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外交官的人生感悟
4月24日,曾任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公使,驻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特命全权大使周晓沛先生,做客绍兴图书馆,为大家讲述了他四十年外交生涯的苦与乐。
一、山里娃通过努力一步步走向新中国外交舞台
周晓沛外交生涯40年,曾任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公使,先后任中国驻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特命全权大使。
周晓沛大使来自温州市乐清县的农村,鞋匠家庭出身,父母都是文盲。他说,他小时候,家先后住在娘娘庙、关帝庙,居住条件简陋,冬天西北风一刮,耳朵都有冻掉的感觉。他小学读私塾,但换过五个地方的私塾。私塾先生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他清楚记得,由于调皮,他被先生罚站墙角,还挨先生的板子,打的手都红了,但挨了板子后,就听先生话了,学习就用功了。
1958年考初中,他成为全区状元,他笑谈,要是没这两个板子,可能成不了状元。但是由于家庭出身不是贫下中农,他被分配到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设施条件和师资很差。当时他幼小的心灵第一次受到沉重地打击。
因为被当着另类处理,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学习更加刻苦。那时没有电灯,点着小煤油灯。他记得自己读的第一本小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也成了他人生的座右铭。
1961年,他考上了高中,也是因为出身问题,成为一个备取生。这又一次给他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他想,他非要超过正取生。那时候已有电灯,但他又拿出小煤油灯,晚上在熄灯后比别人多学一个小时。那时候一个寝室睡三四十人,床铺双层,他在上铺。他在晚上很晚不睡觉,背公式,记单词,有时还跑到山沟里面,面对空旷山野读俄语。这样,很快成绩就上来了。他说,他的脑子不聪明,笨鸟先飞。1964年高考的时候,他填报了五大志愿,第一志愿是复旦,第二是北大,还有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最后保底是杭州大学。语文老师看了他的志愿后建议他第一志愿填北大,最后他被北大国际政治系俄罗斯语专业录取。他本想当个作家,却没想到一辈子搞国际政治。考上大学那一天,爸爸给他做了双新布鞋,母亲给做了被子、棉袄、褥子,一个麻袋都装不下。他坐汽车,坐轮船,再坐火车,整整五天五夜,才将担子挑进了北大。
他到大学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普通话不行,俄语发音不准,成为班级最差的学生。
一个老师告诉他,他教过很多南方的学生,天资没有问题,只要努力都可以做好。“学外语要有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周晓沛又拿出高中时候的劲儿来学习外语,不看电影,不参与文革时期的活动,只进图书馆学习。在毕业后,他到军垦农场,接受再教育,劳作之余,晚上偷偷地学习外语。后来中国要加入联合国,学习外语的大学生回炉进修,他在一年半时间里闭门读书,全身心投入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时全国学外语的学生按5%的比例抽调,经老师推荐,1973年年初,周晓沛成为唯一一个进入外交部工作的学生,分配到外交部东欧司苏联处。
二、十年磨一剑,梅花香自苦寒来
培养外交礼仪、外交能力,不是一帆风顺,需不断磨练。
以前他每次一上车,马上就去抢位子,结果出了一次洋相。边界谈判需要实地考察,坐的是越野车。他抢在前面位置,后面同事提醒,“小周,你的位置坐的不对。吉普车前面位置是首长专座,后面颠,前面不颠。”他赶紧坐到后面。这事对他影响很大。做乌克兰大使的时候,礼拜天出去郊游,前面的好座都被年轻人占了,他也不好批评,他开会就讲了这个故事。后来发现,年轻同志都主动坐到后面。
在边界谈判做记录。谈判记录和上课记笔记是两码事。谈判记录那是吵架,针锋相对,语速很快,有的词又不懂,最后领导问他记得怎么样,他说没有记全,好多听不懂。
有一件事让他终身难忘,领导让他抄一份文件,给首长批阅。那时候没有电脑,都是手写。他拿出学生时的劲,一下子抄完了,也没好好检查,领导看了后一拍桌子说,“不会写字买本字帖好好学学?!”他说,他这一生从来没有挨过这么骂的。后来领导气消了,拿出前秘书抄的文件,很工整。因为首长批文件的时候,喜欢一边批一边拿着笔打标点,批的密密麻麻。他看了之后,一下子醍醐灌顶,给首长抄写文件这么不认真,浪费首长的时间。这是他参加工作后唯一一次因为态度问题挨批。他牢记教训,当了领导之后,给年轻人讲课的时候,这个例子每次都讲。
三、忠诚、使命、奉献是外交官核心价值观
外交无小事,稍微一不小心就出大事。数字错误、币种错误等等,都会造成严重损失,魔鬼藏在细节里面。他在莫斯科工作的时候,秘书给外交使团发电,少写一个字母,结果将“大使先生”变成了“驴先生”,幸亏没有发出去。
每个人都有梦。外交人的梦,是做那些常人做不到的事,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这也是外交职业的独特价值。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不辱使命的传统,如果说新中国的外交官与其它时代和国家不同的地方,就是更要百分百地爱国,并将对祖国的忠诚、报国为民的赤子之情,体现在行动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外交官都要践行忠诚、使命、奉献这个外交核心价值观。顶得住形形色色的糖衣炮弹的诱惑,经得起战乱、恐怖主义、传染病等的威胁。
1999年,美国疯狂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从大使到馆员都把生死置之度外,奋力抢救和保护外交资料,同时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
有人可能听说过一人升国旗的故事。那个国家叫基里巴斯,是个岛国,这是外交阵地。中国就派了一个秘书。全岛只有一条公路,没有广播,更没有电视。这个外交官天天面对太平洋的惊涛骇浪,一个人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后来他写了一本回忆录,他说他在岛国的三年,过的是鲁滨逊式的生活。他动情地说,每每看到五星红旗飘扬在这里,我就想起背后强大的祖国,她是我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源泉。
最苦的是非洲。各种疾病侵扰,得疟疾是家常便饭。一个外交官三年得了近十次,最厉害的一次是连续2个月打摆子,后来他的夫人也是连续两次打摆子。经过数十年的驻外,他笑称自己一条“黑”道走到底。“没有去过非洲怕非洲,去了非洲爱非洲,离开之后想非洲。”为国受罪而苦中作乐、无怨无悔,这就是家国情怀。
他们那个年代打不了长途电话。与家人联系,只有外交信使。一两个月才有一次信,家书抵万金。他女儿生病的时候很孤独,而当时他驻外,没能照顾孩子。到现在,女儿打电话,都要先报自己大名,他听了很不舒服。这是因为他长期在国外,孩子最需要他的时候,他不在身边,孩子从小缺少足够的父爱。
周总理曾说过,外交是一门艺术;陈毅老总也说,外交这碗饭不好吃。有人说外交人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这话有道理。外交官就像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样,百炼成钢。国际形势错综万变,做外交官得时刻警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当了三任大使之后,他觉得,很难,当个合格的大使更难。知行合一,终生磨一剑,在外交事业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