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读一遍《论语》(第18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泰伯第八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周公”指周公旦。
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华与美德,如果有骄奢和吝啬的毛病,优点再多,也看不上眼。
7.36 子曰:“奢则不孙(逊),俭则固。与其不孙(逊)也,宁固。”
“俭”跟“吝”是不同的,俭有不足,但吝本身就是缺陷。
8.1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周礼》有“三年大比”之说,每三年,要大考一次,选贤举能。
“谷”是傣禄。古代工资是按小米计算,叫禄米。“著书都为稻梁谋”,“稻梁”就是“谷”,泛指粮食。
孔子说:“学习要踏实,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踏实学三年,不考虑生计和出路,这是很难得的。”
学习就是学习,学习本身就是好学者的目的,除此之外,无其它目的。学习,学就是了,不讲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而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笃信好学”就是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守死善道”就是用生命守卫“善道”。“善”是对“道”的形容,最好的“道”。
“危邦不入”就是不去有危险的邦国;“乱邦不居”就是说如果自己的国家已经乱了,那就躲藏起来,而不再抛头露脸。“居”是居庙堂之高的“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是说“天下走正道,在正常的轨道上发展,那么我就出来做事,兼济天下;天下不走正道,偏离了正常轨道,那我还是归隐吧,独善己身。”
古时候重农抑商,商人是很没地位的,所以“富且贵”指的是做官。孔子是不反对做官的,关键是什么情况下该出来做官。邦有道,就应该出来做官,不出来是可耻的;邦无道,就应该躲在家里,出来为虎作伥是可耻的。
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谋政”的前提是要有位子。只要我坐到了那个位子,说我行我就行不行也行。位子就等于能力,位子高就等于能力高,不服?不服你来坐?!这是“在其位,谋其政”。在其位如果不谋就是不作为,在其位如果不谋就怕过期作废。
反之,没有位子,就不要操那个心了。操着操着就怕自己进入状态,对领导指手划脚,领导做得这这那那你都看不上。那好,要不你来当这个领导?招人烦,招人忌。自己也烦,心难平,何苦来着。
没有那个位子,相关信息你就掌握不了,问题看得就不准,分析得就不到位。干的干看的看,看的给干的提意见。提意见容易,真换你来,未必比人家做得好。
8.15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这是讲孔子听师挚演奏音乐时的感受。
“师挚之始”,是由师挚开始演奏。师挚,师是他的官氏,挚是他的名。师,古代乐官之长。
“《关雎》之乱”,是演奏《关雎》作结束。
古代,乐凡四节。“始”是第一节,即乐曲的开始。“乱”是第四节,即乐曲的终结。
音乐的魅力在于,它会令听者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过后很长时间,似乎还有乐声萦绕于耳际。
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狂,狂妄;直,直率。狂妄但不直率,那就是假狂妄。真狂妄的人用得着耍花花肠子?
侗,tong,2声,这里的意思是“幼稚、无知”。愿,谨慎,老实。无知还不懂得谨慎,那就是莽撞。无知者无畏,无畏者早死。
悾悾,kong,1声,与“侗”类似,在这里作“无能”讲。无能还不守信用,那就是德能两亏。
“吾不知矣”,对这样的人,我是不了解的。
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总会患得患失,瞻前顾后。
学海无涯,有那么多的知识,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新东西,就唯恐书到用时方恨少。
但是,如果学了不及时复习和巩固,又怕把学到的东西给忘了。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顾得了前就顾不了后,总得在这之间找一个平衡才好。
所以学习嘛,读书嘛,要灵活,不能拘泥。不能都泛读,也不能都精读,看、读、研,要结合着来。
8.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巍巍乎”是形容崇高。
舜是虞君,禹是夏朝的第一个王。
舜,传其称号为有虞氏,妫[guī]姓姚氏,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因国名“虞”,故又称虞舜。舜是颛顼的六世孙。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舜和禹坐拥天下,但是不以天下私相授予。也就是得位于禅让,并通过禅让传位于贤能者。
颛顼(zhuān xū),姬姓,高阳氏,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人文始祖之一。颛顼辅佐少昊有功,封地在高阳(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故号高阳氏。少昊死后,打败争夺帝位的共工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自号“高阳氏”。颛顼去世后,由黄帝曾孙帝喾[kù]继位。在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中,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8.19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上一章“巍巍乎”了舜和禹,这一章把尧单拎出来“巍巍乎”。
“大哉”是伟大,“巍巍乎”是崇高,“荡荡乎”是浩荡,“焕乎”是光芒四射。
《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天是老一,尧遵从天道。古代传说,尧的美德主要是敬天。
“民无能名焉”,老百姓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称颂他。尧的功绩多么地崇高,尧制定的礼乐制度多么灿烂。“文章”指礼乐制度。
8.20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舜有臣五人”,即舜的五个主要大臣:禹(司工)、弃(后稷)、契[xiè](司徒)、皋陶[yáo](李)、伯益(虞)。
“予有乱臣十人”,“乱”古训“治”,“乱臣”是能臣的意思。“十人”,文母(即文王正妃太姒)[也有人认为是武王之妃邑姜]、周公、召公、太公、毕公、荣公、大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kuo,4声)[此南宫适为西周初人,非孔子弟子南宫适]。
“才难,不其然乎?”人才难得,不是吗?“唐虞之际”,是唐虞以下、以后。尧在位的时代叫唐,舜在位的时代叫虞。“于斯为盛”指周武王时期,人才最多。但是多归多,十个人里还有一个是女人,严格来讲,其实只能算九个人。
夏人起于晋南和豫西,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一;商人起于其东,核心区域在冀南、豫东,也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一,崛起后,占有了夏的势力范围;周人起于其西,核心区域在陕西西部,也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一,周人崛起后,先从陕西西部扩展到陕西中部,再夺取了夏的故地,等于以天下的三分之二包围了商的核心地区域。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是说周取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臣事殷王。“至德”就是道德高尚到了极点。
8.21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乎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间,缝隙,异议,鸡蛋里面挑骨头。
孔子认为,禹的作为,真是无可挑剔。
菲饮食,菲是薄的意思,指饮食非常简单,粗茶淡饭。
恶,è,粗劣。沟洫[xù],田间的水渠。治水和划分九州是大禹的主要事迹。
黻,fu,2声,礼服。冕,miǎn,礼帽。古代大夫以上的人的帽子都叫冕,后来只有帝王的帽子才叫冕。
禹的美德主要是俭,从吃、穿、住、用等方面体现。他的饮食很简单,好吃好喝都用来孝敬鬼神;他的穿戴也很差,但参加礼仪时的衣帽却很华美;他住的房子很低矮,但他对兴修水利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