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的起源、分类与区别
一、社会研究方法的起源
目前,传播学中应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来自社会学。而社会学研究方法,最初是来自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并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和调整。
十八、十九世纪,欧洲掀起了启蒙运动,高举科学和理性的旗帜,破除封建思想和教会的束缚。这种崇尚科学、理性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家们,吸收了自然科学中经验、实证、量化等的研究标准,纷纷在社会研究中采用物理学、化学、数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由此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被引入社会学。
法国是社会学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启蒙运动的重镇,因此在启蒙运动时期形成的实证主义传统,为最初阶段的社会学增添了实证的色彩,也深刻影响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倾向——即重定量、实证,轻定性、思辨。
研究方法在社会学中的发展主要历经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代表人物以及主要思想。
(一)实证主义
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创立始于“社会学之父”法国人孔德。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真正确立始于实证精神的引入。实证精神是社会研究的精髓所在,它使社会学独立为一门科学,同时也为其研究手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前提。
孔德为社会学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原则,认为“观察优于想象”,提出“实证主义”的命题。思辨的社会哲学在科学的、实证的研究思潮的冲击下分化。他认为一切科学研究的对象只能是可观察、可检验的经验事实,基本任务是找出经验事实之间的关系,发现支配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做出合理预测。社会现象尽管变化多端,但总体上还是像自然现象一样,服从于一定的规律。
交易担保 当当购物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 Mini Program
马克思为科学的社会研究提供了范例。他主张通过直接考察现实的“市民社会”来建立社会理论。这种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以唯物辩证法为分析手段,在具体的社会过程和社会联系中探求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体现在包括《资本论》在内的一系列研究中,对社会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对社会研究方法论做出了深入探讨。他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中首先制定了社会研究方法论的细则。他认为,信仰体系、社会习俗等社会现象也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析和解释。涂尔干发展了孔德的实证主义,他的方法论原则成为20世纪占主流的西方社会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二)反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认为,社会学家可以像自然科学家那样去客观观察和测量社会现象。这一主张暗含着如下假设:作用于自然界的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因而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也适用于人类社会的研究。这导致了社会学家照搬或滥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乱象。
反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人有意识、有差异性,人类社会有着不同于自然界的特殊性,因此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不适用于人类社会的研究。
德国社会学家狄尔泰利用社会现象的特殊性向实证主义发起攻击。他认为:人具有自由意志,人的行为是无规律、无法预测的。社会历史事件都是独特的、偶然的,不存在普遍的历史规律。因此,对人和社会就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而只能以人文学科的主观方法对具体的个人和事件进行解释和说明。
社会学现象学派否定了实证主义的许多假设。他们主张社会学研究应当通过对社会环境和个人境遇的实地考察,深入到行为者的意义与动机的领域,揭示出指导人们行动的内部逻辑。社会学的主要任务是具体而微地描述实际的社会生活,而不是探寻并不存在的社会规律。
反实证主义从根本上否认社会规律和社会事实的存在,完全反对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在批判实证主义的缺陷的同时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三)理解社会学
与实证主义不同,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社会现象含有社会成员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主观理解,即“社会事实最终归结为可理解的事实”。社会学研究必须首先“观察行动者的'主观思想状态’”,并依靠研究者的直觉或“理解”对行为的意义做出判断。
与人文学派不同,韦伯指出,由于人的社会行为是有意义、有目的的,因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这种规律性的行为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但是,社会研究对人的行为的因果解释不是仅仅通过外部表现和外部影响,而且还必须通过对人的行为动机的理解。
交易担保 京东图书 21世纪在线学习——理论、实践与研究的框架 Mini Program
韦伯认为,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社会规律是不存在的,但是通过对理性行为的理解,就可以找出社会现象的规律性,可以对人的行为做出预测。他把社会学定义为:“其目的是对社会行为进行解释性理解,以便说明行为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的科学。”
反实证主义学派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动摇了孔德的实证体系,但未能改变社会学的实证传统。因为社会学要想成为科学,就必须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实际上,对实证主义持怀疑和反对态度的社会学家,大多数只是反对照搬自然科学方法或滥用数量分析方法,而并不反对以经验事实为依据来建立和检验理论这一实证原则。
二、社会研究方法的分类
社会研究方法作为传播学/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模块,具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框架结构。我们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应当首先搭建一个完整的研究方法的框架。可以按照“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的逻辑,对研究方法进行分类:
(一)方法论
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在社会研究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长期以来,实证主义方法论占据着社会研究方法论的主流地位。
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要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可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这种研究过程应该是可以重复的。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特征。
交易担保 京东图书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与服务》 Mini Program
人文主义方法论认为,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典型特征。
(二)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研究方式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1.研究法
在社会研究中有四种主要的研究法: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间接研究。前两种属于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的基本要素有:抽样、问卷、统计分析、相关关系等。实验研究的构成要素有:操纵与控制、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实验刺激、因果关系等。实地研究包括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研究者的角色、投入理解、扎根理论等。间接研究包括文献研究、内容分析、编码解码、二次分析、现有统计分析等。
这四种研究方式反映了两种方法论倾向:以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间接研究为代表的定量研究方式,集中体现了实证主义方法论倾向;以实地研究为代表的定性研究方式,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方法论倾向。
不同研究方式分别用于不同研究目的:调查研究最经常用来描述一个大的总体的状况,以及探讨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实验研究主要用来探索和证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地研究更多的是在深入理解特殊的社会现实,以及在提炼和建构理论方面发挥作用;间接研究常常用于帮助研究者探讨既不会引起研究对象的任何反应,又是其他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无法达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2.研究设计类型
研究设计是对研究类型、研究程序和具体方法加以选择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研究设计的类型主要有:
从研究的目的上,可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探索性研究
从研究时间性上,可分为:横剖研究、纵贯研究
从调查的范围上,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3.具体方法技术
主要包括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和其他技术手段或工具。
社会研究的主要资料来源:询问记录、观察记录、统计数据、文献资料等。与此相应的资料收集方法有: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文献法。
社会研究的资料可以分为数据资料和文字资料。分析数据资料的主要方法是统计方法、数理方法、模拟法。分析文字资料的一般方法是比较法、构造类型法。此外,还要运用各种特定的理论分析方法:功能分析、结构分析、阶级分析、历史分析等。
交易担保 当当购物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 Mini Program
社会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的,一般来说,方法论观点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而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并对传统的社会研究方法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学习、思考以及传统研究方法在大数据时代的嬗变等内容,也是学习、考察的重点。
三、社会研究方法的区别
社会研究方法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和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的比较与结合: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合问题,只是二者在方法论和方法层面的结合问题,而非认识论和理论视角层面的结合问题。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尽管各有自己的方法、研究步骤等,它们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联系和互为补充的。有些研究项目既运用定性方法又运用定量方法,有的定性方法的研究也有数据的佐证,大多数定量研究中在提出理论假设、阐释事物间因果关系、揭示现象的规律性等过程中也离不开定性研究的理性思维。
参考资料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刘德寰.实证传播学的方法树及其应用逻辑[J].广告大观,2018(10):74-78.
本公众号欢迎大家转载原创文章,不过如果转载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即表示同意以后可以相互转载。如果要转载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请联系原公众号或原作者。另外,本公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