定义汽车
AUTOSAR架构关键价值:软件与硬件解耦;软件分层开发,减少开发时间和费用;重复利用软件,提升质量和效率
华为车载电源领域高级软件架构师倪辉
华为车载电源领域高级软件架构师倪辉先生首先介绍了AUTOSAR的基本架构和价值:AUTOSAR(Automotive Open System Architecture)是一个开放化、标准化的汽车嵌入式系统软件架构。在这个公有架构下,可以为汽车提供“打包式”的软件建设服务,并“模块化”的优化软件主体。同时,AUTOSAR架构规定了分层架构、方法论和应用接口规范,实现了软硬件的分离。让汽车开发能够在一个开放、通用的统一标准下,进行不同公司间的分散功能实现,并最后集中配置。即“统一标准、分散实现、集中配置”。不仅降低了开发成本,还使得系统集成与产品推出的速度极大提升。
AUTOSAR可实现软硬件分离,提升智能化软件开发效率
华为100%自研AUTOSAR,可为中国车企提供更加独立自主与便利的服务
华为深耕软件领域,从ICT行业一路走来,积累了深厚的软件技术能力,并拥有成熟的应用经验。华为自2018年10月加入AUTOSAR组织(由整车厂,零配件供应商,以及软件、电子、半导体公司合起来成立的一个组织,自成立已有超过190个会员),成为组织中的Premium Partner,参与规范与架构制定,持续为AUTOSAR标准和行业推广做出贡献。
华为作为AUTOSAR高级会员,是中国唯一自主供应商
华为自研AUTOSAR自主可控,可实现高匹配度、高集成度、高自由度。华为基于对AUTOSAR的深刻理解,推出自研VOS架构,支撑从国际标准AUTOSAR规范到自主车规规范演进。在全自研前提下,无需依赖第三方软件工具,最大程度解决了工具匹配度的问题,工具间对接与契合度更完整、灵活。上软、底软、环境等配置工具在统一的集成开发环境下运作,诊断、仿真、测量、标定等工具都高度集成为统一的工具,化繁为简,简洁高效。华为结合自研微控制器芯片,可以实现软硬件垂直整合优化,实现质量和安全的完全自主可控,帮助车企构建行业竞争力。
华为自研AUTOSARCP与AP架构助力软件安全、快速、高效、经济开发
华为自研AUTOSAR可以帮助客户实现“高速”软件开发模式。针对AUTOSAR CP架构,在开发上,华为引入模型化代码开发概念,将复杂的代码群模型化,提供丰富的领域模型库和灵活的DSL(领域特定语言)支撑,在底软和上软层面,助力底软和上软开发更高效、简洁、易用。基于底软配置后的模型以及上层应用的配置规范文件,可以自动生成代码。大大提升代码生产力。在人机交互上,提供推荐配置,根据硬件和组网要求,智能输出配置;更符合人使用习惯的信息针对性提示,简洁不繁杂,迅速抓住主要逻辑。在开发周期上,高度集成的华为自研AUTOSAR与优化后的全自研工具链,助力OEM大幅度缩短开发周期。
AUTOSAR CP架构可满足当前车企软件开发需求
AUTOSAR AP架构可满足未来智能化电动汽车车企软件开发需求
随着时代发展,电动汽车面临着更大数据量的吞吐,自动驾驶的提前到来也带来更多的复杂功能需求,电动汽车也将面临更多的应用场景。基于此,传统的AUTOSAR CP架构应对起来显然有些吃力,需要更灵活更高效的架构来针对性提升软件效能。
华为正在基于AUTOSAR AP架构,让车载产品可如同手机一样使应用实现动态的部署和升级更新。同时,不同的Tier 1供应商软件在单个多核控制器上的集成和升级变得更加容易简单,针对动力域、底盘域、车身域、娱乐域等可以进行独立的开发并实现最终更高效的集成。在近在咫尺的将来,汽车将像智能手机一样思考,汽车域软件将演变为APP式的交互模式,“汽车=加装四轮的手机”也将走进现实,并迎合AI与大数据云化驾驶技术,带来更加智能的出行体验!
动力域硬件融合归一架构与自主开放的软件平台,加速车企动力域智能特性开发
华为车载电源领域副总裁彭鹏
华为车载电源领域副总裁彭鹏先生在会议上进一步提出,华为在动力域方面一直坚定地走数字化智能化的路线,2个多月前刚刚发布的全球首款多合一电驱动系统,就是为了通过动力域控制系统硬件和单板融合归一,面向未来软件定义汽车对动力域智能特性软件OTA快速加载的需求。
华为帮助车企造好车的主要商业模式有三种:第一种,做传统的Tier1,直接给车企提供智能座舱、智能电动等智能化部件与系统;第二种,基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三大计算平台以及AOS、HOS、VOS三大操作系统,给OEM提供平台化业务,供OEM与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行上层的应用开发;第三种,为客户提供全栈的HI品牌解决方案。模式十分多样化,客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在电动车智能化道路上,通过第二种商业模式与南向北向的合作伙伴共建生态的路径,帮助更多车企加速实现软件定义汽车可能将变为一种常态。
寻求共建生态,加速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