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 卷六 痿痹门 【痿(痿厥)】

张氏医通 卷六 痿痹门

痿(痿厥)

素问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 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
       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戴人云。痿之为状。两足痿弱不能行。皆由肾水不能胜心火。心火上烁肺金。肺受火制。六叶皆焦。皮毛虚弱。急而薄者。则生痿 。 者。足不能伸而行步 然也。肾乃肺金之子。今肾水衰少。随火上炎。肾水既衰。则骨髓衰竭。由使内太过所致。直断曰。痿病无寒。故痿之作也。五六七月。皆其时也。故病痿之人。其脉浮软。今之行药者。凡见脚膝痿弱难于行步。或一足不伸。便作寒湿脚气治之。骤用乌、附、乳、没、威灵仙之类。燔针艾火。汤蒸袋蒸。痿弱转加。如此而死。岂非夭乎。夫治痿与治痹颇异。风寒湿痹。犹可蒸汤灸燔。时或一效。惟痿用之转甚者。何也。盖痿以肺热叶焦而成。以此传于五脏。岂有寒者欤。若痿作寒治。是杀之也。夫痿病不死。死者皆药之误也。
       石顽曰。痿证脏腑病因。虽曰不一。大都起于阳明湿热。内蕴不清。则肺受热乘而日槁。脾受湿淫而日溢。遂成上枯下湿之候。举世靡不以肾虚为事。阳明湿热。从无齿及之者。或云。痿病既属湿热。何古方多用附子辛热而愈者。殊不知湿热沉滞既久。非借辛热之力。不能开通经隧。原非为肾脏虚寒而设。若真阳未衰。概行温补。而不知清热渗湿。宁无反助湿热之患耶。
       凡人自觉两足热如火炙。自足踝下上冲膝腿。且痿弱软痛。能行而不能久立。脉濡而数。乃阴虚而挟湿热也。虎潜丸。不应。少加附子。骨痿不能起于床者。金刚丸。经言骨痿者。生于大热也。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水虚。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此湿热成痿。多发于夏。令人骨乏无力。故治痿独取阳明。东垣独得其秘。而用清燥之剂。主以清暑益气汤。属湿痰者。手足软弱。脉沉滑。兼腰膝麻木。或肿。二陈汤加二术、羌活黄柏竹沥、姜汁。

黑瘦人脉涩弱。或左脉大而无力。行步艰难。

或兼盗汗阴虚等证者。是血虚有火。四物加牛膝肉桂黄柏苍术

阴血衰弱。不能养筋。筋缓不能自收持。故痿弱无力。补血荣筋丸。

气虚痿弱无力。四君子加苍术黄柏肉桂、黄 。

肥白人脉沉缓。或滑。恶心。胸膈不利。属气虚有痰。六君子加苍术黄柏竹沥、姜汁。兼食积。即气口弦滑。腹胀恶食。是食积妨碍。脾气不得运于四肢。导痰汤加楂、曲、木瓜防己。挟死血者。脉沉涩或弦。而按之则芤。为恶血流于腰膝。或因产后。或跌扑伤损而得者。不可作虚治。
       痿厥 足痿弱不收为痿厥。有二。一属肾与膀胱。经云。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
       精时自下。是肾伤精脱也。都气丸。审系阳虚。用八味丸。又云。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 。是膀胱在下发病也。五苓散。一属脾湿伤肾。经云。凡治痿厥发逆。肥贵人膏粱之疾也。肾着汤加萆 。又云。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小青龙汤去麻黄加羌浩。肾虚之人。六七月之间。湿令大行。湿热相合。痿厥之病大作。脉沉濡而数。小水赤涩。或作肿痛。腰以下痿软不能动。行走不正。两足欹侧。清燥汤。伸不能屈。屈不能伸。腰膝腿脚肿痛。行步艰难。安肾丸。目中流火。视物昏花。耳鸣耳聋。困倦乏力。寝汗憎风。行步不正。两脚欹侧。卧而多惊。腰膝无力。腰以下消瘦。加味虎潜丸。凡老人痿厥。累用虎潜丸不愈。即于本方加附子立愈。盖附子有反佐之力也。又有脚膝痿弱。下尻臀皆冷。阴汗臊臭。精滑不固。脉沉数有力。此为膏粱浓味所致。火郁于内。逼阳向外。即阳盛拒阴。滋肾丸苦寒下之。肥盛苍黑人。足膝痿。皆属湿热。潜行散、二妙散。误用温补必殆。
       子和云。风痹痿厥四证。本自不同。而近世不能为辨。一概作风冷治之。下虚补之。此所以旷日弥年而不愈者也。夫四末之疾。动而或劲者为风。不仁或痛者为痹。弱而不用者为痿。逆而寒热者为厥。其状未尝同也。故其本源又复大异。风者必风热相兼。痹者必风寒湿相合。痿者必火乘金。厥者或寒或热。皆从下起。今治之者。不察其源。见于手足 曳。便谓之风。左传虽谓风淫末疾。不知风暑燥湿火寒六气。皆能为四末之疾也。
       祝仲宁治一人。病腰膝痹痛。皆以为寒。率用乌、附、蛇酒药。盛暑犹着绵。如是者三载。
       祝诊之。曰。此湿热相搏而成。经所谓诸痿生于肺热也。即令褫其绵。与清燥汤饮之。曰。疾已深。又为热药所误。非百帖不效。服三月余而痊。

