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的源代码: 认知退化与格物致知

【你手里拿着一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
结果的简单,起点的复杂
◆◆

简单是长期努力工作的结果,而不是起点。我们追求的是起点的复杂,需要多准备多思考。“你继续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
“格物”的陷阱
◆◆
你手里拿着一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单环学习”“熟悉的无能”。都说明了,一旦一个框架、格子在你内心形成,外在的各种可能性就会固化,你的想象力、判断力都会被局限在这个框架里。

所以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证据从来不缺乏,关键是你的认知框架能容纳吸引什么样的证据。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的心的复制品。观点与观点之间的冲突,并不是证据的冲突,而是认知框架的冲突。

【结合上面说的,结果的简单,起点的复杂,我们不要只用一个简单的条条框框来认知世界,而是运用多元思维模型打磨认知的钻石,这个钻石就是简单的结果。或者说双环学习。】

◆◆
侦察兵与司令的启示
◆◆

这里有两个概念:

  • 价值中立:就像侦察兵一样,运用旁观者的视角,在前线收集情报和信息(旁观者清,自然的谦卑)

  • 动机性推理:就像司令官(指挥员)一样,根据侦察兵收集的信息和情报,通过过滤、整合、整理,甚至修改信息,而做出决策。所谓“动机性推理”就是你的各种感知材料和信息,形成一个认知基础,而你的动机在悄悄驾驶着这辆马车。同样一辆马车既可以走到这个地方,也可以走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中间起决定性影响的是——动机。【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框架来解读信息】(当局者迷,认知的傲慢与偏见)

这个动机的来源于:

  1. 维护自身的正确性(一种近乎本能的没有意识的冲动)【人类最本质的自恋需求】

  2. 维护自身的一贯性:只要认定了某个方向,后面看到的材料或者信息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去理解

所以拥有这些动机的人,可以说的“社会学上的蠢人”:由于一个人处于某个位置、场景,某一个他不得不坚持的立场上的时候,他会被这种位置、场景格式化。他的认知会有一种既定的格式,而这种格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免疫系统——以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把外来的信息挡在外面。

“与这样的人争论既无用又危险”:

  • 无用:只要你的观点和材料跟他的既定东西不一致,他的感知系统就是自动关闭的;

  • 危险:如果他是一个司令官,而你只是一个侦察兵,那你就会处于非常危险的位置。

黄易小说《大唐双龙传》里面有个比较哲理性的词“井中月”,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就像井中平静的水一样,可以无思无碍,只是客观的反映周围的世界(月亮),这样就提高对周围的敏感性。这里的“井中月”就是价值中立吧。】

◆◆
与物格斗,
才能获得真认知
◆◆

侦察兵和司令官的区别在于:司令官应该是最聪明的人,但他们之所以“蠢”,没有侦察兵聪明,原因在于,司令官在认知上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免疫系统,这个系统使他的认知不断固化、退化、萎缩,甚至变质,活生生地把司令官从一个聪明人变成一个“蠢人”。要优化和升级自己的认知,必须要将自己的身份从“司令官”切换到“侦察兵”但实事求是地说,侦察兵看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因为更真实的情报,只有在开战以后才能获得,但此时的情报已经的没用了。

所以最好的侦查,就是制造一个类似真实开战的场景,让对方暴露出自己的信息,我们才能获得关键情报。这里“格物”的“格”,就是格斗。【或者说实践。】就像做产品,只有做出产品,推出市场,才能发现关键客户的真实需求(这就是对客户需求的认知升级),接下来把升级的认知注入新的产品版本中,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事实上,一个完美或者接近完美的产品只是一个结果,而形成这个产品,需要一次又一次以尽可能小的代价、非致命的失败去不断换取新认知,最终生成一个对客户和市场有深度认知的产品

也就是前面说的,结果的简单,起点的复杂。【我们人生也是一样,在前期失败成本比较低的时候多犯错多尝试,多产生认知升级,在后面犯错成本比较高的时候少犯错】

《5分钟商学院-实战》101.迭代策略

做产品的经典选择:到底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如微信)还是“一次性把事做对”(核电站)呢?看情况:

(1)目标的确定性

  • 目标不确定时(如滴滴,得到):不断调整方向和姿态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是更有效的迭代策略

