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析真题?接下来的复习方向如何? | 用南京大学搞个例子
🍆
昨天出门和许久未见的朋友们喝了场酒。酒过三巡之后照例是四个人蹲在凌晨三点钟的马路牙子边,一边听着被打开车门成为立体音响的福特车放出的「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一边东倒西歪四仰八叉地扯七扯八。
四年前我们四个人成为朋友的时候,其中一个男孩子就已经在考研的路上开足马力,势要在这座离他家乡要跨越半个中国的海边城市扎个根。结果这条路走是走上去了,到最后也还真的是「一去不复返」。四年间考了三次,无一例外地落榜了。
于是当他试探性地问我要不要换个专业,考考新传试试看的时候,我的酒醒了,并且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喊出了能把隔壁街的王大妈惊醒的一声:
绝对不要!
新传太难了现在。前有逐年成为考研三大热门专业的趋势,后有中传、清华的各种研究生培养方式改革。不仅是985/211高校的竞争压力大,就算是双非本一的名额,都应该开始变得供不应求。而且说句实在话,我这朋友也考了三年本专业了(对外汉语),突然换了专业,只能是从头再来。面对这么大的竞争压力,最后面临的可能还是得不偿失。
所以我劝他算了。
这其实也反映出对于当下新传考研热度只增不减、各种院校培养体制方式改革带来的人均焦虑——考的人多了、考的方式变了、考的难度大了。
纵观20年的考研真题,有南京大学这样「反押题」——你兴各种新技术、新革命、新考点,那我就相应地回归基础、深耕人本精神;有苏州大学那般「傲骨气」——今日我就是考的最不像「专硕」的「专硕」,我倒要看看谁能杀出一条江湖路;也有厦门大学如此「镇定淡然」——考题的分布稳定、知识点稳定,稳扎稳打的复习对其来说最有效用。
到了8月,大部分朋友的复习也都进入到了基础知识回顾和整理、拓展知识补充和提升的阶段。
如果说整个考研的焦虑期分为几个时段,三月到六月是基础书目看不懂、看得心烦意乱的「两眼一抹黑期」,而七月到八月就是接下来的「不懂做什么期」。通俗来说,把参考书认真研读之后——包括利用框架做好每个章节都知识点总结,能够对书本的知识大致地了然于心——就很容易进入到一个盲区,书本知识学完了之后我就经还要学什么,还要往哪个方向努力;除了「不懂做什么期」,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种「什么都想做期」,也就是终于认识到了新传的博大精深,被学到的传播学新闻学深深吸引,然后开始尝试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论文——这本身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毕竟兴趣使然本身就是学习的东西。但矛盾点就在于,有时候我们感兴趣的内容,并不会出现在考题中,这个时候如果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海德格尔、居伊·德波,就会显得有些「无用功」。
不管大家现在是处于以上我谈到的哪一个时期,其实关键都在于怎么找到未来的正确复习方向。
除了一些学校会发布的考纲,最重要的还是过往已经出现的真题。
真题其实就是一份非常清晰的考纲。在其中我们可以琢磨它的题型、考点设置和考察的学科主次,为接下来的复习提供一定的思路。
例如在对过往的真题进行研究后发现你所报考的院校特别喜欢考察新闻史,甚至史论的内容已经占据了一张试卷(比如南京师范大学),那么你在复习的时候就必须是狠心、潜心、用心钻研新闻史,不仅是著名的事件和时间节点,更是那种边边角角犄角旮旯都要涉及。毕竟为了填满150分,考得多细都有可能。
再比如,在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地去补充更多简单的参考书无法带给我们的知识面。这时候就绝对不是瞎子摸象——摸到哪算哪了,一定是要以某种导向,有意识地去分配时间。比如传播学考得深,我在传播学这里就多花点时间,比如新闻学考的浅且考得少,那我对它的学习可能就放松一点,把精力留给其他的专业知识的摄入上。
那么这些「学习精力的分配」、「目标导向的管理」都是从哪里来的呢?说白了就是「以往的真题」。
所以为了渡过迷茫的八月,让自己不会是两眼一抹黑什么也不知道地进入九月,从现在开始,咱们就该好好搞搞真题了。
那么按照以往惯例,本班德拉还是用秃头所的老朋友「南京大学」给大家做一个参考例子。
抱拳了。
🍆
🍆
🍆
「南京大学」
基础+热点 | 技术+人本
对于南京大学来说,就像她的校训一样,「嚼得菜根,做的大事」。要拿下南京大学的题目,必须得是新闻(实务/史论/传媒经济)传播广告广电各个学科都要会点,而且从去年开始,新闻史这里就不能仅仅是会点美国新闻史的内容了,还必须进一步掌握中国新闻史的相关内容。没下点真功夫那是真的没办法把她拿捏住。
🗣
