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总结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的经验教训,非...

粟裕总结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的经验教训,非常深刻到位,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根据地陷于险境。以博古为首的中央领导决定实行战略转移。

在红军转移前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促敌改变战略部暑以掩护主力红军转移,中革军委命令红七军团6000余人,一千多杆枪,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东出福建,然后北上皖南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团汇合,在国府统治腹心地区江浙一带发展。

红七军团的军团长是能征善战22岁的年轻将领寻淮洲,参谋长是粟裕。中央任命留苏回来的乐少华为政委,曾洪易为中央代表。

中央命令他们攻打福建省会城市福州。不克,红七军团损失惨重。在北上途中,中央甚至连他们的行军速度都作了规定。而乐少华和曾洪易机械地执行中央的指令。军团长寻淮洲根据敌情变化,要求改变。乐少华动不动就使用他的“政委最后决断权”,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执行中革军委的指令。造成红军非常被动,在和方志敏的红十军团汇合后,红七军团仅余3000人。

中革军委电令红七军团合编进红十军团。对外仍称北上抗日先遣队。由刘畴西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委,粟裕任参谋长。寻淮洲降为19师师长。

中革军委命令红十军团离开皖浙赣根据地挺进浙江继续北上。

红十军团在谭家桥对王耀武的补充一旅设伏,没有成功。伏击战打成拉锯战。此役,寻淮洲负重伤牺牲。

当红十军团行至陇首地段封锁线时,带领先头部队的粟裕一再催促率领主力部队的军团长刘畴西连夜行军,突破敌封锁线。而刘畴西强调部队连日行军,非常疲劳,需休息一晚。后被追上的敌人围困在怀玉山。与敌激战几昼夜,北上抗日先遣队主力全军覆没,方志敏,刘畴西等高层领导被俘,后英勇就义。

怀玉山一役,北上先遣队主力丧失殆尽,标志着北上先遣队失败。

仅有粟裕率领的5oo余人的先头部队突出封锁线。中央命令改编为挺进师,任命粟裕为师长,在浙江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

粟裕在他的回忆录中,对北上抗日先遣队这一路征战血的失败教训作了深刻总结。

他认为,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和盲目指挥为失败埋下了祸根。但作为下级不根据实际敌情变化,只知机械地执行上级指示,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不懂变通,机械地执行上级指示,越失败越挨批。不结合实际情况具体灵活地执行上级的指示,即使是在正确路线的领导下,也是应当加以反对的。

他高度赞扬毛主席英明统帅风格和作风。说毛主席十分重视战埸指挥员的意见,给予应有的机动权和主动权,主要是对作战方针和战役中的关健性问题进行及时明确的指导。在情况紧张时由指挥员独立处理,不要请示。

粟裕这个经验总结得非常到位。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作为企业领导,制定出企业的目标和战略计划后,应赋予下级机动权和主动权,而不必一手遮天,大小事务全部包揽。而作为中下层管理者在吃透上级领导的方针策略部署后,应根据市场变化和需要,灵活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指示,以达成企业目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