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初潮提前以及中老年妇女减肥难得原因是什么?
提起我们体内的白色肥肉---脂肪,你会想到什么?
恶心,不要,肥胖,难看。。。。。
其实这些白色脂肪组织除了储存热量,构成细胞,性激素的前体,合成维生素D的原材料这些众所周知的功能以外,还有许多生理功能是近些年才熟悉的。通过大量的研究,我们现在知道,看起来单调无趣的白色脂肪组织,有着复杂精密的生理功能。通过分泌包括瘦素在内的众多因子,脂肪组织能够与身体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相互作用,影响机体包括代谢、行为、免疫反应在内的方方面面
脂肪,确实并不只是一堆油腻腻的无聊物质。
毫无疑问,看起来单调、无趣甚至有害的脂肪,需要被我们重新认识。它远比我们的刻板印象更生动、更复杂、更有趣,它像一架精密的机器调节着我们身体的代谢平衡。而瘦素就是这架机器的中心之一。
当我们身体内的脂肪堆积过多,瘦素分子水平随之上升,它会告诉我们的大脑现在身体能量充足,不需要再吃太多好吃的东西了。而当身体营养不良、脂肪水平下降以后,瘦素分子水平降低,我们又开始恢复自己的好胃口。通过分泌释放瘦素,脂肪组织能够掌控整个身体的新陈代谢,维持我们身体的理想体重。
以瘦素的发现为开端,人们开始真正重视白色脂肪组织,开始带着更大的热情探究它在能量储存之外的生物学功能。也正因此,在瘦素发现之后十多年中,脂肪众多隐藏的功能被慢慢揭示。
我们开始知道,来自脂肪的瘦素分子除了调节食欲,也会影响我们身体对外来病菌的抵抗,会影响我们身体功能的发育,甚至还会影响生殖能力。而脂肪本身,除了瘦素分子之外,还能分泌许多发挥重要功能的信号分子。在今天的科学视野中,脂肪是一架生机勃勃的生命机器,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地参与身体的健康和疾病过程中。
如果小女孩在生长发育过程吃的是很节制的东西,正常的蔬果谷物适量肉类豆腐等,而不是油腻腻的速食品--炸鸡、炸鸭、炸排骨,差不多她们的初经期(第一次月经来的时候)应该平均在十五、十六岁。但是现在经过调查,多数孩子的初经提前在十二岁,甚至更早。有八岁九岁就来的,根本她还是个小娃娃,心智还没成长到那个程度,月经已经来了,这都是脂肪给她的恩赐。
因为摄取了高油、高蛋白的饮食,雌激素提早分泌,促进生殖系统发育,所以十二岁就成熟了。愈早成熟的人,初潮越早,而由于种种原因第一次生育还比过去晚,这俩时间段越长,越容易得乳癌、子宮颈癌。 科学家发现脂肪细胞能分泌几十种脂肪细胞因子或脂肪激素,对机体的生理功能有显著调节作用。
瘦素是1994年第一个被发现的脂肪激素,由白色脂肪细胞分泌。当人体内瘦素含量增加至一定量时,便作用于下丘脑,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提高代谢率,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从而使体重和脂肪量明显降低;当血清瘦素浓度下降,则摄食量增加,代谢率降低,使体内脂肪容量得以恢复。如果体内的瘦素水平过低或结构变异而丧失活性,就会导致脂肪的过度沉积,引起肥胖。由此可见,脂肪细胞通过分泌瘦素来协调身体的能量供给和能量储存,使身体的脂肪总量保持相对稳定。然而,当研究人员检测肥胖人群的瘦素水平时,却发现其血液中的瘦素水平并不低,反而明显高于正常人。科学家认为,这种矛盾的现象是由于人体对瘦素作用不敏感,产生了瘦素抵抗。
就像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水平很高,组织对胰岛素却不敏感,血糖照样升高,出现胰岛素抵抗一样。 青春期高热量膳食造成脂肪增加 ,脂肪分泌的瘦素通过对下丘脑起作用而影响与性发育相关的内分泌激素,使促性腺激素升高,启动青春发育,促使卵巢成熟、排卵,怀孕或睾丸发育成熟。瘦素的这些作用可以解释那些特别瘦的芭蕾舞女演员和女性职业运动员脂肪太低,瘦素过少,往往会停经。而瘦素分泌太多,产生瘦素抵抗的肥胖者会出现月经紊乱、生殖功能下降等现象。