  • 目标极度确定时(如螺纹钢),你需要一次性把事情做好

(2)结果的忍受度:

  • 结果忍受度高的(如某些按钮的位置不便),可以考虑快速迭代;

  • 结果忍受度低的(如核电站)要一次性把事情做对。

(3)迭代的频繁度:

  • 迭代频繁度高的(如app,手机)步子小,可以快速迭代

  • 迭代频繁度几乎为零的产品(如冰箱,大衣柜)更要一次性把事情做对

(4)用户的数量级:

  • 面对大数量级的用户群更适合小步快跑;

  • 面对少量用户,更适合一次性把事情做对

(0)

相关推荐

  • 调研不对,运营白费!80%的人搞错了运营的调研方法...

    运营人员大多数时候拿到别人指定的产品,然后根据前期产品或项目组调研的用户,就开始做运营工作,亦或者没有任何的调研,根据前期用户给的目标人群就开始运营工作.那么,你在工作中极有可能会碰壁. 有时,产品的 ...

  • 新营销方法论

    两位食品行业"门外汉"切入麦片市场,用全新的视角和逻辑运营一个细分品类,并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 受   访  | 姚  婧 王饱饱创始人 何亚溪 王饱饱联合创始人 杨   诚 ...

  • 别急,你想要的,都是迭代出来的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73天的第73篇原创文章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一个很好 ...

  •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的源代码:​ 认知周期

    ◆◆ 父子关系与自大狂 ◆◆ 我们的认知迭代成长过程可以通过非常具体的父子关系的变化来理解: 觉得父亲是个全知全能的人--处于"空杯"状态,会吸收大量知识(当然这些知识夹带谬误和自 ...

  •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的源代码:生态位与选择压

    你觉得你卓越吗? ◆◆ 生态位决定认知 ◆◆ 我们选择的认知世界的方式,跟你所处的生存的位置有关,或者说,你的生存跟某种东西息息相关的时候,这种东西就自然成为了你的认知对象.反过来,这个东西跟你的生存 ...

  •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的源代码:认知的救赎

    [缺陷与恐惧] ◆◆ 缺省与默认 ◆◆ 所有的技术和媒介都是人的延伸.但是,不管技术多么发达,人所具备的认知和感知能力仍然是有缺陷的.[或者说正因为是能力的缺陷才发明出工具和发现技术.因为生物只要能够 ...

  •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的源代码:“无中生有”的认知

    ◆◆ "眼力见儿"与刀锋竞争力 ◆◆ 刀锋竞争力:只有占比很小的那一点点才决定了你和别人的区别 我们对世界和周围场景的认知,最重要的是对看不见的东西的认知--这是决定我们认知能力是 ...

  •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的源代码:天赐良机从何而来

    [我们还在等机会吗?] ◆◆ 两种归因谬误 ◆◆ 两种归因谬误: "把子虚乌有的变量归结为原因":雄鸡一唱天下白,或者说穿红内裤运气好等等,是一个事件跟另外一个事件的出现不存在任何 ...

  •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的源代码:认知之树

    [这章跨度比较大,从了解认知的信道,到如何屏蔽噪音,然后通过深思找到现象背后的规律,形成T型结构] ◆◆ 认知的双人舞 ◆◆ 认知不是独舞,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当认知的场景和通道发生变化时,你获得 ...

  •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的源代码:知行合一

    ◆◆ 建立神经元的高带宽专线 ◆◆ 只发生过一次,等于没有发生.所谓的"认知"是神经元之间建立的一个固定连接.只有刻意练习重复次数多了,才会形成前面说的瞬间认知.这个连接不一定是物 ...

  •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的源代码:认知与刷卡

    [用刷卡来比喻瞬间认知背后的算法] ◆◆ 无处不在的黑客行为 ◆◆ 黑客行为背后其实是一种认知行为:一种实现快速解码,快速通关,直捣黄龙,直击问题本质的认知行为.就像人工智能是算力+算法+数据.数据就 ...

  •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的源代码:感觉制品公司

    [上帝之眼] [感觉是制造出来的产品] ◆◆ 大脑的自动纠偏机制 ◆◆ 人类视觉的残像.或者后像.完形,背后的原理都差不多:我们大脑对光有一种纠偏的机制,有一种将残缺的东西补完整的倾向或者能力. [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