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境文物(114)|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
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壶通高24cm,口径12.8cm,肩径22.2cm,圈足径13.8cm,重量为5590g
文物年代:战国
出土信息:1982年盱眙南窑庄窖藏出土
馆藏地点:南京博物院
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又称陈璋圆壶,该壶由器身和肩、腹上的网套组成。器身作侈口,长颈,圆腹,圈足。铜丝网套由九十六条卷曲的龙和五百七十六枚梅花钉交错套扣而成。网罩中间有错金云纹铜箍,箍上有相间兽首衔环和倒垂的浮雕兽各四个,衔环与立兽上有错金银纹饰。壶颈和圈足上、网套下面的肩与腹部,分别饰错金银斜方格云纹。
1982年2月,盱眙县穆店公社马湖大队南窑庄(今穆店乡马湖村南窑庄)的村民在挖掘水渠的时候,挖出一件珍贵的青铜器和数十件黄金文物,这一发现被称为南窑庄窖藏。
这件震惊世人的青铜重器便是战国后期的陈璋圆壶。陈璋圆壶,又名重金络壶,造型奇伟,纹饰华丽,艺术价值无与伦比。该器同流落在美国的陈璋方壶原是一对,其口沿内、圈足内侧、圈足外缘均有铭文。最后一条铭文记载着公元前315年,齐宣王乘燕国内乱派大将陈璋率兵攻伐燕国,陈璋将掠夺的燕国王室青铜器刻上铭文以记其赫赫战功的历史事件。陈璋圆壶集先秦金属工艺之大成于一身,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并体现先秦青铜铸造工艺最高水平,堪称国之瑰宝。
错金银重环饰纹立兽
铜壶高为24厘米,口径12.8厘米,造型奇伟独特,纹饰华丽无比。壶颈古朴大方,朴素而工整,仔细观看,又有错金银的斜方格云纹。壶肩和壶腹是最吸引眼球的亮点,密密麻麻地装饰让人眼花缭乱,其实是很有规律的。壶肩处嵌着的是铜蟠龙48条、金丝梅花错落有致地排布在48行,共144朵。壶腹部处则同样嵌着铜蟠龙48条,它的金丝梅花虽然也是48行,不过数量却大大增加,多达432朵。这样密集的排布,却一点也不显得凌乱,反而凸显了精致华美。
陈璋铜壶的盘龙与盘龙之间以梅花钉缀连,肩部每条长龙缀连6枚梅花钉,腹部每条龙两侧缀连18枚梅花钉,分外 (梅花)、中 (长龙起处)、内 (长龙伏处)3个层次,形成镂空。显然,陈璋壶的镂空程度相当复杂,其制作技术与曾侯乙尊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透雕长龙、梅花网络
壶身的错银纹饰为斜方格纹,梅花为带,花蕊5瓣花,花朵与花朵层叠相错;长龙穿于鲜花丛中起伏, 兽面铺首中的双龙两头向上做游动,倒立的兽向下跳跃,一上一下,错落有致的艺术造型,给铜壶增添了强烈的美感。铜壶表面除盘龙和梅花外,全部进行了金银装饰技术,并且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反应了当时金银装饰技术的多样化。铺首兽面采用了翠绿的绿松石镶嵌眼睛,更是增添了铜壶色彩的丰富与华丽。
错金银重环饰纹立兽(局部)
错金箍带纹饰
另外,在壶腹的纹饰之上,还装饰着4只伏兽和4个兽面衔环,它们不但起着实用功能,而且还增添了整个器物的庄重威严。考虑到所有的工艺,当时的工匠们,至少采用了铸造、焊接、掐丝、嵌铸、锉磨、抛光等方法,才让器物如此精美绝伦。对于青铜器来说,有没有价值,除了器型的宏大,做工的精巧之外,铭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镶嵌绿松石铺首
铺首的勾鼻套衔
这件青铜器有三处铭文,而且都比较重要,为我们研究历史,了解文物背景,提供了绝好的素材。
第一处铭文是出现在铜壶的口内,上面写着“廿五重金铬壶受一孛五纣”11个字。其中,“金铬壶”是它当时的名称,“廿五重”是其在同类器物之中的编号,孛、纣代表的则是当时的度量单位,相当于斗、升。而且,这个度量单位,还是战国时燕国特有的,所以,这件文物的断代,就定为战国文物,国属为燕国。
壶口内沿铭文
铜壶口沿内铭文拓本
廿五重金铬壶受一孛五纣
第二处铭文是在铜壶的圈足之处。此处铭文已经被人用锐器进行了清理,但还是能看得出“王后右酒”四个字。按照当时铭文规则,此处很可能是器皿使用者所刻。也可能是因为几易其主,后来的人就将其进行錾凿。
第三处铭文就比较重要了,它向我们讲述了燕国的一段历史。那是在圈足的外缘处,有29字的铭文:隹王五年,奠易陈旻,再立事岁,孟冬戎启,齐藏戈子斿。陈璋内、伐匽邦之獲。
匽邦就是燕国,这段铭文的意思是,在燕王糊里糊涂禅位给相国子之之后,引起了内乱。
铜壶 圈足外铭文攀本
隹王五年,奠易陈旻,再立事岁,孟冬戎启,齐藏戈子斿。陈璋内、伐匽邦之獲
本来就对燕国虎视眈眈的齐国趁机发兵,攻下了燕国都城,并且劫掠宗庙重器。这件文物就是陈璋伐燕的战利品,第二处铭文很可能也是被他所凿掉的。因此,在学术界,这件文物既被称为战国错金银重络铜壶,又被称为陈璋圆壶。
在南窑庄窖藏中,同陈璋圆壶一起出土的还有众多金器,包括金兽、金饼、马蹄金和麟趾金等,总计重量达20公斤。这批战国末年至西汉初年的黄金奇珍为何匆忙埋藏于此,为今人留下无尽的惊叹和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