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的魅力
参加区内组织的教研活动,活动的主题是“让吟诵走进课堂”。
现场听了一节有关吟诵的研讨课。上课的地点在学校的报告厅,学生很多,是一个年级六个班的学生统一上课;老师很多,区内任教七八年级的老师都参加了。师生济济一堂,场面很是壮观。
上课的,是一位女教师,温婉的面容,得体的举止,亲和力十足。而在上课的过程中,语言导引,互动交流,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把一堂课驾驭得甚是熟稔。课以学生的吟诵展示始,慢慢地引入吟诵知识的介绍,而这种介绍是和训练相结合的,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教师还把在场学生的名字编成了《名字歌》,以吟诵的形式唱出来,别有一番风味。“依字行腔,入短韵长”,吟诵八字歌精炼的概括,让学生初窥吟诵的门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现场气氛很是活跃。这是一节成功的研讨课,它让学生对吟诵产生了兴趣。
其实,对于吟诵这种诵读形式我早有所知。记得几年前,在一个语文教研群里,一位南方的老师放了一段吟诵的视频,吟诵者一开腔,一股古典文化的气息隔着电脑屏幕迎面扑来,那富有韵律的声调,高低起伏的声音,宛如一首首沉郁而悠远的歌曲,在我的耳边响起。我从来都没有想到,那一首首的古典诗词竟然可以这样,美美地栖居在我的脑海中。顿时,我对它产生了兴趣,于是,就查找资料,粗略地了解了一下吟诵。
吟诵是古代文人传统的诵读方式,古人在读书的时候,都是吟诵的。而古人在创作诗词文赋的时候,也大多数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吟诵有一定的规则,例如“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等。
其实,在我们所学的课文里,也出现过吟诵。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就有一段对吟诵的描写。“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文中所描写的寿镜吾老先生的朗读,准确地说就是在吟诵。
吟诵的历史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而今天盛行的朗诵只有一百年的历史。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学习古典诗词文赋,唯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领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
近年来,吟诵这种诵读方式有日渐兴起的迹象,这是好事情。在长春,一些学校,一些语文老师也开始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吟诵。新颖的诵读方式很是能够调动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在本学期初,我在参加长春市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中,有幸聆听了两位省内名师的诵读展示,风采卓然,令人仰止。这,无疑对吟诵的流行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
是的,吟诵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今人是应该继承的。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朗读的形式是单一的,不是自由朗读,就是个人朗读、齐声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单一的形式,如果在进行古诗文教学中适当运用吟诵,是很能够让课堂高效起来的,因为,吟诵不禁能够让学生尽快熟悉文章,也能够让学生很快理解文章。
看到吟诵的兴起,我是高兴的,在《朗读者》第十期,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女士说:“吟诵现在几乎是已经失传了,我想在我离开世界以前,我应该把真正的吟诵留下来给爱好诗歌的朋友们。”吟诵,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应该被流传下来。
但我希望,能够传承吟诵这一传统的诵读形式的,是切切实实对吟诵产生热爱之情的人,只有这样,吟诵才能更有效地被后人继承,才会美丽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