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诗话(二):沉醉在西湖的春光里
行走在诗词的世界里,随意地俯拾遗落在地面的文字碎片,不经意间,那关于西湖的内容就会与你默默相对。于是,心波荡漾,与西湖水相映成趣。
眺望秦汉的风烟,我们可以窥见西湖的雏貌,可是,在历史的洗濯下,隋唐以前,一切描写西湖的诗词都荡然无存。亦或是这样的诗词在隋唐之前根本就未曾出现过。可唐朝却不同,这个诗歌创作如花绽放的盛世,怎能会缺少关于西湖的诗句呢?
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这个人间天堂,最被人们熟知的地方应该就是西湖了。几千年来,杭州西湖静默在历史的烟云中,渐渐地被人所孰知。而当时间的河流淌到唐代,这个充满了魅力色彩的朝代时,西湖以其景物之美成了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闲游胜地。白居易,这位历史上著名的风逸绝伦的诗人,在宦海沉浮了多年后,被命运安排到了西湖,于唐穆宗长庆二年秋,沐着秋日的暖阳,沁着微凉的风,来到了西湖。此时的他,是以刺史的身份来到这个他从少年时就渴慕的地方的,所以,他不能像普通的游客一般,尽情地投入到游览美景的惬意生活中,他还需以士人“兼济天下”之心,为杭州百姓尽他这个父母官应尽之事。于是,白居易率领杭州人民兴水利,建石涵,疏浚六井,开拓西湖,很快,他治下的杭州城政通人和,物阜民丰。看着眼前的杭州,这处愈发美丽的天堂之城,白居易不禁乐陶陶,心怡然了。
虽然在他治理西湖的时候来过多次,可是,那时根本就没有太多的心情去领略西湖山水的美好。而当他看到西湖的风景在一天旖旎于一天,杭州的人民生活一天安康于一天的时候,他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有时间,有精力,有心情去游览他的西湖了。拜谒西湖,与这人间天堂来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是他之所愿,也是西湖之所幸。在他饱览西湖旖旎的湖光山色的时候,兴之所至,许多和西湖有关的诗歌从他的口中吟诵而出,书点翰墨,字入云蓝,成为后世之人享用不尽,品咂不绝的精神佳肴。可我真是寡陋,关于白居易所写的西湖诗句,我的所知竟然少得可怜,唯一能够忆起的,只有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了。
《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于长庆三年,这首诗,对西湖早春风景的描写极为形象生动,细致传神,那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蕴含着作者对西湖早春之景色的喜爱之情,令人读来心向往之,顿生游览西湖之意。
诗题为何叫《钱塘湖春行》呢?因为,西湖位于钱塘县,本在钱塘县城之东,后来,钱塘县城东迁新建,移到了西湖的东面,慢慢地,根据所处位置,西湖之名开始叫了起来。但也可能是叫习惯了,人们生活中还有称西湖为钱塘湖的。以“钱塘湖”为题,也可能是香山居士对钱塘县这片他所治理的土地的热爱吧?
不管怎样,白居易终于真正地走近了西湖,开始了与西湖心与心的交流,那,他笔下的早春西湖是什么样的呢?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诗,首句即点出了观望西湖的方位。西湖水面之浩淼,不可能一览无余,香山居士首先把着眼点放到了孤山寺的北面和贾公亭的西面。此时的西湖是什么样的呢?水初生,波微漾,那渐涨的水流溢在无垠的江面上,似与云相连。天光与湖光相映,云影与山影相顾,此时的诗人定是心荡漾,意恬恬了。而最让人称绝的是那个“平”字,写出了水位上涨,但却不落于俗套,珠玑般的字句点出了春水的特点。这使我想起了香山居士的前辈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的“平”字,写水涨之势,“平”字多么富有诗意,多么准确啊!
春游的白居易,最让人难忘的,就是让后人记住了西湖边上的几只早莺,他们叽叽喳喳的样子好不快乐!在吐着嫩芽的杨柳树上,他们把快乐释放在春光中,被诗人白居易捕捉到了,一个“争”字让它们成为了历史上的存在。那不知是谁家的新燕却成为了诗人的独宠,衔泥筑巢的翩跹竟然舞动到了当代,还将舞动到将来。宋代诗人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写虚的,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场景却是真真实实的存在。
春游之时怎能不观花,怎能不踏青于郊野,陶醉于大自然?“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花繁多而交杂,却又俏皮得紧,好像在与人嬉戏一般。而春草在静静地生长着,踏青的诗人骑着马,春风得意处,浅草没马蹄,诗人醉在春光来了。
西湖美景虽然无数,但诗人也有最爱的地方,那就是绿杨挺立的白沙堤。那里,既可以观山,又可以望湖,上可以看白云苍狗的变幻,下可以见鹅卵细沙的陈列。于是,诗人不禁情感顿发,吟诵出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诗句,抒发了他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
终于,香山居士完全地沉醉在西湖美景中了,一首又一首地,写出了《春题湖上》、《答客问杭州》、《西湖留别》、《杭州回舫》、《杭州春望》。可见,白居易是真正地爱西湖的,而西湖也同样地爱他。斗转星移,千年之后,西湖真正记得的,只有他白居易和后世宋代的苏东坡。
吟诵着《钱塘湖春行》,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香山居士一袭青衫,陶醉在西湖春光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