李士材治兵尊高玄圃。患两足酸软。神气不足。向服安神壮骨之药不效。改服滋肾牛膝、薏苡、二妙散之属。又不效。纯用血药。

脾胃不实。诊之。脉皆冲和。按之亦不甚虚。惟脾部重取之。涩而无力。此土虚下陷。不能制水。则湿气坠于下焦。故膝胫为患耳。进补中益气倍用升、柴。数日即愈。夫脾虚下陷之证。若误用牛膝等下行之剂。则愈陷。此前药之所以无功也。

补血荣筋丸

《杏苑生春》卷七:补血荣筋丸

处方肉苁蓉 牛膝 天麻 木瓜 鹿茸 熟地黄 菟丝子 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阴血衰弱,不能养筋,筋缓不能自主,肢体痿软无力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米汤或温酒送服。

摘录《杏苑生春》卷七

《杏苑》卷七:补血荣筋丸

处方肉苁蓉、牛膝、天麻、木瓜、鹿茸、熟地黄、菟丝子、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阴血衰弱,不能养筋,筋缓不能自胜持,故痿软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米汤或温酒送下。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肝气虚衰,生阳不振,故肝血不能荣筋,筋痿不得自收持焉。熟地补阴滋肾以生肝血,鹿茸暖肾补阳以振生气,菟丝子补肾荣木,苁蓉润燥温肝,淮膝补肝肾壮筋骨,天麻散风湿发肝阳,五味故津液以养肝,木瓜舒筋络以醒脾也。丸以白蜜之润下,以参汤之补使血气得力则精髓内充,而肝藏受荫,筋络得养,筋痿无不健旺矣。

摘录《杏苑》卷七

金刚丸

处方萆薢 杜仲(炒去丝)苁蓉(酒浸)菟丝子(酒浸)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细末,酒煮猪腰子为丸。

功能主治填精补肾,强筋壮骨。治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瘘软,四肢无力,步履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淡盐汤送服。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

《保命集》卷下:金刚丸

处方萆薢、杜仲(炒去丝)、菟丝子(酒浸)、苁蓉(酒浸)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猪腰子为丸。

功能主治益精。主肾损骨痿,不能起于床。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酒送下。

摘录《保命集》卷下

《赤水玄珠》卷四:金刚丸

处方川萆薢、杜仲(炒)。

制法上酒煮猪腰子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损骨痿,不能起床。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盐酒送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四

《医略六书》卷二十四:金刚丸

处方鹿胎1具(酥炙),杜仲4两(盐水炒),苁蓉4两(酒洗,去甲),菟丝4两,巴戟4两(酒炒),萆薢2两(盐酒炒)。

制法上为末,紫河车隔水熬膏,捣为丸。

功能主治肾虚骨痿,脉缓涩者。

用法用量肾脏虚衰,精髓空泛,无以充骨荣筋,故骨痿,不能起于床。萆薢分清以化精化气,杜仲补肾以健膝强腰,苁蓉润燥添精。巴戟温肾益精,菟丝补肾脏填精室,鹿胎暖肾脏补先天。河车捣丸,取气血之属,大补其血气也;参汤、米汤,调其胃气,临卧温酒服,助行药力。使肾液内充,则精血自足而筋荣骨泽,安有卧床不起骨痿之患乎!此补精添髓之剂,为骨痿不起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四