# 近四年考题分值设置分析 #
分析考题分值设置的原因是因为在之后的答题过程中,要着重根据自己的学校真题进行训练。不同的分值会有不同的答题方法和答题要求,比如答案的丰富度,答题的速度等等。分值越小就代表题目越多,涉及的知识点也就越多。
从题型和分值分析可以看到,南大近几年的论述题都是在20-25分段,并且在334会着重考察策划+评论写作,以报道策划、营销策划和产品策划、新闻评论等为主,备考的时候要着重把握这些方面的实务学习,但是也要注意一点,这两年南大的题目真的就是一年一个遍,而且南京大学并非没有考察消息写作。在2019年的考题中,就出现了以往6年(从2013年开办专硕)从未出现过的一道附加可视化的消息报道题型。
所以,在接下来的备考时,要着重注意对10-15分的简答题以及20-25分的论述题进行把关(字数不要太多,因为分数少了题目数量会变多),同时注意各种策划题目以及消息、评论写作的训练。不要因为从来没有考过消息写作就根本不去了解,稍微知道一下是怎么回事,练过两到三次即可。
🗣
# 近四年考点分布情况 #
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对于考点的分布来说,可以按照我这里提供的一个框架,从新闻、传播、广告、实务这么几个部分出发,再把前沿热点分为其他和技术两块,因为一些比较前沿的知识点考察还是相对而言比较细碎的,比如短视频、网红经济这些,不是很好分类;而技术这一块也比较适合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复习,例如xx技术对于xx的影响,这里的xx可以各种替换。
把历年的真题进行「分类整理」之后,其实就能从考频里看出一些「端倪」了。哪些东西考得最多、哪些最少。每年必考的一些题型,比如南大的评论写作和策划类题目,那么这两部分就是必须准备的了。
这种分析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地去分配学习时间。从去年的真题里,我们也能明显感到南大想要的研究生是那种既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够洞察当前媒介行业的诸多变化,同时还能有一点思想底蕴、文人风骨,最好还能是玩得起「自我娱乐」(从乔英子的采访报道中就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的一帮人。
和花花之前分析的一样,南大嘛,果然是南大。
对于报考南京大学mjc的朋友来说,可以看到南大对于新闻理论知识和前沿热点、新媒介技术的关注。南大专硕一般不会考太深的理论性知识,尤其是研究方法,但是从去年来看,南大还是需要基础知识过硬的人,尤其是在传播学知识上。近年来关于广告学和广播电视的一些出题比例有所下降,尤其是广电,几乎不怎么爱考了,广告还是保持着一个「娘不疼爹不爱」的感觉。
策划、评论等实务写作部分仍然是南大非常关注的334必考。所以,报考南京大学仍然需要对目前的学界/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比如5G、饭圈文化、区块链技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不断引起重视的考点。
打好基础,再往上拔高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做到既能够追逐前沿,又能灵活操练各种策划、写作。接下来的努力重心可以根据以上的考点分布进行权衡,多考的就多学,但是过去三年没有经常考到的知识领域也仍然不能放松!多多学习,以不变应万变,也许才是能够应对像南大考题如此多变的学校。
南京大学近三年来的真题呈现出题型的相对稳定性,440科目为名词解释搭配简答与策划题,其中对策划的考察非常多样,以APP或者新闻策划为主。新闻史部分近年来考察集中于名词解释,比例不大,但是传播学理论名词和新概念的考察是名词解释的重中之重。在复习时有三部分需要着重关注,一是新闻学和传播学相关理论、概念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对该知识点在近期热点事件中如何体现的考察;二是新技术对于传媒业的变革;三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属于每年必考一道,2020年考了记者的四力以及全息媒体,南大真的是一所很有「政治家出题意识」的学校。)
最后提一嘴,好像之前没给大家吆喝过这个,南大过去三年间的7位400+朋友以及三位385+的选手撰写的「南京大学七年MJC真题集」正在售卖,可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购买。
🗣
- 下期真题分析预告 -
鱼姐的苏州大学
铁柱哥厦门大学
喵喵姐华东师范大学
以及
一所评论区点赞数最高的学校
晚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