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藏乾坤,你可知道那些书中的上海有多么精彩!
有人说,张爱玲成就了上海,上海也成就了张爱玲。张爱玲的诸多作品都与上海有密切关系,而《半生缘》可以说是里面最典型最独特的一部。
一个发生在三十年代上海的爱情故事。原本平平常常的恋爱,因为发生在灯红酒绿、人欲横流的旧上海,而变得诡秘甚至狰狞。十八年在张爱玲的笔下一晃就过去了,当男女主角在上海重逢,岁月早已变迁而绿树早已成荫。
张爱玲以上海人为描写对象,从上海人的角度看世界,浓厚的上海文化是她作品里深深的情怀基因。她说:“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练”、“这里有一种奇异的智慧”,在《半生缘》里的顾曼桢身上,这种个性就变得比较独特鲜活。
与同时期海派女作家相比,张爱玲的文字极具个性,特征鲜明。她写尽了旧上海世俗生活中小人物的悲凉,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她在发自内心诉说“上海式孤独”。
《繁花》被誉为“最好的上海小说之一和最好的城市小说之一”,最初发表在研究上海风土人情的网站,2021年由《收获》推出后轰动文坛,广受好评。《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认为:“《繁花》建立了一个文学的博物馆,多少年以后你要回过头来看上海,到小说里找就行了。”
这既是一本地域小说,也是一本记忆小说。前者是因为人物在里面的行走,能找到“有形”的地图对应,后者则表现在书中展现了六十年代少年旧梦,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在两个时空里叙事常常互相交替,把关于上海错综复杂的局面刻画得淋漓尽致。
《繁花》的语言很有特点,它是经过处理的语言,不是完全的话本体,也不完全是所谓沪语行文。你能看到的语言主体,是日常对话的形态与平白的上海话,亲切、接地气又不十分隔阂。
可以说,《繁花》是上海市井生活的普及本。大量的上海人才有的说法、称谓,作者不惮繁复地写出来,是说明、是怀旧、也是诚心诚意地普及。如今,很多说词在渐渐消失,那些与时代相关的文字,已经可能将要变成历史,淹没于时间的长河。因此《繁花》这样的文本保留下来,也是一种善意。
清末,我国第一部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问世。鲁迅曾评价此书是“既不溢美也不溢恶、平淡自然的近真之作”。
小说描绘了十里洋场的妓院,按照生活的本来,写出人的沉沦和堕落。形形色色的人在巨大的、无形的罪恶之网中挣扎,他们非善非恶,亦善亦恶。种种叙事结构,乃至吴语方言的运用,此书都富有创造性,可谓近代文学史的新起点。
它的另一个属性尤为突出,那就是浓浓的“上海叙事”。因为对上海的独特审美和空间想象,此书被誉为“海派文学”的开山作。小说内容完全根植于近代上海的社会变迁,交织着“日常性”与“商业性”,这在此前的小说中不多见。
《海上花列传》还被侯孝贤导演改编成了电影《海上花》。侯孝贤看上此题材,或许因其日常生活的况味而心有触动。那些吐纳的烟气,在上海的都市喧闹之中,显得悠然自得和慢慢吞吞。
大头,冲额角,翘鼻子,阔嘴巴,圆而大的眼睛,身体纤细瘦弱,喜怒哀乐表情善变;机灵活泼,天真可爱,滑稽幽默……这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孩童形象。1949年12月,这个形象的主人公被搬上银幕,很快轰动全国。这就是《三毛流浪记》,是无数上海人珍贵的回忆。
三毛是旧中国上海滩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每天,三毛卖报、捡垃圾、帮助别人推三轮车……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困苦。但即使如此,三毛却有一颗善良、正义的心。
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漫画,在1935年就问世了。抗战胜利后,三毛漫画又在上海的《大公报》连载,三毛形象在上海家喻户晓,并成为了当时多数中国穷苦儿童命运的象征,有着强烈的社会讽喻和批判意义,十分深刻。
那是动荡不安的旧上海,无数个流浪儿就如同三毛一样衣衫褴褛,在上海街头巷尾游走。虽然漫画折射了很多残忍黑暗的东西,但也处处有着笑中含泪的幽默。这就是艺术的魅力,阅读的魅力。
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一座城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沧海桑田,两者在王安忆的笔下交织在一起,细腻而又动人。那些在上海弄堂里生活的女人对情和爱的追求、她们的成功与失败,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
王安忆的文字看似平淡却又幽默冷峻,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也呈现了一个时代的女性缩影。
在书中,王安忆这样写道:“站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当天黑下来,灯亮起来的时分,这些点和线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王安忆的文字绵密透彻,将上海的日常特征描绘出诗性的美感。
虽然如今弄堂已悄悄在上海前进的脚步中渐行渐远,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童年在弄堂里长大的自己。那个时候快乐地与小伙伴们在曲折的弄堂里穿梭奔跑,深爱着这座城市,深爱着这座城市里居住的那些人,仿佛时间可以静止,忧愁永不再来。
当然,和上海有关的书不止这几本,
感谢这些书籍,
承载了上海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对于这座城市,
我们有说不尽、写不完的爱。
你最喜欢哪本关于上海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