(0)

相关推荐

  • 叶选医衡-湿痿

    ​湿论 湿者,天地间阴阳蒸润之气也.所感之由,或因雾露之侵,或因阴雨所客,或因汗出沾衣,为风所阏.或因涉水行泥,为寒所郁.或因引饮过多,或以卑湿之地,有伤于皮肉筋骨.或感头面四肢,尤多患于腰脚者,盖伤 ...

  • 三甲补肾健骨汤

    炮穿山甲10g,龟甲20g,鳖甲20g,鹿角霜20g,杜仲20g,巴戟15g,续断15g, 菟丝子15g,狗脊15g,熟地20g,独活10g,牛膝15g,土鳖虫10g,川芎10g,灵仙1og,伸筋草1 ...

  • 《张氏医通》黄痹门

    消石矾石散(金匮) 治肾瘅额上黑. 硝石 矾石(皂者等分) 为散.大麦粥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其候也. 大黄硝石汤(金匮) 治黄瘅腹满.小便不利自汗. 大黄 硝石 ...

  • 《张氏医通》伤饮食门

    枳实导滞汤 治伤湿热之物.痞闷不安. 枳实(炒.三钱) 白术(炒焦.五钱) 茯苓(三钱) 黄芩(酒炒.二钱) 黄连(姜汁炒.三钱) 泽泻(炒.二钱) 大黄(酒蒸.一两)神曲(炒.四钱) 生姜(三片) ...

  • 《张氏医通》劳倦门

    朱砂安神丸 治热伤心胞.气浮心乱.虚烦不宁. 朱砂(水飞.五钱.一半为衣.) 甘草(五钱) 黄连(酒蒸.六钱) 当归(二钱五分)生地黄(一钱五分) 除朱砂.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黍米大.朱砂为衣.每 ...

  • 《张氏医通》虚损门

    薯蓣丸(金匮) 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 薯蓣(即山药.二两.) 当归 桂枝 曲 干地黄 大豆黄卷(各七钱半) 甘草(炙.一两二钱) 人参 阿胶(各五钱) 芎 芍药 麦门冬 白术 杏仁防风 柴胡 桔梗 ...

  • 《张氏医通》呕吐哕门

    金匮甘草粉蜜汤 治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吐蛔者. 甘草(半两) 粉(三钱.即铅粉) 蜜(一两二钱)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瘥即止. 吴茱萸 ...

  • 《张氏医通》呃逆门

    丁香煮散(与局方不同) 治胃反呕逆.呃哕泄泻. 丁香(三七粒.) 建莲肉(去心.二七粒.上二味另煎.去滓) 生姜(七片) 黄秫米(半合.) 水一碗半.煮熟去姜啜粥.此仿附子粳米汤之制.彼用粳米.此用糯 ...

  • 《张氏医通》胃脘痈门

    射干汤 治人迎逆而盛.嗽脓血.营卫不流.热聚胃口成痈. 射干(去毛) 栀子仁(姜汁炒黑) 赤茯苓(去皮.) 升麻(各一两) 赤芍药(两半)白术(生.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去滓.入地黄汁 ...

  • 《张氏医通》诸见血门

    柏叶汤(金匮) 治吐血不止. 柏叶(炒.三钱) 干姜(炮.一钱) 艾(一撮.一本.作阿胶三钱) 上三味.水煎.入马通汁一杯.合煮取一盏.分温再服.(如无马通.以童便代之) 血逆不止.当责之于火旺.故用 ...

  • 《张氏医通》溲血门

    辰砂妙香散(局方) 治心脾不足.恍惚不睡.盗汗遗精.衄血溺血. 黄 (蜜炙) 人参(各二两) 甘草(炙) 桔梗 山药 远志(甘草汤泡.去骨)茯神 茯苓(各一两) 木香(煨.二钱五分) 辰砂(另研.水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