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求学的道路上,家长如何做到门儿清?

家长朋友们,你有没有遇过这样的场景:

听说班上的彤彤妈妈买了一套新的分级阅读,要不要给咱家娃也进一套?咱家孩子不能落后啊。

某某育儿公众号里强烈推荐一套启蒙王炸绘本系列,要不要给咱娃也整一套,启迪启艺术和文学修养呢?

听说某某出版社又出了一套培养儿童XXX思维的课程,要不要入手,做好小升初的准备?

身边的圈子似乎都是育儿高手,绘本达人,自己啥都不懂,怎么教孩子?不如报个XX班吧?

……

诸如此类的场景也许历历在目,在一线城市尤其常见。

有没有发现,现在见面不聊绘本启蒙,不聊少儿编程课,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个娃了?

随着二胎时代的开启,中国幼儿少年教育培确实火了,遍地都是英语培训班,绘本班,绘本馆。机构赚不赚钱不知道,孩子学不学到东西也不好说。

生产要素来说,孩子很幸福,生在一个盛世时代。到处都是学习资料,随时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不像十几二十年前,信息是匮乏的。与此同时,烦恼也来了。

每当想给孩子选一套绘本、分级阅读,课程,都要面临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困难症,生怕选错了会对不住自己的钱包,浪费了自己和孩子的时间,耽误了孩子的前程,总之一股满满的负罪感扑面而来。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渠道,方法,孩子怎么选择才最好?家长怎样才能引导孩子,尊重自己,形成独立自主的思考力,判断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世界公民?

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如何才能在育儿启蒙的道路上做到门儿清,少走弯路?

正如Andreas Schleider 在《2018国际学生评估报告洞见及解读》中指出的,身处信息时代,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信息的获取,更要对信息的搜索、比对、整合,区分事实与观点,形成有据的判断。

家长对孩子的世界观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家长要当以下三个角色:

1. 资源提供者

就是想尽办法为孩子提供一切有益的学习材料、学习环境以及指导老师。资源丰富与否与家长的眼界、家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家境优渥,固然可以提供丰富的书籍,学习环境和老师。但是家庭稍差的未必做不到学富五车。人们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回报率最高的资产。即使无法每一本书都用家里的钱去购买,但是家长可以想办法利用图书馆、社区或学校的阅览室、借阅平台、电子图书等渠道,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印刷读物或电子读物。再苦不能苦孩子,起码在图书资源上,家长要舍得投本。

2.少即是多,严格把关

好了,如果你是一名优质培养孩子成才又舍得投本的家长,那么恭喜你成功了第一步。问题才刚刚开始。自从绘本风刮起来之后,市场上就不缺乏图书资源了。随便一搜,回本的数量甚至比大人的书籍还多。例如绘本,就单单说凯迪克奖获奖绘本,就有100多本。就不说其他国内外奖项了。还有英语启蒙大咖推荐的各类书单,加起来好几十种,加起来上千本。如何选择?其实家长要看准绘本、分级阅读读物的本质。所有的书本,都只是一种信息的媒介。最重要的是,孩子产生了阅读的兴趣,而不是追求哪一种绘本分级读物最好。家长要做的,就是在同类型的读物之中,挑选出一套孩子最喜欢,最适合的,然后系统地开始。如果中途发现不对劲,可以果断换掉。宗旨,要严格把关,掌握少即是多的原则。

3.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写过一篇《稼说送张琥》,里面举了一个富人和穷人种地的区别的例子。他说富人的地力越种越雄厚,收获丰富;穷人的地力越种越贫瘠,收获微薄;原因是富人土地多粮食有余,可以实行轮作,保全地力,形成良性循环,就能够不断发展再生产;穷人却不能做到,势必导致恶性循环,最终连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

这个规律用在启蒙育儿同样适用。如果孩子读书,有时间去消化,不用在过多的绘本和课程之间疲于奔命,那么所学的东西就能变成他的知识、能力,那么他就越有动力去开发自己的兴趣,自发地形成自主阅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循环。这不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初衷吗?

如何才能做得到呢?这和种庄稼的道理一样,不要急于求成,必须积以时日,勤苦修养,才能做到“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

育儿启蒙,归根结底,是培养孩子的心智,培养良好习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六个字“做学问,学做人”。

不论是做学问,还是学做人。千万切忌自得自满、追求虚名,要去专心学习,只有做到“博观而约取”,眼界要宽,阅读面要广,心思要专。积累丰富精粹的知识基础,用起来才会感到绰绰有余,从容不迫。这就是“厚积而薄发”的道理。

只有门儿清的家长,才能培养出从容不迫,博学多彩,而又走正道的孩子。

诸君共勉。

2020年12月2日于广东珠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