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新年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终于来到,家家贴出春联。《红楼梦》曾写道:“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金瓶梅》也有“家家贴春胜,处处挑桃符”之说。潮汕的农家,那些单扇的门儿或谷簟、福龛上也都贴了斗大的“春”字,既有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意思,也巧借“春”与“存”谐音,表达年年有余的愿望。到了傍晚,主妇们将做好的年夜饭端上供桌祭祖,长幼依序跪拜焚香祷祝,请祖宗们用餐,以示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祭毕,再将饭菜重新热过,一家人团坐围炉守岁。唐太宗《守岁》诗云:“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苏轼则巧借守岁习俗,表达了自己惜时如金的态度:“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吃完团圆饭 ,长辈就会叮嘱后辈,家里的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以讨个“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彩头。乡下农家还有“搅泔缸”的习俗,据说只要一边搅拌泔水一边念着“泔缸搅浮浮,今年饲猪大过牛”,或者“泔缸搅圆圆,饲猪多卖钱”,新年必是六畜兴旺。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是《红楼梦》中元春自制的灯谜,谜底是爆竹。如今不少城市已禁止私放烟花爆竹,潮汕乡下倒是屡禁不绝,除夕夜只要听到爆竹忽然响起且连绵不绝,就明白新年即将来临。
新岁之首,春天伊始,多数人家的早餐都吃素。据民国沈敏先生的《潮州年节风俗谈》所言,此日正是弥勒佛座位,故用斋餐,之后方可大快朵颐。清嘉庆《澄海县志》载:“(家家)各设酒肴邀饮,谚云'正月酒,家家有’。”又有俗语说:“正月肚,饱过虎。”这样大鱼大肉一直吃到“人日”方告暂停。正月初七吃“七样羹”,即将七个不同品种的蔬菜煮成一锅,吃了正好减除油腻,清理肠胃,颇合乎养生之道,也难怪当地有“七样羹,大人吃了变后生(年轻)”之说。
正月初一吃完早餐,大人便带着孩子放鞭炮、挂灯笼、看巡游,串门儿。此时每家每户桌上都摆着金黄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小食,门前张灯结彩。来客赠上成双成对的大桔(大吉),恭祝主人新年如意,主人以同等数量的大桔回赠,嘴里连说“共同如意”,于“换吉”的过程中,回敬以新年最为美好的祝愿。
本文来自:笨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