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八景里的那些事(一)
龙泉八景里的那些事(一)
遂川古称龙泉,因与浙江的龙泉县,贵州的龙泉县同名,从而改成了现在的遂川县。龙泉八景,指的县城周边的八个景点。这八个景点,风景美如画,在诗人的笔下,又称之为“泉城八咏(五律)。记得遂川的一位老画家梁浪生还专门根据古诗画了一组“龙泉八景”的画,呈现在红塔风景区里的栏杆板上。
泉城八咏的八首诗,分别由周埙写的“双源合浦”、“三塔环城”、“鱼洲钓月”、“马塞屯云”和杜一鸿写的“两市分河”、“五峰排阔”,以及钟址升写的“虎阜啸风”和梁志猷写的“羊城踏雪”组成。
这四个人中,自然是周埙和杜一鸿的名头最大,两个人还一起编过康熙年间的《龙泉县志》,尤其是周埙,他本身就是遂川西溪人,是清代的文学家和戏曲家。他写的《拯西厢》古本,在孔夫子旧书网卖到950元三册。要不是我穷人一个,我还非买来收藏看看不可。
周埙十岁丧父,是母亲彭氏把他养大成人。周埙也念母恩,到哪上任都带着母亲。在各种版本的周埙人物传记中,都会出现他母亲的身影。有周埙的母亲敲打周埙说,为官一任要为当地老百姓造福一方,不要搞什么表面工作,更不要让老百姓过苦日子。周埙是个大孝子,每回都把母亲的话听到心里,他兴修水利,兴建水堂,让老百姓真正看到希望之光芒。
周埙的母亲离世之后,周埙请画师专门画了一幅《冰鹤画》来纪念母亲感谢母亲一生之节义和贤德。周埙为官的名声很好,所有的史志都记载他勤政恤民,政绩卓著。并多次组织救灾,开仓赈粮,为老百姓甘愿冒着被罢官的风险。
自然,这样一位从遂川走出去的好官,又是文学家和戏曲家,他写的龙泉八景,有其独特的感受和认知。他写的《双源合浦》:“闻自二龙戏、分源汇一津。波涵云里阙,影渡月中轮。 漉漉滩沙浅,毵毵岸柳匀。合流期远到,江海浩无垠。
“双源合浦”的景今天还在,就是左溪河和右溪河的汇聚点。两条河同时发洪水的机会少,每每洪峰到来,都会是错开的,这也是遂川人的福气。有时一黄一清,黄的是因为当地下了大雨,清的没有。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俗,同样的一条河流,当出现一边是黄水一边是清水的时候,那也属于遂川的一大风景。
《三塔环城》:塔峙金银阜,梭冈更与参。迥临天尺五,恰合鼎分三。睥睨余霞乱,瓢棱落照含。环城看列戟,不为炫优闲。
遂川的三座塔,金山塔、银山塔、红塔(溯江),是遂川县的风水塔,也是遂川人敬天敬地敬祖宗在天地间立下了三柱香。可惜抗战时期,为了不给日本人的飞机当参照物,都给拆除了。这一拆,把遂川的风水也给拆没了。现在,虽然重建回了红塔,但金山塔和银山塔什么时候能够重建回来,却是不得而知。
《鱼洲钓月》:芳洲比鱼袋,向晚狎鸥时。正是临渊羡,何嫌待月时。沙鸣千树影,风静一竿丝。得遇蟠溪叟,后车许载之。
两条河汇聚之后,冲出了一块天然的沙滩,那块沙滩就叫做鱼洲。在鱼洲上垂钓自然是一件很开心快乐的事情。
以前的遂川江,不像今天,看见的只是河堤。那个年月,放眼望去,许多地方都是裸露出来的沙滩。我的爷爷奶奶去河里洗东西,他们的嘴里从来都是去滩下。滩下成为遂川江的代名词。在遂川中学的前面,也是一块很大的沙滩,那沙滩上,解放前不知埋了多少人,解放后,老百姓种花生种黄豆,种红薯种高梁。后来才开始办班建学校,后来又成为了遂川中学老师的建房子的土地。对了,遂川县最早的预制板厂就曾建在遂川中学的沙滩上,几台机器把沙石送去剖碎。
《马寨屯云》:天马何崔巍,避兵计殊左。因思筑寨宜,用作屯云可。雨气逼峰寒,烟痕连洞锁。会须骑玉骏,几点瓶中堕。
马寨指哪里,我还真不知道,有人说是现在珠田的猫咪关,也就是现在的玛瑙山那里。想一想还真的有可能。抗日的时候,国民党的部队就躲在里面,同时躲在里面的还有很多老百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真的是那个地方,现在倒也是一景,每年映山红的时候,满山满野都是,多少人都奔着映山红而去。
周埙写的诗词自然不止是龙泉八景中的这四首,他还写了好多诗和剧本,真正有名的应该还是这首《题八十四滩》:“回峰束浪看夭矫,耸石萦波识蜿蜒。八十四滩何曲曲,化工穿作古龙泉。”这首诗文辞优美,比拟生动,淡然洒脱,韵味隽永,诗中提及“龙泉”名称的来历,这也许就是遂川原来的名称“龙泉”,与浙江龙泉、贵州龙泉不同的地方。遂川江就是那条奔腾不息,弯弯曲曲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