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什么大道理,仍然过得好这一生"
1
为什么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我的一个小同事,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他有自己的梦想,有专业、有专长,人也很nice,经常能博得很多人的喜爱,但是他似乎感觉自己过得并不好,有很多焦虑和怀疑。
事业上,担心自己不能脱颖而出,真正成为业界大咖;亲密关系上,屡屡被父母逼婚,但似乎还是感觉一个人过着自在;虽说把追求梦想放在首位,但难免又被房子、车子、票子,跟同学间的比来比去搞得心情不佳。
说起来,这是一个前途无量,也很上进的青年,但他的困惑又很真实:为什么走了那么远的路,读了那么多的书,还是会迷茫,还是觉得可能过不好这一生?
大概是我年纪比他年长,我特意去回想自己在他这个年龄时的状况。那么大的北京城,人们来来往往,我也不知道自己会在这个城市里有着怎么样的经历,有着什么样的未来。
相较于对未来的焦虑,困扰我更多的是一种若有还无、缥缈迷茫的情绪。当时我还在做媒体,每天挤来挤去赶场采访,晚上回家对着电脑枯坐写稿,有时候也会大哭一场减减压,但更多的时候,我知道内心的感觉,我想要的是写下一些闪闪发光的句子。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自己有写出惊天动地的文章吗?并没有。但有写的不错的作品吗?也算有几篇。
但今天回想起来,那段生活留给我的,更多是宝贵的经历。当时采访时,跟每一个陌生人生命交汇的那一点,通过交流跟别人碰撞出来的一点点小火花,穿越时间,沉淀了下来。反倒是这些,成为人生的意外和惊喜,就像那句经典的台词所说:生活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得到的是什么。
2
没错,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电影就是《阿甘正传》。
这部1994年制作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真的算是影史经典,无论过了多久你重新再看,它仍然会打动你的心,带给你最真实的微笑与感动。
阿甘的经历算是很励志吧!
他智商不高,只有75,达不到入学的标准;他双腿需要矫正,否则后背弯得像政客一样。这样一个傻小子,因为能跑步被招进橄榄球队,进入大学;又因为头脑简单,在军中如鱼得水。参加越战,为了救自己的好友,不断跑回战区,搭救很多战友,因此授勋。因为擅长打乒乓球,来过中国,促进中美建交,又无意中揭发了水门事件。
退伍之后,他信守承诺,为实现战友的梦想买了捕虾船,和丹中尉一起建起虾业公司发家致富。阿甘爱青梅竹马的Jenny,无论怎样都不离不弃。终于等来跟心上人的婚礼,即便Jenny的生命已经走到尽头。一个人带着儿子小阿甘继续生活,做一个称职的单亲爸爸。
这样的人生多么不平凡,又是多么简单。
3
从世俗的角度看,为什么反倒是阿甘这个智商不高的人取得了成功?
第一,与其说阿甘是个傻瓜,不如说,他跳过了所有聪明人的“小聪明”。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当别人嘲笑阿甘是个傻瓜的时候,阿甘认真的回应:妈妈说,做傻事的人才叫傻瓜。
阿甘智商不高,似乎对很多东西的理解并不足够,有时候旁人的俏皮话他听不懂,他思考的点似乎也跟别人不一样。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他跳过了很多正常人的权衡、比较、考虑,反倒可以认准最简单也是最普世的目标。谁又能否认,这其实就是大智若愚呢?
阿甘懂得生命和友谊的宝贵,他在越战战场上,敢于在跑出危险区之后,又返回去救自己的朋友和战友。虽然他救了丹中尉,却让这个有尊严的军人陷于生命的低谷难以自拔,恨不得死在战场上。但总有一天,丹中尉终于拿出勇气、战胜命运,活出自己的人生时,他对阿甘有的只是来自朋友的真心感激。
这一点,当真让人佩服。在我们陷于生活的琐事中难以自拔时,又有多少人总是能清醒的认出生命的真义,放弃那些来自头脑的比较和烦恼?
第二,抛去头脑的繁杂,阿甘做事情更专注、更有行动力。
有人说才华是一种祝福,也是一种诅咒。反过来说,智商不高是一种诅咒,但也是一种祝福。
上帝在造人的时候一定是公平的,阿甘虽然智商不高,但运动神经很强,他能跑,也善于跑。对打乒乓球也是,得心应手,可以心无旁骛的不停练习。
阿甘的头脑没那么聪明,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的优势,他认准一件事,就会认真去做。不仅仅是需要不断练习的跑步、打乒乓球,对于成就任何事情来说,都需要专注、耐心、持续投入,最终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阿甘也许是为了完成自己对战友的承诺,才跑去开捕虾船捕虾。这个过程也遭遇了很大的挫败和打击,换做一般的人,也许早就会放弃,但阿甘不会,在他看来,承诺就是承诺,为了改善状况,他会做一切事情,甚至是丹中尉嘲笑他,让他去祈祷,那他就去。虽然并非祈祷换来了好运气,但有了耐心、坚持和毅力,世上哪有难事儿呢?
