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大酒”就没事了?调查978万人发现:“常喝小酒”危害更大
很多人常说:
“小酒怡情、大酒伤身”
“偶尔吃饭的时候小酌一杯,对身体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专家说,适当喝酒可以活化血管,喝酒是有好处的!”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但小九想说,常喝“小酒”的危害其实比偶尔喝“大酒”的要大。
一、“小酒”比“大酒”更伤身!
2019年,刊登在《欧洲心脏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心脏健康方面,经常规律性少量饮酒其实比酗酒危害还大,更易增加房颤风险。
该研究涉及978万人群,所有参试者均未患有房颤,研究人员对参试者的饮酒习惯进行追踪随访,结果发现在确诊房颤的患者中,每周饮酒次数是最大的风险因素:
与偶尔“喝大酒”的参试者相比,每天“喝点小酒”的人房颤风险更大,而每周饮酒≤1次的参试者风险最小。
二、“经常喝酒,活到九十九”?
不少人常说,“我身边那么多人喝了几十年的酒,不也活到了七八十岁”。可人人都有癌细胞,也并非所有人都患有癌症呢。身边的人没有因喝酒“出事”,也不代表喝酒对身体没有害处。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饮酒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2016年约有300万人因饮酒而死亡,占全球所有死亡人数的5.3%,其中大多数为男性。
《报告》还指出在全球范围内,饮酒量呈下降趋势,但中国除外。据统计,2016年,中国有6%的男性和1%的女性居民死于与饮酒相关的疾病。
所以大家不要以为身边的人经常喝酒,却没有任何“影响”,就认为这只是“小酌怡情”,其实在你摄入酒精的那一刻开始,你的身体可能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2018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称:酒精会导致DNA双链断裂、染色体重排、并永久改变DNA序列。也就是说,酒精可以使健康的细胞发生“异变”,且这种变化是“永久”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异变”的干细胞可导致癌症。
另外,乙醇早已被列为一类致癌物,它至少与人体有7个部位的癌症相关。
2016年在《成瘾》发表的来自新西兰的一项关于酒精与癌症的研究中,明确了“剂量-效应关系”:喝得越多,患癌风险越大。关于癌症,饮酒没有安全阈值,只要喝了,就会增加风险。
酒精这个东西,对于全人类都是“危险品”,尤其是亚洲人更甚。有研究发现,东亚人群中,至少40%的人存在酒精代谢异常。对于这类人群,即使喝的量不多,患癌的风险也会比无酒精代谢异常者更高。
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听小九一句劝:烟酒不分家,珍爱生命,远离烟酒。
三、经常喝酒,小心“惹”上酒精依赖症
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一类人:明明知道喝酒的危害有多大,但依旧忍不住会喝,亲人、好友怎么劝也没用。其实,他们可能是患上酒精依赖症了!
酒精依赖症不是生理疾病,而是长期反复饮酒而引起的,对酒渴求的一种心理状态。得了酒精依赖症的危害可不少:
过度饮酒可对内脏、神经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表现为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高血压、冠心病等,也可能造成末梢性伤害、小脑病变;
过度饮酒的躯体也会出现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伴随着酒精依赖,甚至还会产生人格的改变,如道德感减低,对家庭、工作关心减少;
不少患者还伴有焦虑、易怒、抑郁等情绪改变。
四、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酒精依赖症?
想知道自己有没有患上酒精依赖症,可从以下4个方面来判断:
1、精神依赖
今天不喝酒,就感觉心里空落落,甚至产生幻觉,四处找酒喝,喝不到就会做出异常危险的行动。
2、躯体依赖
就如同没有进食一样,气色阴沉,会感到周身发冷,身体没有力气,一直在震动。
3、耐受性
饮酒量逐渐增大,啤酒喝着喝着,换成红酒;白酒从一两变半斤……
4、戒断综合征
突然停酒会产生很多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头痛、手抖、出汗,严重者会陷入昏迷、甚至死亡。
如果发现上述4点都中了,那么非常遗憾,你已经是一位深度的酒精依赖症患者了。
而酒精戒断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仅凭个人的意志力,很少有成功的案例。因此借助外力是最有效的方式:
①在医生帮助下,通过药物和心理干预等戒除酒瘾,并根据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②良好的家庭成员是患者戒除酒瘾的强大动力,家庭成员要当好监督员的角色,营造良好的戒酒环境,尤其在节假日等特殊时期,更要加强监督;
③对戒酒困难或戒断后复饮者,社会要予以重视,开展戒酒互助活动,可以邀请成功案例者分享他们的经验,给戒酒者建立信心。
戒酒无论早晚,只要肯迈出第一步,就是好的开始。不要相信所谓“小酌”无伤大雅,频繁喝酒一样伤身伤心,花钱买罪受,得不偿失。
参考资料:
[1] 《一项涉及978万人的研究告诉你:“常喝酒”比“喝大酒”更伤身》.生命时报.2019-12-17
[2] 《小饮怡情?No,酒精危害这么大你都不知道吗》.医学界. 2018-01-06
[3] 《中国人喝酒更易致癌?《柳叶刀》涉及50万人的研究给出答案!》.湖北疾控. 201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