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义建洛阳桥
|
|||
♣ 史留昌 大明王朝嘉靖年间,因陕西大地震和大暴雨,致使瀍河水暴涨,冲垮了洛阳城东门外瀍河上的木桥,使得河东百姓无法进城,城中居民无法东去,只好靠两艄公的两条小破船摆渡,若是大件物品,根本无法来往。 正是雨季,河水暴涨。有一老翁推着一独轮车青菜进城去卖。他把菜车推到了木船上,谁知船到河心,一个浪头打来,小船晃了几晃,菜车倒在了河里。老翁大吃一惊,一侧身也倒在了水中。只见那老翁在激流的浊水中一沉一浮随流而下将被淹没,两岸之人全都惊呼起来,但没有一人下水去救。这时,一年近五十的男子高声喊道,谁救那老翁出水,我送他一枚金戒指!边喊边从手指上摘下戒指,并高高地举过了头顶,紧接着又高喊起来。 随着那男子的高喊声,只见有两位年轻人边脱上衣边快步向老翁挣扎的河边跑去,到了离老翁较近的地方,一纵身跳到了水中。他们凫到老翁身边,一人架起一条胳膊向岸上游去。老翁得救了,趴在地上吐起了水。人们纷纷围了上去。那高声喊话的男子也走了过来,把那枚金戒指递给了一位年轻人,又一伸手从腰间解下一枚玉佩,递给了另一位年轻人,说,这玉佩比那枚戒指更宝贵,请你收好。说着双手一拱,微微施了一礼。 这男子的一系列举动,引起了众人的注目:只见他衣着华丽,一身斯文,满脸细白,无一根胡须。他是谁?是老翁的家人?不像,两人衣着区别太大。是老翁的亲戚?也不像,他称老翁为老先生。他是谁?众人纷纷猜测起来。忽然,有人大声说道,他是咱洛阳府黄家寨的黄公公。啊!是咱洛阳的黄公公?众人早闻其名,未见其人。不错,此人姓黄名锦,洛阳府人氏,现为朝中掌司礼监事兼东厂总督的大太监。 这是发生在嘉靖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559年,黄锦回乡探亲的一件事。 你道黄锦公公到此河边何事?原来,他自幼生长在这里,对故乡很有感情。此次探亲,听乡亲们说瀍河水暴涨冲垮了木桥,乡亲们进不了城,城里人也出不来,他想是否在此处捐资修一石桥,就信步走到了这里。谁知,让他刚巧碰上了卖菜老翁落水一事。黄锦出身农家,家庭贫寒。不幸中的万幸是他入宫后被挑选为皇帝近支的世子朱厚熜的伴读,后朱厚熜坐了帝位,也就是嘉靖皇帝,因他自小伴读,受到皇宠,才有了显赫的地位。他对穷苦人有很深的同情心,今见卖菜老翁落水将死,岂有不救之理?老翁之事也让他坚定了捐资建桥的决心。于是,他找来修桥专家,畅谈心愿,选择桥址,设计桥样,根据河的宽度和水流量,决心在洛阳东门外瀍河上建一座可通行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五孔大石桥。 建桥所需的石、灰、沙,自然为黄锦捐资购买,对建桥所用的人工他是这样安排的:不让当地来建桥的百姓和工匠白出力,采取了“募役寓赈”的方法,就是现代所说的“以工代赈”,凡是因需要招募的建桥百姓,均可享受到“一天工三斤米”的待遇,整个建桥过程没花百姓一文钱。此桥当年十一月份动工,仅用6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可见当时建桥百姓的劲头。此桥为五孔石桥,中高11.20米,宽10.26米,长77.75米,桥面用较规整的长方体青石横列平铺,两侧设有护栏,护栏上有精雕细刻的狮子麒麟,河东西两岸又特意加砌石块以固堤岸。当地百姓为感谢黄锦一心便民的义举,又特意在桥头为其竖碑撰记,将此桥命名为“黄公广济桥”。黄锦义建此桥一事,被载入当地史册。 此桥建造的美观、大方、坚固。至今400多年过去了,经过市井喧哗与战火硝烟却依然挺立雄姿依旧,为洛阳怀旧的象征,为我国多拱石桥的代表,为外地人到洛阳旅游参观的一个景点,而且对研究民间桥涵建筑、石刻工艺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黄锦义建洛阳广济桥的事迹,成为当地民间一个美丽的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