第三,跟随心指引的方向。
阿甘说,我虽然有点傻,但我懂得什么是爱。
在整部电影中,阿甘虽然智商不高,但他最大的幸运,是有个有爱有智慧的妈妈。阿甘的妈妈从来没有嫌弃过儿子的傻,相反,她使用儿子能够听得懂的话,教育儿子成了一个成熟、成才、能负责任的优秀的人。
阿甘的生活虽然简单,但不简单的地方在于,他总是可以追随自己的心。想跑步,就跑了三年;答应了别人,就兑现诺言;有喜欢的人,就尊重她,接受一切,随心而动。
相比之下,Jenny没有阿甘幸运,她小时候出生在爱受到很大扭曲的环境,终其一生,她都在努力逃离自己的童年,经历无数的曲折和蹉跎,她才感受到心的召唤,回到阿甘的身边。让人感慨,但又无可奈何。
4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面对着许多获奖者,人们最想知道的是:他们是怎样走上获奖的道路的?有人问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您在哪一所大学,哪一个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里。
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卡皮察先生回答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齐整,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会的就是这些东西……”
这些都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在上期节目里,我们提到过心理学上关于潜意识的冰山理论。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水下的冰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等等七个层次。
如果我们的潜意识中,隐藏着太多的阻碍因素,它们一定会在无意识中限定我们的行为,让我们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
另外,今天想跟大家强调的,是智慧法则之一的行动法则。简单点儿说,想太多,不如起而行。
诗人和哲学家泰戈尔曾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单是看着海水并不能让你渡过海洋。
不论我们感觉或知道什么,不论我们有多少潜能和才华,只有行动带给我们生命。我们许多人明了诸如承诺、勇气和爱的概念,但只有实践的时候,我们才是真正知晓。
实践通往了解,而行动,将知识淬炼为智慧。
有个笑话说的好:有个学者去旅行,船夫载他过河。学者向船夫滔滔不绝的叙述自己如何遍览群书,吸收所有的知识。船夫非常仔细的聆听,过了一会儿,船夫突然问学者会不会游泳。学者说,我不会游泳。船夫遗憾的说,“那我恐怕,你所有的知识都白搭了,因为这船正在下沉。”
丹·米尔顿在《唤醒内在的智慧》一书中提到,要将想法转换成具体的行动,需要能量、牺牲、勇气和真心,因为采取行动就是冒险。
每一天,我们都需要勇气,因为每一天我们都面对恐惧。不见得是遇到劫匪,或是搭救落水的人,而是要勇于表现我们的感受,戒除坏习惯,或者,就是为了改变而愿意冒险。
所有的人都行动,但大多数人只是反应——通常是当恐惧或是痛苦到了一个极限,比如当亲密关系濒临破裂,或身体承受太多的压力而生病时,人们才被动地反应。
行动法则教导我们,借由展现勇气、清楚的意图和承诺,我们可以克服惰性,还有急躁。
如何克服惰性呢?这需要我们了解三个基本事实。
首先,接受我们在这个世界的人性和肉身的存在;
第二,领悟到没有人可以为我们活,我们只能从自己的努力中成长,日渐强壮;
第三,接受行动可能会伴随不愉快的事,接受行动的结果不总是完美,然后继续坚持下去!
我想,阿甘也许并不懂得心理学,他也许只了解这个世界上最最基本的道理,但他只是自发的就去实践这些道理,反而过了自己尽兴的一生。
5
今天的小练习,让我们试着践行“行动法则”,从今天起,试着打破习惯、模式的循环。
几年前,有一本书很畅销——《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也不会做了》。这个标题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那我们今天就试着挑战一下自己这样的观念吧!
先请大家勇敢的为自己列一个表单,写清楚自己想要做,但还没有去做的所有的事情。无论是举手之劳的小事,比如去某一家餐厅吃顿饭,还是可能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筹划的大事,比如去北极旅行,请列出这个表单,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
从今天开始,从表单里挑出比较容易的小事,今天就完成上几件。然后,记录下这一周可以完成的几件事儿,在周末之前做完。再选出这个月可以完成的事情,看看能不能实现。再以年为计量单位,好好去兑现。
等到每一年年底的时候,自己梳理梳理,总结一番,相信下一次,当我们又想起“为什么听了那么多道理,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的时候,至少,我们已经改善了自己生活的品质。这难道不是最棒的事情嘛?
▼
想要
找到方向,走稳每一步?
提升能力,胜任好工作?
打造优势,无法被取代?
解决职场路上
沟通、择业、效能等问题
迅速实现升职加薪
拥有成功幸福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