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子,可治鸡眼,瘊子,乳头状瘤等

中医有以形补形,以形治形之说法,这个看起来如寻常疣也就是民间说的“瘊子”的果子,正是以形治形,可以治瘊子。
这就是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鸦胆子,别名老鸦胆、苦参子、鸦蛋子、鸭蛋子、鸭胆子、小苦楝。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鸦胆子主产福建、广东等南方省份。《本草纲目拾遗》:鸦胆子,闽、广,药肆中皆有。形如梧子,其仁多油,生食令人吐,作霜,捶去油,入药佳。
为什么生食会令人吐呢?原来,鸦胆子味苦、性寒,有小毒,其有毒部位是它的果壳和种子,成年人吃12粒有中毒危险。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全身无力,呼吸慢或困难,昏睡,最后四肢麻痹。《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载其解救方法:洗胃,或内服蛋清或牛奶及活性炭,也可内服或注射维生素。
但鸦胆子若做外用,其治疗功效非常亮眼。民间对它认识最多的是其外用治疣(包括瘊子)的本事。
疣是一种皮肤病,病原体是乳头状瘤病毒,因其皮损形态及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
如发生于手指、手背、头皮等处者,称千日疮、疣目、枯筋箭或瘊子。
发于颜面、手背、前臂等处者,称扁瘊
发于胸背,皮损中央有脐窝的赘疣,称鼠乳
发于足跖部者,称跖疣
发于颈及眼睑,呈细软丝状突起者,称丝状疣或线瘊
本病西医亦称疣,一般分为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掌跖疣和丝状疣。以扁平疣、寻常疣常见。扁平疣是针头至绿豆大小的丘疹,数目较多;寻常疣是针头至黄豆大小的丘疹,表面粗糙,数目较少。不痛不痒,多长在面部、头部或手背等处。也叫赘疣。寻常疣通称瘊子。
不少人用鸦胆子治疣,确实见了效。因此用其干燥成熟果实经石油醚提取后所得到的脂肪油鸦胆子油如今应用广泛。
《中华本草》也记载了胆子油治寻常疣、扁平疣等的具体方法:
先用小刀将疣体表皮轻轻刮破(不宜刮得过深及损伤周围皮肤),将鸦胆子劈开直接在患部摩擦,或蘸少量鸦胆子油滴于疣上,每4-7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涂油后5-6小时内切勿用水或毛巾洗擦,以免拭去药油或波及周围皮肤;面部用药须防止进入眼内;再次用药如遇皮损结有痂膜时,须先将痂膜轻轻刮除再涂药油。
用上法治疗扁平疣47例,治愈39例,大多在5次以内治愈。多数病人用药后皮损及健康皮肤出现红肿、瘙痒及灼热感等炎症现象,但对治疗无效病例则此现象很少出现。
炎症反应出现后,继续涂擦,原来发炎之处逐渐变为棕黑色,数日后痂膜脱落而疣即消失。用鸦胆子油较鸦胆子仁效果迅速,但用鸦胆子油,局部发炎也较剧烈。替代的方法,可将鸦胆子捣成细末,加水调成糊状,涂于疣上,每日早晚各1次,涂至结痂为止。一般2周左右即可结痂而愈。
对于外耳道乳头状瘤、喉乳头状瘤等,用鸦胆子油治疗也有效。
外耳道乳头状瘤用鸦胆子油滴入,每日1-2次,3-7天即可脱落。
单发性的喉乳头状瘤,可先将瘤体摘除,然后用鸦胆子油在基底部擦拭;多发性的先将易摘除的瘤体摘除,再用鸦胆子油在瘤体表面涂拭。
小儿直接在喉镜下涂拭,成人在间接喉镜下涂拭(这就需医生动手了),每周1-3次。一般施用5-6次后肿物即可消失,但最多有用至30次的。鸦胆子油对喉部无不良副作用,涂后局部无红肿或溃疡发现,乳头状瘤处形成瘢痕,对正常粘膜无破坏作用。经鸦胆子油治疗的病例未见复发。
鸦胆子还可治脚鸡眼。方法:鸦胆子二十个,砸开取仁,用针尖戳住,放灯头以上少烤,烤至黄色,再放一小块胶布上,用刀将该药按成片,粘于患处(在粘前用开水将患处洗净,用刀将厚皮割去),每日换一次,二十天左右即痊愈。此法同样出自《中华本草》。
以上便是一些鸦胆子治皮肤病方法,都是简便效廉(简单,方便,见效,廉价)的治疗方。中医中药蕴藏着丰厚的宝库,看谁更会掘宝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