此外,肥胖的男性儿童,由于瘦素抵抗而造成性激素分泌紊乱、青春期延迟。 瘦素还有抑制胰岛素产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由于肥胖者出现瘦素抵抗现象,抑制胰岛素产生的作用减弱,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形成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从而促发糖尿病。 所以从小就要控制孩子的饮食,保持健康均衡膳食,不要超重肥胖,为未来的糖尿病等慢病,癌症埋下隐患。爱孩子,不要害孩子。
孩子从小事知道饥饱的,婴儿你给他们吃东西,他们吃饱了就不再吃了,可是父母为了养个胖孩子,认为胖孩子身体好,一边使劲喂一边说宝宝多吃就是乖,久而久之,孩子的胃也撑大了,也对饱的感觉不敏感了。
活生生地把一个来自脂肪组织的信号分子,反过来可以抑制食欲、阻止脂肪组织的继续增多的调节因子---瘦素,搞得不知饥饱,不敏感了,那么优美简洁的自我调控机制就毁在了家长手里。
而肥胖的中年妇女,由于基础代谢下降厉害,而运动没增加,食量不减少,面临围绝经期,雌激素骤减,身体为了留住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点点雌激素,拼命保住不让脂肪分解,年纪越大的女性,减肥越困难。
总之,脂肪组织具有活跃的内分泌功能,分泌许多激素和细胞因子,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当人体肥胖时,扰乱了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导致肥胖者容易患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发作。如果肥胖者能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和手段,减少体内的脂肪量,就有利于脂肪组织正常发挥内分泌功能,也有利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的防治。
从根本上说各种慢病都是源于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这种负反馈机制的失调,自身调控能力变得很差。如果一直保持苗条身材,这些病的发生概率就变得很小。
从婴幼儿就管理好体重体脂,保持终身,作为父母拿出个榜样啦[玫瑰]
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证明,调节食欲的大脑中枢实际受到“饱”信号和“饿”信号的双重控制,从而能够根据身体能量水平精巧地调节食欲。瘦素蛋白,就是这么一种经典的“饱”信号。但在已经出现肥胖问题的家庭,下丘脑感知“饱”信号的能力会显著下降,就算吃饱了,也感觉不到,而且也认为孩子没吃饱,相反感知“饿”信号的能力却会提升,本来有一点饿,放大到下丘脑就变为特别饿,需要吃很多才能满足饱的感觉。两者相加的结果是肥胖的父母,会更容易感觉到饿,更容易觉得孩子饿,怎么吃也不满足,只能一直吃一直吃。
很多时候,肥胖遗传的不是基因,而是生活习惯。肥胖的父母把孩子也喂成了肥胖。
有一种肥胖,就叫做你爸妈爷爷奶奶觉得你没吃饱。
换句话说,贪吃暴食除了是一种“吃货”的进化本能,还可能是一种病理性的神经生物学现象。因此作为营养师,我个人的信念是,肥胖诚然可以通过个人行为调节来部分预防和逆转,但是这种疾病有着超越个人意志的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基础,需要更全面、科学、深入的医学介入,有时候已经不是个人毅力,意志品质能够决定的。
因为你的毅力很难打败你与生俱来的基因,和欲望,所谓欲壑难填。
不过,承认自己事被食欲牵着鼻子走,就是进步,有改进的空间。
每顿少吃几小口 迈向健康一大步 吃好的食材,食不过量,均衡膳食,食物多样。 每天运动一小时。 按时睡觉。 老生常谈的健康之道,没有捷径。