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的兵仙韩信,究竟为何而死?难道真的是因为反叛吗?
灭楚的大战终于拉下了帷幕,西楚霸王自刎于乌江边上,为秦末的起义画上了一个血腥的句号。但是,战争并没有结束,打败项羽的刘邦,最终把滴着鲜血的剑指向了那些异姓诸侯王们。
首先,就是韩信。
韩信
狡兔死,良狗烹
项羽死后,部将钟离眛因为和韩信私交较好,于是就投奔韩信来了。刘邦本人不喜欢钟离昧,听说之后就下令全国抓捕钟离眛。
钟离眛
长时间的等待并没有等来钟离昧的项上人头。于是,另一种“谣言”随之兴起——韩信谋反。
在《史记》中,明确记载了韩信确要谋反:
《史记》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
在《资治通鉴》里,也有这样一段话:
《资治通鉴》
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
似乎,这都是真的。但是,《资治通鉴》里,司马光在评价韩信的时候却说了这样一句话:
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
所以,在这里韩信是不是有反心就值得商榷了。
为了不让韩信发觉自己是为了”平叛“,所以刘邦就以出游的名义来到了陈地。关于韩信见刘邦之前的行为《史记》、《汉书》以及《资治通鉴》上记载的都不一样。
《汉书》
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十二月,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谒,因执之。
楚王信闻之,自疑惧,不知所为。或说信曰:“斩钟离昧以谒上,上必喜,无患。”信从之。
《资治通鉴》书影
从上面的这三段话,我们可以从里面了解到:韩信知道刘邦来是为什么,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刘邦想要他的命。
韩信带着钟离昧的人头来见刘邦。没想到一见到刘邦,竟然被几个大汉擒住了。在这一刻,韩信感到了刘邦对自己的杀心。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
郁郁不得志
抓住韩信的刘邦,回到洛阳之后,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把韩信降为淮阴侯。被降为淮阴侯的韩信深知刘邦畏惧他的才能,于是经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
越是这样,韩信越发想念当除征战沙场的日子,越想越是闷闷不乐。
垓下之战
在一次拜访樊哙的时候,樊哙竟然以臣子之礼接见韩信:
樊哙
大王乃肯临臣!
韩信笑着说:“我这辈子竟然与樊哙这些人同列。”此时,韩信的郁郁不得志到了极点。
于是就在陈豨去钜鹿做太守的时候,韩信就和陈豨相约谋反。
汉十年,陈豨果然反叛。
惨死长乐宫
陈豨反叛,刘邦带兵攻打陈豨,韩信一边装病,没有随从,一边联系陈豨,让陈豨放心,自己定会助他。
就在韩信部署反叛的时候,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他,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
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但是又害怕韩信不肯就范,于是就和萧何商量。令人骗韩信说刘邦平叛归来,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
韩信原本不想来,但是萧何说你病了,也得强撑着病体来。于是韩信来到长乐宫,萧何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把韩信打死了。
在《史记》中,关于这一段的记载宛如儿戏一般。在蜉蝣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同姓王刘濞的谋反,刘濞谋反从开始策划到最终的谋反大约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但是韩信的谋反,上一段才说与陈豨密谋,下一段陈豨就谋反了。而且萧何让韩信入宫庆贺,韩信竟然去了。
假设我是韩信,自己的同谋死了,要么死,要么反,怎么还会去庆贺呢?
所以,韩信的谋反在蜉蝣看来,是无稽之谈。但是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我的猜测。
韩信得此下场其实也算不冤吧。在刘邦被围的时候,日夜盼望着韩信来救,但是等来的是韩信请求封王的书信。刘邦捏着鼻子忍了下来。
刘邦这个人,是无法忍受别人对自己的背叛的。最开始起兵的时候,雍齿背叛了他。刘邦自己带兵没能打败雍齿,还借兵攻打。
所以韩信的这种行为是深深地刺激到了刘邦的。在打败项羽之后,刘邦就立即把韩信由齐王改封为楚王。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楚地的人民以及项羽的旧部是十分怨恨韩信的。
虽然说,刘邦想让韩信死,但是并没有真正地付诸行动,真正下手的是吕后。韩信死后,刘邦的态度是“且喜且怜”。
就此,刘邦真正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枕边人在自己不知不觉之中,就能够替自己分忧了。不知在何时,深深信任的萧何,也为了吕雉做事。
历史的洪流席卷着一切,无论成王败寇,最终都是一抔黄土。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删图致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